奇书 >  赵钱孙李 >  第十三章 知道真相

他远远看到的是一个老人家,正卧倒在河边,穿着少数民族服装,但跟刚出发那几天看到的苗族瑶族服装又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电视里的古汉服。

不容细想,慌忙跑过去,老人脸堂发黑,小腿处有一处流血,手探鼻息,还有微弱呼吸,很明显他被毒蛇咬中了,若不赶快救治,就命不久矣。

他拿出手机,慌乱中打开手机,可恶的仍然没有一丝信号。

信号都没有,估计这里还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医院离这应该还有许多路,自己也没有交通工具,就是背到医院,估计也来不及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也不管自己配制熬得蛇药有没有效果,先将药膏化水,强灌进老人嘴里,老人已无知觉,不能配合咽水,他不得不抬起老人下巴,一张一合,一张一合,药水全吞咽下去了。

自己口腔没有炎症,没有破,学着电视里救人模样,他开始帮老人吸伤口的毒血,吸一口,吐一口,再嗽一口水!就这样,只到没有黑血,全是殷红色鲜血的时候,他才罢休。

电视上帮吸得都是绝色美女的大美腿,自己吸得却是垂垂老者,唉!导演,这不公平啊!

但叫他见死不救,是怎么也做不出来。

过了一会儿,老人的呼吸沉重了许多,看来有效果,他又化了一点药膏,再兑水帮老人喂进去了。

自己累得够呛,不知道对老人有没有效果,就希望老人能早点醒来,告诉自己回县城汽车站的路就可以了。

刚才比较慌,没细看,原来老人家是采草药时被毒蛇咬了,边上倒着的蓝子里有黄芪,赤白芍,川芎,降香,红花几种药材。

他又确认了一遍,是这几种草药,他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很满意,

在丛林里行走是件很寂寞的事情,景色都基本一致,时间长了人会发疯的,他为了驱散无聊,边走就边研究这山中植被,加上妈妈是医院药房药剂师,小的时候在药房里耳濡目染知道一些药材名字,一直是药材和植物对不上号,这次就当补习一下儿时的功课,也许是杏林人家,学的还挺快,山林里一般的药材他能认识个七七八八了。

但是这些草药药性是什么?该哪几种配?配完治什么病?他还不清楚,毕竟是刚产生一点兴趣,让他对着书本,他还能配出几种药方来,放下书本,他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看着老人躺在那还没醒,有点着急了,他想早点找到大路做车回县城,但一个老人家在这躺着,他也不能不管不顾地就走。

再帮老人喝了一点水,可能自己第一次配得药有疗效;有可能自己把体内蛇毒全吸出来了,也可能是自己乱晃悠的效果,反正老人家慢慢清醒过来了。

老者喉头滚动,发出砂纸摩擦般的古音:“感荷小官人活命之恩。”

老人说着半懂半不懂的话,应该是少数民族语言,但又有很重的河南语口音。

他毕业第一年就分在河南工地,工地里工人基本都是本地人,说话的口音他能听出来。

老人家又说了一些话,他还是半懂半不太懂。

他用最标准的普通话问老人家家在哪里?想送他回去。

但似乎他也听不懂。

新闻联播不看吗?

比播音员还标准啊,怎么还听不懂呢。

两个人鸡同鸭讲了好一会,

李以恒决定了,不能干耗时间,还是送他往前走,到了大路再看有没有他的熟人。

李以恒也不管老人家愿不愿意,强搀着他被咬的那一侧,将登山杖给他拄着,自己拿起他的采药蓝子,往前走去。一路走来,因为交流不畅,也就没有多说了。但细看老人家,衣服是纯麻缝制,没有上色,洗的泛白显得老旧,但很干净,虽被自己搀扶着,但精气神上还是有一股古人出尘仙骨的风味,刚才虽交流不畅,但从语言举止来看,老人家不似普通农村糟老头。

这年头自己上山采药自己熬制的应该不多了,谁生病,还不是到医院开点西药,吞点水不就解决了嘛。

老人家可能是现代隐士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仙人日子,但不小心被蛇咬了,要不是自己路过,老人家就危险了,李以恒心里想着。

