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时,医务科已为他安排好了科室——理疗科。
理疗科主要负责通过仪器、针灸或推拿等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李卫国刚毕业,又是学中医的,若直接坐诊,恐怕一年也接不到几个病人。
相比之下,理疗科对医生年龄要求不高,有时甚至更欢迎年轻力量。
年轻人体力充沛,按摩时力度更足。
尽管如此,李卫国仍希望能跟资深大夫学习。
遗憾的是,知名大夫都有徒弟,没有关系很难接近。
于是,他给负责分配科室的大妈送了包红糖,顺利进入了理疗科。
其实,他的初衷只是想在理疗科混日子罢了。
李卫国的目的并非久留轧钢厂职工医院,而是借此机会争取分配到四合院的资格。
系统的技能升级功能让他的医术达到行业顶尖水准,这让他不再满足于混日子的状态。
即便四合院外的人贡献的情绪值有限,但人数众多,总量依然可观。
凭借高超医术,李卫国相信那些康复的患者会回馈积极情绪。
而对于不知感恩、甚至恶意对待他的少数人,他也不会纵容,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强烈的反噬。
\"孙主任您好,我是李卫国,前几天来过,现在是新调来的理疗科同事。
\"
理疗科负责人孙大春是个略显秃顶的中年男人。
见到李卫国,孙大春敷衍一笑,拍手示意大家注意:\"各位,这是新同事李卫国,希望大家多关照。
赵大夫,你带他熟悉下设备,争取早日**操作。
\"
简单交代后,孙大春便继续处理其他事务。
身为主任,他既要管理科室,又要为病人施针,实在抽不出时间详聊。
赵大夫年约二十出头,相貌普通但身材极佳,穿上白大褂尽显职业美感。
常言道:白衣胜雪最动人。
尤其是对身材优越的女性而言,白色更能凸显气质。
李卫国历经两世,虽早年克制,但面对出众的赵秋红,还是难免心中微动。
\"赵大夫,那就麻烦您了!\"
叮——赵秋红负面情绪 16!
这是怎么回事?赵秋红为何对他如此排斥?
叮——唐明负面情绪 17!
唐明又是谁?
叮——张小华负面情绪 18!
不用多想,这几人显然是理疗科同事。
科室总共才八人,除去孙大春和李卫国,其余六人里竟有三人对他抱有敌意,实在令人费解。
\"跟我来!\"
赵秋红板着脸,引着李卫国进入隔壁房间。
一阵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
\"这里是熏蒸室,这些设备非常简单易用……\"
药物熏蒸乃古老中医技法,借中药蒸汽作用于患处以缓解病痛。
当时的熏蒸床简易至极,木板床中空一块,下置小煤炉,炉上设锅熬药,借助药汽熏蒸。
熬药用的是煤球炉,连电炉都未使用,医疗条件之简陋可见一斑。
走出熏蒸室,赵秋红领着李卫国来到牵引室。
牵引床更为简单,木架后设两滑轮,用绑带固定病人,再系绳于脚踝,绕过滑轮挂重物即可。
依据病人体质调整配重,此为牵拉腰部,牵引颈部亦然,只需改为牵引椅。
这里是轧钢厂,有铁块可用,普通医院多用砖头替代,设备之落后竟不如后世街边的小理疗店。
至于高频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所谓高科技器械,李卫国一样也没见到。
“好了,你就待在理疗室,有病人持票来时帮忙操作,记得收回票。”
话毕,赵秋红转身离开,只留李卫国干愣在原地。
靠,这也太轻松了,要是有手机能上网倒还好些,现在一无所有,真是难熬啊!
不过,八点刚过,病人便陆续到来。
“咦,医生是新来的吧?没见过你,秋红今天没上班?”
“小大夫长得真俊,多大年纪啦?有对象没?”
……
哦,原来都是老病友。
一群大爷大妈,比李卫国还熟悉医院,看他年轻好看又是新手,根本不用他动手,全安排妥当。
有人换熏蒸床下的煤球,有人添药锅里的水,边聊天边干活。
仅几位牵引病人需要帮助,旁边病友主动协助,操作原始牵引床时甚至比李卫国这位省级专家还要熟练。
服气了。
李卫国彻底折服。
这就是职工医院的和谐氛围,在协和医院实习时从未见识过!
