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四合院之文艺人生 >  第114章 第二次工级考核

休息日的雪下得绵密,苏青戴着手套在院里堆雪人,棉鞋踩在雪地上咯吱作响。

儿子苏光被张秀兰抱在怀里,裹得像个糯米团子,小肉手伸着去抓飘落的雪花,咿咿呀呀地笑。

秀兰穿件藏青色棉袄,碎发上沾着雪花,看苏青把雪人的鼻子按上根胡萝卜,忍不住嗔道:"你呀,光儿的辅食还缺根胡萝卜呢,倒先给雪人当了鼻子。"

苏青直起腰,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光儿那点辅食,等会儿去供销社看看,指不定能淘换着。这雪人得先立起来,不然傻柱待会儿过来,准得抢着堆个歪瓜裂枣的。"

话音刚落,中院就传来傻柱咋咋呼呼的声音:"苏青!秀兰嫂子!堆雪人呢?带上我一个!"

傻柱穿着油渍麻花的围裙就跑过来,刚在后厨忙完,啃着窝头就来凑热闹。他瞅见苏青堆的雪人歪戴着顶旧棉帽,乐呵得直拍大腿:"嘿!苏哥您这手艺行啊,跟戏台上的小丑似的!"说着就弯腰扒拉雪,要给雪人安俩煤球眼睛。

苏青拍掉手上的雪,逗他:"傻柱,今年年饭还跟去年似的,几家子凑一块儿过?我可先说好了,今年去你家过,我跟秀兰光带嘴,洗碗刷锅全归你。"

傻柱胸脯拍得山响:"没问题!全包我身上!昨儿我就跟黄主任申请了,多领两斤带鱼,咱们在做几个硬菜……"他突然顿住,瞅着苏青从兜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几张肉票,"您这是……"

"拿着,"苏青把肉票塞进傻柱手里,"这票都快过期了,放着是浪费,你帮着买点新鲜的,再琢磨着多弄俩硬菜,光儿都一岁多了,也得尝尝肉味儿。"

傻柱捏着肉票,感动得直搓手:"苏青您这……够意思!得嘞,今年咱吃溜肉片,再整锅猪肉炖粉条!保准让你跟秀兰嫂子吃舒坦了!"

正说着,后院传来许大茂的咋呼:"哎哎哎!去年年饭我就没赶上,今年说啥也得跟苏哥一起过!"他裹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褂子,棉帽斜戴着,瞅见傻柱手里的肉票,眼睛一亮。

傻柱立马瞪起眼:"许大茂你少来!想吃可以,给钱给票!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吧?"

"嘿你个傻柱!"许大茂梗着脖子往前凑,"我跟苏哥啥关系?用得着你管?"他转头冲苏青堆笑,"苏哥,我今年凑份子,我出点山货,再弄点炒花生瓜子,咋样?"

"行了行了,"苏青打圆场,"大茂你愿意凑份子就赶紧回家准备去,别在这儿跟傻柱瞎掰扯。柱子都是一个院的,热闹点好。"

傻柱哼了声,没再说话,低头琢磨着年饭菜单。

秀兰抱着苏光凑近,小声说:"看你,又揽事儿。年饭凑一起吃是热闹,可这肉票……"

"没事,"苏青替她拢了拢围巾,"今年年景还行,明年往后……咳咳,先不想那些。"他没说破未来的艰难,只低头逗弄苏光,"光儿你看,爸爸给你堆了个大雪人,等过年了,爸爸带你去看花灯,买糖人吃,好不好?"

苏光听不懂,只咧着没牙的嘴笑,小手抓住苏青的手指不放。

"走,回家烤火去,"苏青揽过秀兰的肩,"让傻柱自个儿在这儿琢磨菜单吧,咱先给光儿喂点米粉。"(过年无聊不写了。)