前面路并没有变宽,也没有遇到别的人,就这样一条小路走走歇歇走了近一个小时,竟然转个弯,向这条河的支流上游走去,走过几级天然的石台阶,台阶上有一些青苔,需防滑倒,李以恒扶着老人更小心了些,前面看去有一个小山岭,两边山体横直,只留了一个一人宽的洞口堪堪可过,李以恒只得侧身先扶拭着老人受伤的一侧,慢慢地通过有一米长的天然岩壁,岩壁过后,眼睛所见之处,豁然开朗,只见眼前四面山体环抱着一大片山地,绿色的稻禾、青青的草地,葱葱郁郁的翠竹林、深蓝色的水潭、碧玉般的小溪,一条灰色的小路直通向一间茅草屋,一幅山水画卷映入眼帘。

沿着那条灰色土路,近处小溪潺潺的水流声,远处瀑布的轰鸣声,树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如音乐般进入耳廓,草地上山羊悠闲的吃着青草,水潭里鸭鹅不停的嬉闹,他觉得好眼熟。第一天,他从山洞里钻出来,看到的就是类似的景象,只不过那里是纯自然美景,而这里多了许多烟火气息,更觉真实。

远远看到老人回来了,一只黄色大狗奔跑过来,先前脚跳在老人身上,再欢快得围着老人打转,像举行一个欢迎回家仪式似的,最后用牙齿衔着篮子,围着老人引路,不停德摇摆着自己的尾巴,显示自己高兴的心情。

而对于李以恒这位客人,他也礼貌的没有打扰,李以恒边扶着老人,边打量着这个具有原始、原生态风情的居住场所,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茅草屋居于整个青青绿地较高坡地处,房子边一个鸡舍;屋前一片整治的空地上几只鸡真在找草地里虫子,房屋边上栅栏围着一片菜园地,里面种着绿油油的蔬菜,整个院子四周还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的看着花,有的已挂着满满的果实。

跟着他们进入了这座不算很大的茅草屋。

茅草屋通光不是很好,用纸糊的窗户挡住了不多的光线,白天里都显得暗,房子有三间,进门就是堂心,左右是房间,客厅有简易的桌、案几、长凳,老式的灶台就在客厅侧面,灶台上侧写着“细水长流”几个字,繁体字,写的很美,看来老人家是个知识分子,灶台边还有炖钵、炭炉、葫芦做的水瓢。环顾四周,没有一个塑料制品,没有一件家用电器,没有灯具,没有电话,一切看上去都是古色古香,没有一丝现代化的痕迹。

即使是孤悬山里,与外界长期隔绝,也不会与现代社会隔绝的这么彻底,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现代气息。

连亚马逊雨林里最原始的部落都或多或少受到现代化影响。

李以恒疑惑起来,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难道自己走进了桃花源?老人仍不知今夕何年?

他跟随老人走向一个房间,里面床榻上有一个老太婆躺卧着,估计是久病榻中,睡在那也没有睁开眼睛,老人在屋子里放下一些东西就出来了。

“郎君,今救老朽一命,不甚感激。不知余欲去何处?今已天黑,寒舍虽陋,可蔽风雨。小官人且驻跸一宵,再做打算?”

老人说话有点文绉绉的,且有河南口音,李以恒听了还是有点累,但能猜个七七八八。

“老人家,我只是路过,看到你躺在地上,你那蛇毒我是胡乱的弄醒的,你不要太感谢,赶明天啊,你还是到县城里再去查查,保险些,这蛇毒啊,我怕还没清除干净,对您老人家身体不好。”

“什么?余何方人士?怎这般言语?”

老人听不懂李以恒的话,但李以恒能听懂一些他说的话。

急得李以恒抓耳挠腮,对啊,他会写字,我就写给他看吧,他在背包里翻出圆珠笔和笔记本,用简体字写了出来,但老人还是不知所云。

李以恒急了,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原始,他少写几个字,问道:

“何地?”并将笔与笔记递给老人。

老人好像从未看见过圆珠笔,甚是好奇,翻着看了看,没有使用它。

去了另一个房间只拿出了一支毛笔,看来没有墨汁了,

再用葫芦瓢舀了半瓢水,放在桌子上。

用毛笔蘸着清水写到。

“廣西南路羁縻上思州”

李以恒看到几个幽美古朴带繁体大字与悠久历史名称,似乎有种不好的预感,鼻息都粗重了起来。

笔记本上快速写道“何年?”

老人家许是很久没有与外界接触了,顿了顿,思考了一下。

“当是太平興國壹拾叁年,亦可能是别的年号了!”

“何國?”

“宋”

李以恒直直地盯着这个字有十几秒钟,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老人家写出的字体发出了万般光芒,直照得他头晕脑转,俩耳轰鸣。身体直直地栽向椅子边,意识进入了无尽的深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