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太和殿上。
张小山那“献股入内帑”的惊天之举,和皇帝那“官督民办”的最终圣裁。
如同长了翅膀的信鸽,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大宁朝的官场和商界。
当这份内容详尽的邸报,送抵南阳府时。
整个南阳,都为之失声。
所有人都被张家这神仙般的操作,给彻底镇住了。
他们这才明白,这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家族,其眼光和魄力,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他们不仅能造出天下最好的东西。
更能将这泼天的财富,以一种最聪明、也最大气的方式,与帝国最高的皇权,进行深度的捆绑。
与国同利,与君同享。
这,是何等高明的阳谋。
这,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护身符。
最先感受到这股刺骨寒意的,便是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远在江南的漕运总督王通判。
他还没从“漕运封锁”被“海上航线”彻底架空的失败中回过神来。
来自京城吏部和都察院的申斥公文,便已送抵他的案头。
公文中,皇帝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那份对他“识人不明,暗中掣肘,险误国之大计”的敲打和不满,已是溢于言表。
紧接着,他安插在漕运系统里的几个心腹,便被以各种理由,一一撤换。
他知道,他完了。
他在这场与张家的博弈中,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
他不仅没能伤到对方分毫,反而将自己的政治前途,都给彻底断送了。
而那些曾经追随他,一同打压“青石商会”的“锦绣行”等商号。
在得知消息后,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知道,如今的“青石远洋商号”,已经不再是一家民办的商号。
而是半个“皇家产业”。
再与其作对,那便是与朝廷为敌,与圣上为敌。
“锦绣行”的钱掌柜,备上了一份比上次“赔罪”时,还要厚重十倍的重礼。
再次,战战兢兢地,登上了赵家的大门。
这一次,他连见石头一面的资格都没有了。
赵四海只是让管家,收下了礼物,并淡淡地传了一句话。
“我家会长说了,青石商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只要是做正经生意的,我们都欢迎。”
“但若是谁再敢用那些下作的手段,坏了市场的规矩。”
“那下一次,要面对的,可能就不是我们商会了,而是……朝廷的王法。”
这番话,既是宽恕,也是最严厉的警告。
钱掌柜听完,如蒙大赦,对着赵府的大门,连连作揖,狼狈而去。
自此之后,南阳府的商界,再也无人敢对“青石”二字,有半分不敬。
数日后。
“青石商会”在南阳府最大的酒楼“德月楼”,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全体理事大会。
南阳府有头有脸的商贾巨头,悉数到场。
赵四海和从京城特意赶回来的石头,共同主持了这次会议。
宴席之上,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所有商户,都争相向赵四海和石头敬酒,言语之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拥护。
“赵会长,石二掌柜,我等,服了,是彻彻底底地服了。”
“以前,咱们只当张会长是能工巧匠,如今才知,张会长那运筹帷幄的本事,才是真正的神仙手段啊。”
“是啊,以后咱们南阳商界,就全凭张会长和赵会长马首是瞻了。”
赵四海站起身,举起酒杯,朗声说道。
“各位,今日,我宣布三件事。”
“第一,我‘青石远洋商号’的所有海船,将永久性地,优先为咱们商会成员服务,其运费,永远比市价低三成。”
“第二,商会将成立专门的‘质检堂’和‘规矩堂’,由我张家和赵家的核心人员组成,为所有成员的产品,提供统一的质量检验和品牌认证,并共同维护咱们的市场价格,严禁内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咱们的‘青石学院’,下一期,将专门为咱们商会成员的子弟,增开二十个名额。”
这三个消息一出,整个酒楼,都彻底沸腾了。
物流、品牌、价格、乃至子孙后代的教育。
张家,几乎是将一个商会能想到的所有好处,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这份胸襟,这份气魄,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我等,愿唯张会长、赵会长马首是瞻!”
所有商户,都自发地站起身,对着上首,深深一揖。
他们知道,从这一天起。
南阳府的商业格局,已经……悄然易主。
那个由旧式大商帮和漕运官吏所把持的、充满了盘剥和壁垒的旧时代,已经结束了。
一个由“青石商会”主导的、以“技术”和“高效物流”为核心的、更加公平和开放的新商业时代,已经来临。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那个名叫张大山的男人。
此刻,却正身处千里之外的青石村。
他没有理会外界的风云变幻。
只是像往常一样,在自家院子里,陪着妻子王氏,择着菜,聊着家常。
一封封来自京城、来自府城、来自清溪县的捷报,如同雪片般飞来。
他只是平静地看完,再平静地,将它们一一投入火盆。
王氏看着他,笑着说道:“当家的,你现在可是‘男爵老爷’了,外面那么多大事,怎么还跟个老农一样,一点都不上心?”
张大山也笑了。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看着门楣上那块御赐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天工巧匠”金匾。
又看了看远方,那座充满了勃勃生机的青石学院,和那些高高耸立的、冒着白烟的工坊烟囱。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爵位也好,会长也罢,那都是给外人看的。”
他转过身,重新坐下,拿起一根青菜,熟练地摘去黄叶。
“树大,是会招风。”
“但只要咱们的根,扎得够深。”
“一头,扎在这些能让百姓吃饱穿暖的实业上。”
“一头,扎在这些能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的学问上。”
“还有一头,通过小山,通过这贡品,与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也连在了一起。”
“根扎得够深,就不怕任何风雨。”
“我啊,就还是那个只想让你们娘儿几个,能吃饱穿暖的……张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