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看到我发现了他,吓得连连后退,声音颤抖地说:“我……我不想受刑,饶了我吧!求求你,别把我交出去!”
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作揖求饶。
我皱了皱眉,试探着问道:“你是收池人?”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连连点头懊悔的叫道:“早知道当收池人死后要受这种折磨,我说什么也不干了!我师父当年可是说,收池人死后会成为阴差,威风八面,结果……结果竟然是这样!”
我暗自苦笑,收池人收徒时,从来不会告诉弟子十八层地狱的诅咒。
如果提前告知真相,说一旦熬不过地狱折磨,就会永远留在那一层无休无止地受刑,恐怕收池一门早就绝迹江湖了。
眼前这位,显然是在第五层蒸笼地狱诅咒发作后,没能熬过去,死在了这里,成了孤魂野鬼。
而且永世受尽折磨无法轮回。
按照师父所说,历代收池人大多能熬到七层以后,眼前这位祖师前辈,实力恐怕是真的很弱。
见对方无比惊恐,焦躁不安,我连忙自报家门:“您别担心,我不是阴差,我也是收池人,是第 99 代收池人冢主李长生,前辈不必害怕。”
对方一听我是冢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忙上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礼:“弟子参见冢主!”
我连忙摆手:“前辈不必多礼,你是前辈,该我拜见你才是。不知前辈是第几代收池人?”
“我是第 79 代弟子,明朝年间生人,名叫田言彬。”
对方连忙说道,语气中十分激动。
我立刻躬身行礼:“晚辈李长生,拜见田师祖。”
“没想到在这地狱里,还能遇到同门后辈,真是太好了!”
田师祖扶着我的手臂,脸上满是重逢的喜悦,可没高兴几秒,他突然紧张地环顾四周。
“冢主,咱们得赶紧找地方躲起来!这里会有阴差巡逻,万一被阴差发现,咱们俩都得遭殃!”
田师祖压低声音道,攥着我的手腕,眼神里满是焦虑。
几百年的躲藏生涯,早已让他对阴差的气息敏感到了极致。
我跟着他连忙离开了洞窟,来到了另外一个隐秘的角落。
安全后,田师祖又上下打量着我,疑惑地问道:“冢主,你这么年轻,不该被打入第五层蒸笼地狱啊!按理来说二三十岁的时候,才会来到这蒸笼地狱啊。”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将自己 每隔一个月就被打入地狱的经历简略说了一遍。
“竟有这种事!” 田师祖听完,眼睛瞪得溜圆,满是震惊,“那冢主接下来打算怎么办?这寂灭蒸笼的刑罚,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能怎么办?若是典狱长肯秉公执法,我倒也认了。可他明显是想置我于死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鱼死网破 !”
我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
“鱼死网破?”
田师祖吓得连连摆手,又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冢主,若是您真能打败典狱长,能不能……能不能把我也带出这蒸笼地狱?我在这里待了几百年,早就受够了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了!”
“我不敢保证这一次就能救走师祖您,但我发誓,早晚我会把历代师祖都解救出来!”
我决然的说道。
“有冢主这话,我就放心了!也请冢主放心,我虽然收池一门的本事低微,但论隐遁、逃跑、躲藏的本事,在这蒸笼地狱里,没人比我更厉害!”
田师祖拍了拍胸口说道。
“田师祖,您叫我长生就行,千万别叫我冢主了。”
我连忙说道。
田师祖点了点头,而我看着他激动的模样,心里忽然有了一个计划……
我拉着田师祖躲到山洞深处,压低声音道:“田师祖,我有个想法。我之前用的是尸王的肉身受刑,就算那具肉身被蒸得崩溃,典狱长也未必会察觉不对。”
“因为他本来就觉得我熬不过十天,看到尸身毁灭,说不定会以为我已经形神俱灭。”
“冢……长生,你的意思是……”
田师祖眼睛一亮。
我微微点了点头,“没错!咱们接下来就躲起来,等 112 天的刑期满了,我再悄悄回到寂灭蒸笼,装作刚熬过刑罚的样子。”
“到时候典狱长就算起疑,也拿不出证据,只能按规矩放我出去。这样一来,咱们既不用和典狱长正面冲突,也能安全度过刑期。”
“好主意!你放心,有我在,保证没人能找到咱们!”
田师祖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跟着田师祖在蒸笼地狱里东躲西藏。
他对这里的地形熟得不能再熟,总能找到最隐蔽的藏身之处。
有时是滚烫岩壁下的夹缝,有时是废弃蒸笼的夹层,甚至还带我躲进过阴差的储物间。
一晃一百天过去,我们竟真的安然无恙。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将自己的情况汇报给了黑无常。
而他也秘密将我的所有法器和装备都藏在了某个隐秘的山洞,让我去取。
这期间,我也渐渐摸清了蒸笼地狱的环境,甚至发现了一个比寂灭蒸笼更可怕的地方……烂肉山。
那是一座矗立在地狱深处的巨大山峰,远远望去,山体像是由无数腐烂的血肉堆积而成。
表面还在不断蠕动,渗出暗红色的汁液,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
田师祖说过,那山里藏着一头巨大的凶兽,形似肉山,能吞噬一切生灵,连典狱长都不敢靠近。
我看着那座不断蠕动的烂肉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可同时心里又有了一个计划……
终于,112 天的刑期到了。
我和田师祖告别,他帮我确认了寂灭蒸笼附近没有阴差巡逻,我才悄悄靠近。
我运转滕蛇鬼仙的力量,魂体瞬间变得透明。
遁形状态下,我蹑手蹑脚地走到蒸笼边。
可就在我正准备掀开笼盖跳进去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道阴恻恻的声音:“终于找到你了,李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