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县指挥部。
陈铭在指挥部办公,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发展。
“可惜了,岗村这个老鬼子这么沉得住气,包头损失那么惨重都没见他们动手。”
“不过不动手也好,我可以继续积蓄力量,为明年的决战做准备。”
“包头的鬼子,也可以继续给他们放血,让他们变得更加虚弱,直到失去力量。”
陈铭心里想着。
原本他的打算,是通过包头一战,刺激小鬼子让他们动起来。
这样他就能在明年的大战前,先消耗鬼子的一部分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陈铭会去到集宁的原因,就是为了坐镇集宁指挥。
把包头的指挥权交给参谋长,一部分是为了锻炼他的能力,给他积累实战经验和资历。
另一部分也是陈铭分身乏术,要坐镇防止鬼子大规模反扑。
不过岗村这个老鬼子毕竟是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能沉得住气。
并没有因为包头的巨大损失而失去理智,提前发起进攻。
这倒让陈铭高看了对方一眼。
不过虽然没让小鬼子露出破绽,但陈铭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包头的鬼子在没有外部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基本上和覆灭了没什么区别。
这让陈铭在明年的战斗中,只需要放一部分部队在包头就够了。
甚至连独立支队自己的部队都不用,让包头附近的大青山支队负责包围,再调一支部队过来就差不多了。
“调动谁过来呢?”
陈铭的手指敲着桌子,心中沉思着。
包头的鬼子毕竟是一个师团,虽然损坏惨重,但不计代价的话,还是能拿出**千的兵力。
把后勤部队加上其他辅助性质的部队算上,人数已经近万了。
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需要布置不少的兵力才能防住。
大青山支队现在经过发展,人数已经来到了四千多,兵力增幅超过了50%。
不过对比近万的鬼子,这点兵力还是不够看。
最关键的是,大青山支队的武器不如独立支队,重武器几乎没有,但轻武器已经不缺了。
现在兵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武器,包括手枪,步枪,60毫米迫击炮,82毫米迫击炮还有其他爆炸武器等等。
这些轻武器,独立支队自己已经不缺了。
所以现在生产出来的武器,大多数都是由总部进行分配。
而大青山支队警卫经常需要和独立支队在绥远的部队协同作战,所以补充武器的时候,有更多的倾斜。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毕竟要讲究个亲疏远近嘛。
经常和独立支队配合的部队,分配武器肯定要分得更多一些。
就像是旅长,以前经常来陈铭这里打秋风,其他兄弟部队见了也说不出什么毛病来。
“说起旅长,他好像一个多月没过来恭喜我了,这次包头之战都没过来,该不会在憋着什么坏吧?”
陈铭忽然想到了旅长,旅长确实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看陈铭了。
这倒不是因为战事繁忙,都入冬了,鬼子也基本上没啥大动作了,能有什么大动作?
咱们自己有什么大动作也不太可能,以陈铭的级别,不可能有什么作战计划他不知道。
虽然不可能会知道其他战略区的具体作战计划,但大致的作战计划是能知道的。
而在后方的正式文件下达之前,陈铭依旧属于四分区,而不是晋绥热察。
这样旅长要是有什么大动作就更没可能瞒得住陈铭了。
所以军务繁忙的这个理由应该不存在。
“等过段时间,抽个时间去看看吧,提前打探旅长在憋什么东西。”
陈铭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他和旅长,是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战友情,这种情谊纯粹无比。
恭喜发财这个传统,对于两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乐趣。
可以说,在这种感情下,除了老婆以外,其他什么都是可以分享的。
打定去看望旅长的主意后,陈铭继续思考着该调哪支部队去包头。
“报告,独立团李团长来了。”
这事,门外的卫兵进门报告道。
声音打断了陈铭的思考,想起独立团的李团长,不就是李云龙嘛。
“嗯,让他进来吧。”
“是。”
没过多久,一个黝黑的汉子进来了。
此人不是李云龙还能是谁?
“报告首长。”
进门后,李云龙立即尊敬的敬礼道。
这份尊敬他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陈铭已经彻底折服了他,一个能从一支区小队,发展到如今独立支队,马上继续改变的领导人,让李云龙无比的敬佩。
都说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行。
在他心中,旅长都排在了天王老子前面。
而现在,陈铭在李云龙心中的地位,已经和旅长一个档次了。
毕竟陈铭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任何人知道了都会赞叹感慨。
同时,如今陈铭已经成了赵刚的领导。
在李云龙心里,老赵是他的搭档,虽然已经调离了独立团,但他心中一直都会认赵刚。
李云龙脸皮可谓是比城墙还厚,陈铭成了赵刚的领导,那不就是成了他李云龙的领导嘛。
用等式来看,就是:陈铭=赵刚领导;赵刚=李云龙的搭档。
于是得出等式:陈铭=等于李云龙领导。
所以李云龙才会多次厚着脸皮跑陈铭的指挥部来。
看到李云龙向自己敬礼,陈铭回了一个礼后,笑着开玩笑道:
“李云龙,怎么才两个星期,又来借炮了?”
