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只想安静地当具尸体 >  第348章 养老型偶像的自我修养

陆子昂蹲在菜市场鱼摊前,捏着塑料袋研究鲫鱼鳞片的光泽度时,隔壁豆腐西施举着漏勺冲了过来。

“陆老师!您昨天教我那个‘佛系砍价三连’太好用了!”

她兴奋地挥舞着还沾着豆渣的勺子,“我今早去批发市场进黄豆,对着老板念完‘随缘吧、都可以、你看着办’,他居然主动给我打了八折!”

“那叫心理战术。”

陆子昂慢悠悠把挑好的鲫鱼放进篮子里,“当你表现出对价格毫不在意的豁达,商家反而会怀疑自己定价是不是太黑心。”

卖鱼大叔闻言手一抖,刚刮干净的鱼鳞又飞回脸上:“小陆啊,你这招可把咱们菜市场物价体系都颠覆了!

昨天老王卖你三块钱一斤的青菜,转头发现是你微博小号晒过的‘治愈系有机蔬菜’,现在挂牌价改三十了!”

这就是陆子昂现在的日常。

距离他宣布“半退圈”已经过去大半年。没有新闻发布会,没有告别演唱会,只是在某个周二的凌晨三点,他用小区门卫室的电脑登陆久违的微博,发了张菜市场早市晨曦的照片,配文:“原来茄子和青椒吵架时,茄子会气得更紫。”

这条谜之微博瞬间引爆热搜。

粉丝们哭着解读这是“对娱乐圈浮华的告别”,黑粉们冷笑这是“过气艺人的垂死挣扎”,而真正的明白人——比如每天和他抢特价鸡蛋的大妈们——在业主群里疯狂@他:“小陆!超市鸡蛋今天买二送一!”

“所以说,人设这种东西......”陆子昂拎着菜篮晃到豆腐摊前,接过西施递来的新鲜豆花,“你越刻意,它越跑偏。像我这样老老实实当个菜场博主,反而有人夸我‘返璞归真’。”

豆腐西施眨巴着眼睛:“可昨天还有星探来找你呢,说想请你拍什么......养老社区广告?”

“拒绝了。”

陆子昂舀了勺白糖撒在豆花上,“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给隔壁幼儿园写睡前故事——虽然上周那篇《小蝌蚪找爸爸之DNA鉴定篇》被家长投诉了。”

回家的路上,他拐进社区活动中心,把刚买的鲫鱼分给教广场舞的刘阿姨两条。

“今晚排练新舞?”他看了眼正在调试音响的大爷大妈们,“音量控制点,三楼王奶奶的猫昨天又吓尿了。”

“知道知道!”刘阿姨麻利地塞给他一沓手写乐谱,“你上周帮忙改的《最炫民族风remix版》特别好跳!就是中间那段RAP,老张头总把‘燃烧我的卡路里’念成‘燃烧我的退休金’......”

这就是陆子昂的“养老生活”——住在老城区一栋九十年代建的居民楼里,每天七点起床逛早市,九点给阳台上的多肉浇水,十点开始写作,下午去社区活动中心当“免费技术顾问”,晚上则对着月亮......思考明天吃什么。

“你说你图什么?”前经纪人老周偶尔会拎着酒来找他,每次都要痛心疾首一番,“去年那些颁奖礼还在找你当评委,有个真人秀开价这个数请你去当飞行嘉宾......”他比划了个手势,差点打翻桌上的毛豆。

陆子昂淡定地扶住酒杯:“上周帮楼下小夫妻调解婆媳矛盾,他们送我一面‘当代月老’锦旗。我觉得这比什么金熊奖金狮奖实在多了。”

他现在的创作状态也很佛系。写歌不再考虑传唱度,而是真的在“创作”——比如给小区流浪猫写的《午夜饭盆狂想曲》,或者记录隔壁装修噪音的《电钻与灵魂的二重奏》。

没想到这些随手之作被社区年轻人传到网上,居然被某独立音乐节评为“年度最接地气音乐人”。

“接地气......”陆子昂看着获奖邮件,转头问来收物业费的小妹,“这词是夸人的吧?”

小妹认真想了想:“大概就是说您特别像个人。”

就连写小说也彻底随性而起。他在某个连载网站匿名开了个坑,叫《我在小区当保安的那些年》,结果因为把业主们的日常写得太过鲜活,被读者怀疑是业内大佬开小号体验生活。

最搞笑的是,对门301的小说编辑天天来敲门催更,还试图用物业费打折利诱他爆更。

“我现在理解为什么那些大师晚年都爱隐居了。”

某天他和楼下退休的老教授下棋时感叹,“不是装清高,是真的——菜市场比红毯有意思多了。”

老教授吃掉他的马,慢悠悠地说:“你那个‘反向锦鲤’人设,现在倒是立住了。”

这倒是真的。自从他退圈,网上开始流行一种玄学:转发这个陆子昂,你就能摆脱不必要的关注。那些被公司强捧不红的艺人,被逼着天天在他微博下打卡,据说很灵验。

“所以你看,”陆子昂把将军的棋挪开,“我现在等于免费给年轻人做心理辅导。”

当然,完全淡出也不可能。上个月他偶然被拍到在路边摊吃麻辣烫,照片在网上流传开后,那家摊主现在挂着他的照片卖“同款套餐”,生意火爆到需要摇号购买。

摊主女儿今年高考,还特意找他写了首加油歌——《考上考不上,麻辣烫都香》。

最离谱的是,有品牌想找他代言养老院,策划案上写着:“让陆子昂告诉你,三十岁开始养老有多爽”。

他婉拒后,对方居然把广告词改成了“连陆子昂都拒绝的养老院,才是真的高逼格”。

“我现在就是个养生博主。”陆子昂在社区茶话会上分享心得时说道,“每天研究怎么把枸杞吃出花样,怎么在广场舞音乐里加入巴赫,怎么让小区里的流浪猫狗排队绝育......”

他的话被急匆匆跑进来的物业主任打断:“小陆!快!B栋夫妻又为谁洗碗打起来了!你去调解一下——带着你那个‘家庭矛盾调解专用琵琶’!”

这就是陆子昂现在的生活。没有闪光灯,没有热搜(偶尔还是会有,比如#陆子昂同款拖鞋#这种),没有勾心斗角的资源争夺。

他给社区写歌,给网站写文,偶尔帮街坊邻居写写诉状——上周刚帮楼上被健身房坑钱的大爷写了封投诉信,文采斐然到市场监管局特意来电询问是否考虑兼职当调解员。

“平淡真好。”某天夜里,他坐在阳台上,看着对面楼的灯火,轻轻哼着刚写完的小调。楼下经过的刘阿姨抬头喊:“小陆!调子不错!明天拿来编舞啊!”

他比了个OK的手势。

月光洒在晾衣杆上,那些曾经挂在米兰时装周的高级定制,如今被十块钱三双的棉袜和印着“XX物业赠送”的T恤取代。陆子昂眯着眼,觉得这样很好。

直到他的手机震动,屏幕上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陆先生,关于您匿名投稿的剧本《菜市场的哲学》,我们想聊聊影视化改编......”

他笑了笑,把手机调成静音,继续看着楼下为抢车位而斗智斗勇的邻居们。

夜色渐深,生活的气息在夏夜里弥漫,比任何系统的提示音都来得真实。

明天还要早起去抢特价鸡蛋呢,他想着,顺手把刚才的短信删除了。

阳台上的多肉在月光下投出斑驳的影子,像极了某个颁奖礼上的闪光灯。

陆子昂浇了点水,轻声说:“还是你们好,给点阳光就灿烂,从来不想着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