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皇帝简单说了一个字。

“是,陛下!”

这个时候,一名老太监拿着一篇文章走了出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太监的声音很大。

声音也朗读的很激昂。

仿佛穿透了每个人的心。

“……”

等最后一个字落下。

全场鸦雀无声。

无论是那些考官,还是大臣们。

乃至在场的考生们,都静悄悄一片。

特别是那些考生们,则是……一个个面红耳赤,自愧不如的样子。

至于周扬,则是满脸错愕。

因为……这篇文章,不是他抄的那篇吗?

怎么被读出来了?

难道……这个世界早有了这篇文章。

所以,皇帝想当众打假?

“继续!”

全场鸦雀无声时。

皇帝再次开口了。

“是,陛下。”

老太监再次拿出了另一篇文章。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

‘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宏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老太监再次朗朗上口。

跟上一篇文章比起来。

这一篇没那么好的文采。

也更容易读懂。

但是,随着篇幅的入耳。

在场的考生们,无一不内心一片震撼。

什么叫治国之道。

什么叫治世鸿篇。

这才是啊!

一时间,在场的考生们,无一不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他们本来对自己的文采很认可。

可是……这两篇文章下来。

他们内心的信仰彻底崩塌了。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啊?

大到宛如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至于周扬,则是一阵窒息。

又是他抄袭的文章?

莫非……自己的计谋败漏了。

皇帝要砍他的脑袋?

“诸位觉得这两篇文章如何?”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声音又一次从屏风后面缓缓响起。

有感叹,有震撼,也有欣慰。

“……”

没有人回答。

因为在场的考生们都低下了脑袋。

一个个无地自容了起来。

确实是无地自容。

他们的才华,跟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比起来,简直一文不值。

“想必你们应该也猜到了,写这两篇文章的人,正是出自同一人。”

“而且,这个人,你们都耳熟能详。”

“他正是连中两元的寒门子弟,周扬周会元。”

皇帝的声音先是很平静。

可说到了后面几句话时,激动的大声呐喊道。

“轰隆!”

此话一出,所有的考生们都炸开了锅。

一个个难以置信朝着周扬看了过去。

要知道,他们在场的人,要么是家庭优越。

要么是官宦子弟。

从小就有良好的读书环境。

从小就能接触到先进的教育。

甚至,他们的老师都是当朝大儒。

可周扬呢?

据他们了解。

连位老师都没有吧?

而且,在考秀才前,穷的叮当响。

可如今呢?

他连中两元也就算了。

今天更是在殿试上,还写出了两篇如此震撼世俗的奇文。

“……”

面对无数双目光看着。

周扬再次一阵窒息。

不知为何,心跳在这个时候开始加速了。

“本皇正式宣布,本届的金科状元是,周扬。”

皇帝趁着这个时候,大声宣布。

“哗啦!”

皇帝话落下,全场又是一阵沸腾。

无论是官员们,还是考生们,都震撼万分。

至于周扬,则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他只是抄了两篇文章啊?

结果呢?

却被封为金科状元?

难道……这个世界的文学落后到这种地步吗?

“周扬听旨!”

这时,老太监拿着圣旨走了出来。

“臣听旨!”

周扬这才反应了过来。

立刻跪了下去。

周围的考生和大臣们,一起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周扬文采过人,甚得皇心,从今日起,册封为金科状元,钦此。”

老太监大声宣布道。

“谢圣上!”

周扬跪拜了下去。

然后接下了旨意。

“周状元,去文宣殿沐浴更衣吧!”

老太监将圣旨递过来时,顺便提醒了一句。

“谢公公!”

周扬点点头。

毕竟,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

状元需沐浴更衣一番后,然后随着仪仗队全城游街,以告天下。

“诸位,今日的殿试正式结束,你们各自回家等消息吧!”

老太监的目光转移到了其他考生的身上,对着他们宣布道。

状元定下来了。

但是,榜眼和探花还没确定。

不过,这两个名次,都会在三天内确定。

至于其他的人,则是赐予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

“是,公公!”

考生们都一个个站了起来。

随后,在专门的太监带领下,朝着皇宫外走了去。

这些人里,有失落的,有震撼的,更有……无地自容的。

也有……自愧不如的。

毕竟,周扬的那篇文章,不仅折服了皇帝和在场的大臣,也折服了他们。

“太震撼了,太不可思议了。”

“可不是吗?想不到,一个寒门学子,能写出如此文章。”

“惭愧,惭愧啊!”

“如此大才,必须进我翰林院。”

“我呸!进翰林院那是浪费人才,必须进内阁……”

“我建议进大理寺,据我了解,周状元最擅长破案……”

这些考生们一走,那些考官和大臣们再也按捺不住了。

一个个激动的呐喊了起来。

甚至……还有人当面争夺起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