……
半天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过去。
李卫国与病友们聊了很多天南地北,几乎没怎么干活,一大半活都被病友们自行完成了。
李卫国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大爷大妈不仅帮忙干活,还给他带来了许多情绪价值,大多为正面。
遗憾的是,四合院外的人提供的情绪值远不及院内众人,相差十倍,通常只有零星几点。
通过与老病号交谈,李卫国了解到赵秋红等人对他不满的原因。
原本赵秋红负责熏蒸和牵引工作,李卫国的到来取代了她。
这两项工作轻松,如今她被调至诊疗室,需要为病人针灸,有时还得推拿,既耗时又费力,效果不佳还会被患者责备,心情自然不好。
唐明和张小华对李卫国有意见,是因为他的到来阻碍了他们的晋升之路。
这个时代并非所有医生都出自医学院校,很多是跟老医生学徒后转正的。
国有大厂的正式员工名额有限,李卫国的加入意味着其他人失去一个机会,因此唐明和张小华对他不满。
“小李大夫,下班啦,走吧,今天是你第一天上班,跟胖婶一起,婶子带你去食堂吃饭。”
病人们不仅帮忙干活,还充当向导。
理疗科的同事无人提醒李卫国用餐,但病人们主动带他去食堂。
因靠近大厂,职工医院未设食堂,医护人员可在隔壁厂食堂就餐。
饭点时,医院与厂区间的小门会开放,由专人看守,仅限医护人员通行。
“小李大夫,厂里共有三个食堂,一食堂人最多,那里的厨师手艺不错……”
胖婶边走边给李卫国介绍,直接将他带到一食堂。
“胖婶,把饭盒给我,我请客!”
李卫国得知胖婶不仅是轧钢厂在职职工,还在工会工作。
既然她带了路,他得有所表示,打算请她吃饭。
职工食堂一顿饭只需几毛钱,负担不大。
可惜胖婶拒绝了,当时谁都不宽裕,接受别人的一顿饭,可能会让对方挨饿。
没有特殊理由,没人会随便享用别人的食物。
当然,一些贪图便宜的人除外。
这是个连亲戚家吃饭都要带口粮或粮票的时代,不是亲情冷漠,而是粮食真的不足。
了解当时的生存环境后,李卫国明白为何有些人总想占便宜如此令人厌恶。
那时计算别人的吃喝,和后来算计别人性命没什么差别,因为粮食就是命。
这年头,占别人便宜被人说两句都算不上冤。
胖婶身为工会干部,人缘极好,到处都有熟人跟她寒暄。
“小李大夫,快来这边排队!”
李卫国踮脚探头往前瞧。
果然,打饭的何雨柱站在那里,难怪这条队伍最长,看来傻柱确实有些本事。
此时他应该还没当上食堂班长,只能亲自站窗口分饭。
见到是傻柱打饭,李卫国有心想换窗口——这几天从他那儿占了不少便宜呢。
但主动凑上去,岂不是送上门让人家摆布?
然而胖婶如此热情,他又不好推辞,毕竟人活于世,总得随大流。
否则,以后在单位怎么立足……
唉,实在编不下去了。
其实李卫国明知傻柱可能找事,还是一直没换位置,就是为了等着看他出糗。
无奈,自己的情绪值总是不够用。
遗憾的是,排到半途,李卫国就泄气了。
傻柱竟把饭勺交给旁人,自己溜到一边喝茶去了。
罢了,有缘则得,无缘则散,看来今儿中午不该指望从傻柱身上捞好处。
队伍虽长,但前进速度却不慢。
菜品种类少,选无可选,自然效率高。
很快,李卫国前面只剩三人。
“小李大夫,该你打饭啦?”
打招呼的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齐刘海,刚做完熏蒸。
齐刘海转身时正好碰到英俊的李卫国。
四九城的女人果然话多,不仅打招呼,还向身边的朋友介绍:
“王姐,这是咱们医院新来的李大夫,正经医科出身,医术一流。
我腰疼,上午让他熏蒸后,嘿,您猜怎么样?”
