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墨白注意到,怀表齿轮落地的节奏与恒温箱的制冷系统运转声形成了诡异的共振,技术员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异常,其中一人快速按下箱体侧面的红色按钮,淡蓝色的冷凝雾气立刻笼罩了整个装置。
当雾气稍稍散去时,程墨白看到小枫的皮肤表面正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符咒,又像是精密电路的布线图。
林雪突然抓住他的手臂,指向恒温箱底部的排水管,那里正渗出几滴暗红色的液体,在接触到地板的瞬间,防静电涂层立刻被腐蚀出细小的孔洞。
程墨白的心沉了下去,这种腐蚀特性他只在一种情况下见过:罗布泊地下冰层中封存的神秘样本。
林雪撕开袖口铅箔的瞬间,铯-137剂量胶片上的"1956.5.15"字样正在扭曲变形,那些新生的黑斑如同活物般蠕动,沿着胶片边缘蔓延,最终连接成精确的经纬网格,北纬26°30′,东经128°00′,冲绳嘉手纳基地的中心坐标。
她的指尖触到胶片表面,灼热的刺痛感让她想起黑喇嘛寺那个雪夜,徐婵临终前摊开的掌心,辐射灼伤的皮肤组织呈现出同样的黄金螺旋。
程墨白一脚踹开通风管盖板,铸铁铰链在巨力下断裂,怀表玻璃的碲化镉碎片并未落地,而是悬浮在空中,每一片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
这些广岛原爆窗玻璃的衍生材料,此刻正将婴儿的啼哭分解成离散的声波脉冲,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赫然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序章的摩尔斯电码。
军靴踏在防静电地坪上,发出粘稠的挤压声,程墨白低头,看见满地灰白色的角质碎屑正随着实验室的通风气流微微颤动。
他蹲下身,用瑞士军刀挑起一片,刀尖的金属光泽映出碎屑内部的晶体结构,铀-238衰变产物的特征六方晶系,与漠北活尸样本的检测报告分毫不差。
恒温箱的液晶屏突然闪烁,显示小枫体温的"16℃"字样开始扭曲,数字像被某种力量腐蚀般溶解重组,最终定格为"1945.8.6",广岛原爆日期。
林雪突然按住太阳穴,她耳蜗植入器里的量子芯片正在发热,视网膜投影上浮现出冲绳美军基地的立体蓝图,其中标红的通风管道与他们所在的实验室完全重合。
程墨白抓起摔落的怀表齿轮,黄铜表面不知何时覆满了细小的铭文,他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这些竟是缩微版的《旧金山和约》第11条附件,每个字母都由纳米级的铀微粒排列而成。
齿轮中心的轴孔里,一滴暗红色液体正在蠕动,那分明是稀释过的"非人三号"病毒培养液。
实验室的照明突然频闪,在明暗交替中,程墨白看见恒温箱玻璃上的倒影出现了时间错位,婴儿床上的小枫与1945年广岛病院的儿童患者影像重叠。
林雪腕间的辐射剂量仪发出持续蜂鸣,指针在"致死量"刻度区间剧烈摆动,表盘玻璃内侧凝结的冰晶,正以斐波那契数列的速率生长蔓延。
技术员的防护面罩反射着恒温箱的冷光,针筒中的脊髓液泛着钴蓝色荧光,液体表面漂浮的金属微粒随着他的动作缓缓旋转,程墨白眯起眼睛,那些微粒并非随机分布,而是排列成精确的晶格结构,与美军MK-28核弹头的浓缩铀燃料棒截面惊人相似。
程墨白跳下气窗,惊得技术员后退半步,针筒脱手坠落,在玻璃碎裂的瞬间,脊髓液溅落在防静电地板上,立刻蚀刻出放射状的裂纹。
程墨白看到裂纹延伸的轨迹,与三年前漠北实验室自毁时监控录像里的地面裂痕分毫不差,促不提防的技术员已经程墨白被打昏在地,林雪也随即跳下来,冲到程小枫的恒温箱前查看程小枫的状态。
恒温箱侧面的标签被冷凝水晕染,"NK-4"字样的墨迹微微晕开,程墨白的指尖擦过标签边缘,指腹立刻沾上暗红色痕迹,那些不是墨水,而是掺杂了磷-32同位素的放射性标记物,坐标数字下方的波浪线,细看竟是微型绘制的海流图,标注着科研船沉没时的洋流数据。
林雪耳蜗植入器的反馈噪音突然转为规律脉冲,每秒17次的频率让她太阳穴突突直跳,小枫的左手在束缚带下抽搐,指尖在恒温箱玻璃上划出的轨迹,正与剂量胶片黑斑的扩散路径形成镜像对称,更骇人的是,那些痕迹在紫外灯照射下,竟显现出与美军声纳密码本一致的频段标记。
恒温箱观察窗上的冰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程墨白掏出怀里的放大镜,镜片聚焦的光斑落在冰晶表面,折射出的光纹在墙面投下放大影像,每簇冰晶的枝桠末端,都呈现出与罗布泊微生物化石完全相同的三螺旋结构。
技术员突然僵住,针筒里的液体开始逆流,顺着针尖倒涌出一串气泡,每个气泡破裂时都释放出3kHz的声波脉冲。
程墨白突然发现恒温箱的液晶屏出现数据紊乱,体温读数"16℃"的数码管正在分解重组,当第七段LED灯管熄灭时,显示屏上突然闪现"1945.8.6 08:15"的字样,随即又恢复为不断跳变的乱码。
林雪扯开左袖的铅箔屏蔽层,下面的铯-137剂量胶片已完全变黑,但黑色区域却诡异地构成了东京湾海底地形图的等高线。
怀表的青铜齿轮在空中悬浮,组成一个精确的等边三角形,这正是珍珠港事件中日军"虎!虎!虎!"密码信号的几何变体。
林雪的瞳孔骤然收缩,她看到发条弹簧的螺旋轨迹与铯-137剂量胶片上的黑斑扩散曲线完全吻合。
"紧急隔离!"不远处平台上为首的技术员嘶吼着拍下红色按钮,恒温箱瞬间被液态氮的雾气吞没,箱体表面的温度计指针直接跌至零下196℃,程墨白注意到,那些雾气并非随机流动,而是形成了与美军核潜艇声呐图谱完全一致的干涉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