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 >  第446章 他没有答案

日头在向正中央爬升,日光压着贝丘城头,袁军撤退的旌旗像一面面被风撕扯的要倒下的样子,东倒西歪。

赵剑和赵云站在城门口,看着袁军的撤退。

赵云银枪扎地,甲胄上凝结的血痂很是显眼。

他望着那片逐渐远去的烟尘,喉结动了动,终是开口:“主公,袁军已乱,为何不令将士乘胜追击,一举破之?”

赵剑目光远望,风卷着战场上的硝烟掠过他的鬓角。

“二哥,”他声音沉得像浸了铁,“袁绍这一战少说要折去近三万精锐,算是大伤元气。

若真把他杀的狠了,日后青州要对付的就会是公孙瓒和曹操了。”

赵剑收回目光,抬头看着天,天空蔚蓝。

“公孙瓒骁勇尚武,悍不畏死,但刚愎多疑,不善纳谏,又格局狭隘,刻薄寡恩。

其对治下百姓的治理能力极为薄弱,只懂军事镇压,完全不懂民生经营,令治下百姓生活困苦。

其野心又极大,一直在谋划着冀州,不能让其占据了冀州。

曹操乃世间枭雄,无论是统军作战,还是治理一方,都颇有才能。

若曹操得了冀州,就会实力大增,成为强劲对手。

曹操也不能让他得冀州!

唯有袁绍占据冀州,北拒公孙瓒,南遏曹操,我军才能不被其牵制太多,去谋取汉中、蜀地以及荆州、江南。”

赵云眼神一凛,瞬间懂了其中关节,握着枪柄的手缓缓松开。

赵剑望着袁军已经消失的方向,心里那块悬了数日的石头终于落地。

经此一役,袁绍短时间内绝不敢再把目光投向青州。

若不是时机未到,趁此时机,他只要从云州、青州两路发兵,拿下冀州不是太困难的。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需要袁绍活着,像一块巨石挡在公孙瓒和曹操之间。

只要袁绍还在冀州撑着,公孙瓒就难以轻易南下,张燕的黑山军也只会在太行山窝着,而曹操……

他相信他此时绝对是灭不了曹操的,这一定是有天意安排的。

在后世,他虽然不喜欢曹操、刘备,但这两位可是搅动三国风云的主角。

关于这两人的正史、野史资料,他没少看过。按迷信说法,曹操被认为是有天命的人。

曹操出生于信奉黄老道的家族,有着家学渊源。

据说,东汉末年,辽东人殷馗曾预言五十年后将有真人由梁、沛之间走出,其气势足以撼动天下,而曹操正是沛国谯人,且在约五十年后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因此世人以此解读曹操为应运黄星而生的“真人”。

另一方面,当时的一些人物评价也暗示了曹操有天命。

何颙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善于识别人才,见到曹操时曾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还称赞“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

桥玄早年便看出曹操的非凡潜力,断言:“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桥玄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以刚正不阿的治世能力和精准独到的识人眼光闻名,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与人才选拔有重要影响。

这些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曹操“得天命”的说法提供了支持。

天意让他穿越来了,就是来克曹操、刘备的,但也不可能轻易克了!

此时,曹操在兖州的根基已稳,若袁绍实力衰退,曹操断然会夺取冀州的,他若此时与曹操争夺冀州,结局一定会对自己不利。

沮授、田丰、贾诩这些三国牛人,仅是以这个时代的牛人才智断定结果的,但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一阵狂风忽然吹来,卷着城头上的旌旗猎猎作响,天也暗了下来。

赵剑望着这突然暗下来的天色,眉头微蹙。

他知道笑到最后的人是自己,但,这过程中的棋局,他是猜不透每一步的变数的。

袁绍回去后会不会联合其他人?公孙瓒会不会趁虚而入?曹操又会如何动作?

这些问号,他没有答案!

就在袁绍出兵的当天,青州龙凑防山古道的晨雾尚未散尽,夏侯惇正率五百轻骑衔枚疾走。

马蹄裹布踏过碎石,只余细碎声响,如林间潜蛇般滑入古道深处。

行至龙凑城西侧,他抬手勒住缰绳,目光扫过成片及腰的芦苇荡,这里枝叶交错如天然屏障,风过时沙沙作响,正是藏兵的绝佳之地。

五百骑士翻身下马,甲胄轻磕的响动被芦苇声吞没,转瞬便与这片荒野融为一色。

夏侯惇检查完藏身之所后,就静静等待起了五日后的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