王姐接话道:“咋样?”
齐刘海得意地扭动腰肢:“嘿,一点不疼了,一口气爬五楼都不喘,您说神不神?”
王姐竖起大拇指夸赞:“厉害,小李大夫的手艺真是绝!”
李卫国无语。
他前世并非四九城人,来此不多,对当地人了解有限。
网上常有人说四九城人爱吹嘘,尤其那些爷们儿,不吹几句好像就不会聊天似的。
李卫国穿过来后才明白,北京人所谓的吹牛不过是互相调侃,而非真的自夸。
比如清晨相遇时,一人声称昨夜去了八大胡同找头牌,另一人则笑称那位正是自己几天前包下的姑娘。
两人吹得绘声绘色,外人根本插不上话。
其实彼此心知肚明都在扯淡,却依旧乐此不疲,只为博君一笑。
外地人听来可能会觉得他们脑子有问题,但本地人只觉有趣,百姓不就是图个开心嘛。
李卫国报以真诚微笑回应两位中年妇女的吹嘘,就为她们贡献了十几点情绪值,值了。
然而这不经意间招来了正在饮茶的何雨柱。
何雨柱眼珠一转,看到竟是李卫国。
“来,我来打饭。”他不由分说抢过饭票,“老张,你歇着。”
还没等李卫国反应,何雨柱已将饭盒递向窗口。
“李大夫,你运气好,这两勺菜汤全给你了,油水都在里头,多吃点!”一勺土豆汤,一勺茄子汤,还顺手丢了两个馒头进去。
“菜汤泡馍,味道绝了!慢点吃,不够再添!”何雨柱笑得爽朗,仿佛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李卫国被气笑了,暗骂这何雨柱口才一流,明明坑了人还说得理直气壮。
若换了年轻人或许真会上当,但李卫国可不是一般人,他经历过两世,岂会被这种小把戏糊弄?
傻柱迎着李卫国的挑衅目光,却连正眼也没瞧他,似乎根本不在意,李卫国心中暗想,定要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然而,还未等李卫国出手,身后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喝:“傻柱,你竟敢欺人太甚!”
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差点让李卫国耳膜破裂,许久才缓过神来。
好家伙!李卫国忍不住惊叹,胖婶这嗓门简直震天动地,若是在夜晚,恐怕十里八乡都能听见!
不仅李卫国被吓到,周围人也无不惊愕,齐刘海和王姐手一抖,手中的饭盒险些掉落。
很快,她们注意到李卫国饭盒中的异常,随后加入胖婶,一同指责傻柱。
显然,胖婶与她们熟识,至少是熟悉面孔。
轧钢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工处境艰难,为避免受欺负,她们必须联合起来,与那些心怀不轨的粗犷男工斗争到底。
目睹胖婶发威,齐刘海和王姐作为她的天然盟友,立刻站在同一阵线,三人群策群力,对抗食堂恶霸。
傻柱被胖婶的气势震慑,头皮发麻。
平日里他装腔作势,常惹事生非,可此刻面对这些女人,却格外老实,连领导面前都未曾如此畏惧。
没办法,轧钢厂的女人不容小觑,别说傻柱,就连厂领导见了她们也得绕道走。
这是工人阶级地位最崇高的三十年,也是与权贵阶级差距最小的时期,绝无仅有。
只要不触碰红线,再大的官也不敢轻举妄动。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敢和单位一把手拍桌子瞪眼的普通工人随处可见,甚至有直接指名道姓骂领导的。
所以后来,许多底层百姓对那段**燃烧的岁月记忆犹新,绝非某些人口中的怀旧心理。
那些痛心疾首、咒骂不已的人并非底层百姓,他们失去话语权,无法反驳那些在媒体上高谈阔论者。
食堂内人声鼎沸,胖婶的呼喊引来了众多女工响应,还没等负责人到场,一碗热汤便泼向了后勤主任。
李卫国望着自己被殃及的饭盒,眼皮直跳。
他低估了胖婶的力量,后勤主任李怀德的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