————————

时间来到1958年3月,南锣鼓巷的红灯笼虽已撤下,墙角残留的鞭炮碎屑却还透着年味儿。

苏青骑着二八自行车,后座载着张秀兰,小家伙被秀兰裹在襁褓里,只露出颗圆滚滚的脑袋,乌溜溜的眼睛四处打量。

自打苏光出生,夫妻俩就像陀螺似的连轴转,上班时苏青把娘俩送到文艺科,秀兰在角落里支个小床哄孩子,顺便画戏服设计图;下班再一起驮回家,日子虽累,却也踏实。

苏青蹬着车拐进轧钢厂大门,冲门房老李按了声车铃。

把秀兰和苏光安顿在文艺科的小隔间,苏青整理了下衣襟,往厂长办公室走去。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杨厂长的笑声:"……话剧这事儿非苏青莫属!他脑子活,又懂宣传。"

苏青心道这是来活了,推开门,只见杨厂长、后勤主任聂文军和宣传科科长陈红梅正围着办公桌。陈红梅穿着笔挺的蓝布工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捏着份文件,见苏青进来,镜片后的眼神带着几分审视。

"苏科长来了?快坐,"杨厂长把文件推到苏青面前,"部里刚下的文件,要搞技术工人考核评级,考核分理论、实操、革新成果三项,最终要评出新的技术等级,跟工资挂钩。宣传这块,陈科长负责黑板报和动员大会,你文艺科就抓话剧编排。"

苏青扫了眼文件,标题赫然是"关于开展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工人考核工作的通知"。他抬眼看向陈红梅,只见她正翻看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敲得哒哒响。1958年的技术考核,代表着大炼钢即将到来。

他抬头问:"厂长,这考核谁牵头?"

"牵头的是生产科和工会,"聂文军接话,"但考核得搞宣传动员啊!要拍纪录片、办黑板报、组织技术标兵演讲……"

"厂长,考核宣传的时间节点得明确,"陈红梅开口,"黑板报要分三阶段:动员期突出技术革新是生产力,考核期公示进度,表彰期宣扬标兵事迹。我建议每周出两期专版,车间通讯员都得供稿。"

聂文军点头:"陈科长考虑得周全。后勤这边能保证粉笔、纸张供应,场地布置也归我。"

苏青接过话头:"纪录片拍摄由许富贵师傅负责,他有拍摄经历。话剧这块,我打算以李庆祥师傅和贾东旭为原型,编排一个《锻工炉前》的本子,突出技术传承和革新。"他特意提到贾东旭,余光瞥见陈红梅的笔尖顿了顿。

"以贾东旭为原型?"陈红梅抬眼,镜片反光晃了一下,"他是易中海的徒弟,政治上是否稳妥?我建议多考虑刘海中师傅,他是六级锻工,又是老积极分子。"

杨厂长敲了敲桌子:"陈科长,贾东旭现在跟李庆祥师傅学习,技术上有长进,人也要求进步。文艺创作要兼顾真实性和积极性,只要剧本把划清界限的态度体现出来,就没问题。"

苏青心道,这刘海中啥时候巴结上陈红梅了。他笑了笑:"陈科长说得对,政治把关是第一位。剧本初稿出来后,我会先送厂长审核,确保不跑偏。"

陈红梅嗯了一声,没再坚持,转而说:"动员大会定在这周五,主席台背景板要突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苏科长你文艺科合唱团得准备两首红歌合唱,活跃气氛。"

"没问题,"苏青应下,"就选《咱们工人有力量》和《技术革新步步高》,简单好唱,工人参与度高。"

杨厂长见两人分工明确,满意地点头:"好!考核分理论、实操、革新成果三项,最终要评出新等级。苏青,你跟李庆祥、许富贵多通气,有情况及时汇报。陈科长,板报要做出声势,让全厂都知道这是政治任务。"

——————————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苏青点上根烟,边往文艺科走边琢磨着,路过宣传科时,苏青瞥见陈红梅正站在黑板前划线,几个科员围着她听指示。黑板上方用粉笔写着技术考核专栏,他没停留,径直往文艺科走。

苏青刚踏回文艺科走廊,就听见身后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回头一看,许大茂抱着个牛皮纸袋追上来,棉帽歪戴在头上,鼻尖冻得通红。

"苏哥!"许大茂喘着气,"苏哥,厂板报说要进行技术考核?我刚看到厂板报前好些人凑着看热闹!"

