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八零换嫁诱他成瘾,糙汉夜夜红温 >  第149章 暴雨就要来了

雨水滋润过的土地散发出潮湿的泥土气息,大家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苏窈站在院子里,看着邻居们兴高采烈地晾晒被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她轻轻抚摸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这个刚满三个月的生命,即将面临一场更大的考验。

“窈窈,发什么呆呢?”陆砚京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两顶草帽,“妈说今天太阳大,让你戴着帽子。”

苏窈接过草帽,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草编的边缘:“砚京,你有没有觉得...这天有点怪?”

陆砚京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哪里怪了?好不容易放晴,大家都盼着晒晒被子呢。”

“就是太晴了,”苏窈压低声音,“晴得不正常。”

陆砚京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妻子的暗示。

自从干旱结束后,苏窈时不时会流露出对天气的异常关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他想起她曾经做过的梦,心头突然掠过一丝不安。

“你是说...”陆砚京凑近妻子耳边,“还会有什么灾难?”

苏窈点点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暴雨...我梦里曾经出现过,三个月的大旱之后,将会出现连续两个月的暴雨。”

陆砚京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也是基层做起的,所以比谁都清楚连续暴雨对刚经历干旱的土地意味着什么。

山体吸水饱和后极易引发泥石流,干涸的河床承受不住突然的洪水,更别提被烈日晒得皲裂的房屋地基了。

“确定吗?”陆砚京喉结滚动了一下。

“我梦里是这样的。”苏窈的目光投向远处的地平线,“干旱结束后第三天,开始下暴雨,一直下了两个月。”

陆砚京迅速在心里计算着时间——干旱是前天结束的,也就是说……

“我们还有一天时间准备。”他当机立断,“我今天请假,咱们去囤物资。”

苏窈摇摇头:“你先去上班,别让人起疑。我去找张桂芳帮忙,她嘴巴严实。”

两人正说着,陆砚京的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砚京,别忘了今天要带窈窈去县医院孕检!你奶奶特意嘱咐的,这都三个月了,得好好检查一下。”

陆砚京和苏窈对视一眼,孕检确实不能耽误。

“知道了妈,”陆砚京应道,“我们上午就去。”

去医院的路上,苏窈一直盯着窗外。

道路两旁的田地已经有人开始耕种,干涸的河床里,几个孩子在捡拾洪水冲来的枯枝。

一切看起来都充满希望,谁能想到几天后这里将变成一片汪洋?

“别太担心,”陆砚京握住妻子冰凉的手,“咱们军属院建在上坡,就算发大水也淹不到。”

苏窈勉强笑了笑:“我知道。我只是在想...该怎么提醒大家,又不会被人当成疯子。”

县医院妇产科人满为患,看来干旱结束后,不少夫妇都急着要孩子。

苏窈坐在长椅上等待叫号,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

“苏窈?”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窈回头,看见张桂芳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站在挂号处。

张桂芳怀里还抱着强子,小家伙比上次见时长高了不少。

“桂芳姐?你怎么在这儿?”苏窈惊讶地问。

“带我婆婆来看关节炎,”张桂芳凑过来,压低声音,“顺便...谢谢你昨晚的水。我婆婆的腿疼好多了。”

苏窈微微一笑,自从干旱结束后,她依然会在夜里用空间的水帮助最需要的人,只是更加谨慎了。

“37号苏窈!”护士在诊室门口喊道。

检查过程很顺利,当B超屏幕上出现那个小小的、跳动的心脏时,苏窈和陆砚京都睁大了眼睛。

医生笑着说道:“一切正常,胎儿发育良好,但是孕妇注意不要太劳累了。”

“听见没?医生让你别太劳累。”走出诊室,陆砚京小心翼翼地扶着妻子,“下午你就回家休息,囤物资的事我来办。”

“不行,”苏窈摇摇头,“有些东西你不知道怎么选。咱们分头行动。你去买手电筒、电池、蜡烛这些;我去粮油店和药房。”

两人正商量着,张桂芳突然从走廊拐角冒出来:“苏老师,检查得怎么样?”

“一切正常。”苏窈笑着回答,突然灵机一动,“桂芳姐,你下午有空吗?我想买点东西,但一个人拿不动。”

张桂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没问题!我婆婆检查完了,正准备回去呢。”

就这样,下午的采购队伍多了一个张桂芳。

苏窈带着她穿梭在县城的各个商铺,买了十袋大米、五桶油、几十包盐和糖,还有各种耐储存的干菜。

最让张桂芳疑惑的是,苏窈还买了十大卷防水布和八套雨衣雨靴。

“苏老师,”张桂芳终于忍不住问,“买这么多东西干啥?干旱不是过去了吗?”

苏窈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桂芳姐,你信我吗?”

张桂芳毫不犹豫地点头。

“那你也去买些物资吧,越多越好。”苏窈神秘地说,“记得把防水布钉在房顶上,粮食放在高处。”

张桂芳瞪大眼睛:“要发大水?”

“嘘...”苏窈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别告诉别人。这种事说出去,要么没人信,要么引起恐慌。”

张桂芳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绝对的信任。

苏窈心头一热,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在末世中比黄金还珍贵。

陆砚京开着满载物资的吉普车回了军属院,引来不少邻居围观。

“苏老师,这是要开小卖部啊?”王老汉打趣道。

苏窈笑着解释:“趁着价格还没涨起来,多囤点。谁知道下次干旱什么时候来呢?”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没人起疑。只有张桂芳帮着卸货时,偷偷对苏窈眨了眨眼。

第二天一早,苏窈刚起床就感到一阵异样的闷热。

天空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铅灰色,云层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院里的老槐树一动不动,连平日里叽叽喳喳的麻雀都不见了踪影。

“要来了...”苏窈喃喃自语。

陆砚京也察觉到了天气的异常,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就去单位了,他得想办法在不引起恐慌的情况下,做一些应急准备。

苏窈则留在家里,和陆安绥和陆安煦一起加固房屋。

她们用买来的防水布盖住屋顶,用塑料薄膜封好窗户缝隙,还把院里的排水沟清理得干干净净。

“窈窈啊,”婆婆一边钉防水布一边问,“你怎么突然想起做这些?”

“我...我看天气预报说最近有雨。”苏窈含糊地回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婆婆若有所思地看了儿媳一眼,没再多问。这位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她选择相信年轻人的判断。

中午,天空越来越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湿气。

陆砚京匆匆赶回家,脸色异常严肃。

“窈窈,”他把妻子拉到卧室,关上门,“我跟气象局的老同学打听过了,确实有强降雨预警,但没说会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