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在大明开医馆 >  第185章 海员经常得的败血症!!

晨光熹微,小青村医馆已开了门。

马淳正仔细翻晒着后院的草药。

淡淡药香弥漫。

小六拿着扫帚,勤快地打扫着前厅。

徐妙云端着一杯温水走来。

她脸色红润,孕肚已明显。“歇会儿吧。”

马淳笑着接过水杯。

“娘子,这药晒透了才行。”他指着一簸箕白术。

徐妙云温柔点头,“你总这么仔细。”

正说着,医馆门口传来嘈杂声。

两人转头看去。

老李头背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冲进来。

“马大夫!快救救我家二牛!”他把人放在诊床上。

二牛双眼紧闭,脸色灰白,浑身滚烫。

老李头声音带着哭腔。“他回来才两天,就这样了!”

马淳立刻上前查看。

二牛呼吸急促微弱,皮肤烫得惊人。

他轻轻翻开二牛眼皮,眼白布满了细小红点。

“身上还有其他症状吗?”马淳问。

老李头急忙点头,“有有!起红点子,高烧说胡话,一阵阵打哆嗦。”

小六也凑过来看。“师傅,他嘴唇都紫了。”

马淳仔细检查病人全身。

除了高热和红点,他在二牛胳膊和大腿内侧发现了几处暗紫色的瘀斑,按压不褪色。

“瘀斑?”小六低声问。

徐妙云也注意到那异常颜色。

马淳面色凝重。

他取出体温计,给二牛量了一下。

“高热不退,意识模糊。”他把体温计给小六看,“你自己看看读数。”

小六小心接过。

那是马淳带来的神奇物件,能准确测体温,他也是知道的,“快三十九度五了!”

“还有这些症状,”马淳指着瘀点瘀斑,“加上突然寒战高热,皮肤出血点……”

他转向徐妙云和小六,语气认真。“你们看,这很可能是一种严重的血行感染。”

小六听得专注。“血行感染?血里坏了?”

“差不多这个意思。”马淳解释,“叫败血症。非常凶险。”

老李头一听,腿都软了,“马大夫,能……能救吗?”

马淳一边取药,一边肯定地回答。“能救!但必须快!”

“小六,去把屋角那个小箱子推过来。”他吩咐。

小六应声跑过去。

那是马淳存放现代设备的地方。

徐妙云好奇地看着他操作。

马淳取出一小瓶药水,“这是治疗的关键药物。”

他熟练地给二牛清洗手臂一处皮肤。

然后用一个奇特的小针头抽取药液。

“静脉滴注,起效最快。”老李头和小六都屏住呼吸。

看着那透明的液体一点点输入二牛体内。

马淳接着配了一小瓶药粉,用温水化开。

那是他研磨好的现代抗生素药粉。

他小心地给小六和徐妙云展示,“这是口服的,配合针剂。”

“为什么这两种一起用?”徐妙云轻声问。

“静脉用药快,直达血液深处。”马淳耐心解释,“口服辅助,覆盖全身各处。”

他看向小六。“小六,你记住,治疗这种全身性感染,光靠一种药不够猛。”

小六用力点头。

“明白了师傅,得双管齐下。”

二牛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

马淳没有放松,他拿出压舌板,检查二牛的口腔,“看口腔里也有出血点。”

小六凑近看。“这么多小红点!”

马淳看向徐妙云,“娘子,你仔细看这些瘀点和瘀斑。”

徐妙云点点头。

马淳取出一块干净的玻璃片。

那玻璃异常透亮,“这是……”

“显微镜的载片。”马淳回答。

他又拿出那个银白色的、带镜筒的机器。

这是他的宝贝显微镜,平时教学常用,小六早已熟悉。

马淳戴上手套,用一根极细的针,轻轻刺破二牛手臂上一处小瘀点。

挤出一点点细微的血珠,极其小心地涂抹在玻璃载片上。

又在血珠上轻轻盖上一块更薄的玻璃片。压舌板压舌。

马淳把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光源和焦距。“小六,你先看。”

小六兴奋又紧张地凑近目镜。

这是他学习的好机会。

“看……看到了!”小六低呼。

“看到什么?”

“好多……好多红色的……圆圆的东西?像泡在水里……”

“那是红细胞。”马淳说。

“还有……还有很多很小很小的……动的……它们会动!像小球在跑!”

“那是白细胞,我们身体里防御敌人的卫士。”

小六抬起头,有些困惑。

“可在病人血里……它们好像……没力气动?”

“这就是问题。”马淳接过显微镜位置,示意徐妙云来看。

徐妙云对这些已经非常熟悉,但看后还是微微吃惊。

马淳指着视野。“娘子你看,这些白血球,也就是小六说的小球,数量似乎不少,但形态不对,有些肿胀。”

徐妙云点点头。“它们本该是什么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本应该清晰、活跃,奋力吞噬入侵的病菌。”马淳的声音低沉,“但现在……它们被大量繁殖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病菌拖垮了、毒害了。”

老李头听不懂什么细胞病菌,只关心儿子。

“马大夫,那这毒……”

马淳理解他的焦急。“药物正在清剿这些看不见的敌人。”

他指了指滴注的药液瓶,“输进身体的药,就是给这些卫士增兵、清场。”

“那些口服的药粉呢?”

“它们是预备队,巩固战果,防止敌人卷土重来。”

小六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打仗!”

徐妙云也明白了这药物和病菌“作战”的道理。“那这些红点瘀斑……”

“出血点。”马淳解释道,“大量病菌和毒素破坏了我们血液里的‘秩序’。原本负责止血的‘士兵’(血小板)被打散或被毒死了,血液更容易渗漏出血管,淤积在皮肤下,就形成了这些点或斑。”

小六看着二牛皮肤上的瘀斑。“原来是血跑出来了。”

经过及时救治。

二牛的情况慢慢好转,高热逐渐退去,呼吸平稳下来。

虽然人还没醒,但脸色不再是灰败的死气沉沉,嘴唇的绀紫色也淡了。

老李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大半,不停地道谢。

趁着病人情况稳定。

马淳决定给小六和妻子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