"来得正好,考核下周一就开始,总共三天,分理论、实操和革新成果。咱们文艺科得全程跟拍纪录片,部里要拿咱们厂做试点范例。"他顿了顿,故意拖长声音,"这纪录片得突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有技术革新的热火朝天……你爸是老放映员,这活儿他最拿手。"

许大茂一听纪录片三个字,立刻来了精神。"苏哥您放心!"他胸脯拍得山响,"我爸早憋着想露一手了!考核一开始,我们爷俩扛着机器全程跟拍,保证把锻工车间的火星子,车工师傅的油汗珠子都拍清楚!"

"不光是拍,"苏青补充道,"得有侧重点。比如李庆祥师傅带徒弟、贾东旭搞技术革新的镜头,得多给特写。至于刘海中那边……"他话没说完,许大茂就心领神会地眨了眨眼:"懂了懂了,苏哥您放心,我爸镜头准着呢!"

打发走蹦蹦跳跳去报喜的许大茂,苏青想还是跟贾东旭交待下。锻工车间这时候正是炉火最旺的时候,他得去找贾东旭。又转身往锻工车间走去。

刚进车间,十几个锻工光着膀子抡锤,通红的钢坯在铁砧上迸出耀眼的火花。苏青一眼就看见贾东旭,他正跟着李庆祥师傅锻打一块模具钢,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却咬着牙不肯歇手。

"李师傅,东旭!"苏青走到炉边,扯着嗓子喊。

李庆祥停锤直起腰,用毛巾擦了把脸:"苏科长来了?快到边上歇着,这儿热。"贾东旭也停下手里的活儿,疑惑地看着苏青。

苏青走到阴凉处,开门见山:"东旭,技术考核下周开始,我跟厂长申请了,让你越级考四级锻工。机会难得,你可得抓住。"

贾东旭眼睛瞪得溜圆:"苏科长,我…我能越级考?"按规矩,二级锻工要先考三级,满两年才能考四级,这越级可是天大的机会。

"能不能考上,看你自己的本事,"苏青指了指李庆祥,"李师傅说你现在就有四级的水平,我信他。不过考核不光考技术,还得看革新成果——你最近跟李师傅学的那套模具快速淬火法,整理成材料没?"

"整理好了!"贾东旭激动得声音发颤,他知道,一旦考上四级,工资能涨一大截,家里的压力能一下轻松很多。

李庆祥在一旁点头:"东旭肯下功夫,脑子也活,四级没问题。"他拍了拍贾东旭的肩膀,"考核的时候别慌,把平时学的都使出来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青看着师徒俩,心里有了底。他转向李庆祥:"李师傅,还有个事儿得麻烦你跟东旭。厂里要搞个表彰话剧,我打算以你们师徒为原型,排个《锻工炉前》,下周五考核总结大会就得演。"

"下周五?"李庆祥愣住了,"这么急?我没演过戏,怕演不好吧?"

"不难,就演你们自己,"苏青笑道,"剧本我今晚就写出来,从明儿起每天下班后排练两小时。东旭演徒弟搞革新,李师傅演手把手教的师傅,本色出演就行。"

贾东旭搓着手,又兴奋又紧张:"苏科长,只要能帮我考上四级,别说演戏,让我在台上翻跟头都行!"

李庆祥看着徒弟眼里的光,也不再犹豫:"行!苏科长你说咋排,我们师徒俩配合!"

再次路过宣传科时,苏青看见陈红梅正站在黑板报前,黑板右上角画着个拿着扳手的工人形象,旁边用艺术字写着向刘海中师傅学习。苏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身往文艺科走。

秀兰正给苏光喂糊糊,见他回来,递过一杯凉开水:"去车间了?看你热的。"

"嗯,跟东旭和李师傅说了考核和话剧的事儿,"苏青喝了口水,"今晚得熬夜写剧本了。"他看着儿子捧着碗扒拉糊糊的小模样,心里软了软,"光儿乖不乖?"

"乖,现在他自己抱着碗吃呢,"秀兰笑着擦了擦孩子的下巴,"就是想爬起来乱抓,差点把碗打翻。"

苏青逗了逗儿子,拿起桌上的稿纸。他提笔在稿纸上写下标题——《锻工炉前》。第一幕,就写李庆祥师傅在炉火前,手把手教贾东旭锻打钢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