“按照你这个频率,老子的炮都快成你小子的了,干脆改姓李算了。”
陈铭口中的借炮,自然是李云龙借着赵刚成了炮兵支队的政委后,来找赵刚借火炮。
李云龙自然是知道分寸的,借的火炮不是炮兵支队的野炮,而是炮兵支队的重型迫击炮。
也就是120毫米的迫击炮。
这款迫击炮,因为高杀伤、轻量化、曲射优势,特别适合国内战场的山地游击与城市巷战。
在攻坚方面也有很强的威力,毕竟威力摆在那里。
在缺乏重炮的背景下,其价值在于以较低成本提供“准榴弹炮”级支援,尤其适合拔除日军碉堡及压制步兵集群。
但这款火炮在独立支队内的使用频率不高。
在中等距离上,独立支队有107火箭炮,88火箭炮。
远距离上有野炮部队和中型野炮部队。
而在近距离上,60/82迫击炮这种轻型的迫击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120迫击炮这款武器,在独立支队中目前发挥的机会不多。
但独立支队不用,其他部队爱用啊!
又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像陈铭这样,拥有两个野炮大队,一个重炮大队,还有大量的火箭炮。
120毫米迫击炮这种武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大杀器了,这是准榴弹炮威力的武器。
加上又是曲射,重量也仅有280公斤,转移还算方便,赢得了兄弟部队的喜爱。
所以独立支队的这个重型迫击炮营,经常被陈铭借给兄弟部队使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借火炮的有很多从四分区学校指挥系走出去的学员。
陈铭毕竟还挂着一个校长的称号,以前的学生来找自己帮忙,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不帮嘛。
反正是借去打鬼子的。
而李云龙更是凭借着赵刚的关系,多次厚着脸皮来。
这次同样也不例外。
“首长,这不是又发现一个鬼子的中型据点嘛。”
“大冬天的那个据点里的小鬼子也不安防,抢了周边两个村子的粮食,还杀了六十多个老百姓。”
“这个仇,我李云龙必须要报。”
李云龙开口说道。
“行了,少给老子扯这扯那的了,哪次你来借炮没有理由?”
“别的懒得管,只要是用来打鬼子就行。”
“你去找赵刚要个条子,然后来找我签字。”
陈铭开口说道
李云龙听到陈铭答应了,脸上立刻浮现出了笑容。
找赵刚拿个条子,有陈铭同意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是问题。
“谢谢首长,谢谢首长,首长我给你跪下来,哈哈谢谢首长。”
李云龙哈哈笑着感谢。
“行了,快滚吧。”
陈铭有些哭笑不得,终于知道旅长的感受了。
摊上个李云龙这样的下属,在不犯错的情况下,确实让人喜爱啊。
难怪有那么多的首长都喜欢李云龙。
性格决定命运,不犯错的李云龙,确实是一个优秀,让人喜爱的干部。
李云龙离开后,陈铭回想着。
“要不,把李云龙调到包头去吧?”
“李云龙鬼点子多,独立团的兵力也充足,堵住一个包头问题应该不大。”
“到时候,再调两三支游击大队过去,兵力就超过鬼子了。”
“鬼子失去了装甲部队强大的突破能力,想要打穿防线很困难。”
陈铭心里想到。
李云龙的出现,让他心里有了很多的想法。
谁说只能调四分区的部队去包头了?
李云龙的独立团就很合适嘛。
独立团虽然说是一个团,但人数也有小五千了。
原本编制应该不止一个独立团的,不过李云龙的性格大家都知道。
大错误偶尔犯,小错误更是没有停过。
在独立团新政委来了之后,李云龙还和对方闹了一段时间的矛盾。
加上又犯了错误,又给重新撸回团长了。
所以,独立团现在的编制,人数只有五千人左右。
多余的部队,则挑选干部成为基干团放出去发展。
不然去年李云龙的独立团都有六七千人了,现在不可能就剩五千。
毕竟这段时间有独立支队作为屏障,独立团在晋西北地区没遭遇过什么大战。
李云龙的独立团,在陈铭看来,调去包头很合适。
调走独立团后,可以重新调动一些部队填补独立团的防区。
这样既不会导致一个地区的防御空虚,进而影响整体战略格局,又能让独立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这件事还得找旅长商量一下,毕竟独立团和李云龙是旅长管辖的,又不隶属陈铭。
“看来旅长那里,还真的去一趟了。”
陈铭心里打定了注意后,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想到李云龙要打据点,陈铭又朝着门外开口喊道:
“大彪。”
“到。”
门外的大彪听到陈铭叫自己,立即推门而入。
“拿张条子,去兵工厂,找贾工同志批二十具火箭筒。”
“兵工厂不是研发出火箭筒,这次李云龙要打据点,正好给他拿去战场上实地试验一下。”
“到时候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进行改进。”
陈铭开口说道。
兵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火箭弹发动机的小型化。
这意味着,独立支队可以装备单兵火箭筒,可以对鬼子的工事,装甲进行打击。
单兵火箭筒的作用,有时候并不比107火箭炮来的差。
毕竟双方的适用场景不同,一个是单兵使用,一个是集群打击。
两者是互补的,不存在谁比谁强。
只不过,单兵火箭筒的技术水平要比107火箭弹高得多。
直到现在,兵工厂才传来研发成功的好消息。
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一是有贾工的同学擅长这方面的技术。
二是陈铭不计成本的投入,让兵工厂有更多的资源和人力可以投入研发。
三是有了107火箭炮作为参考,研发单兵火箭筒的难度自然就低了很多。
四是有陈铭的徽章组加成,让兵工厂的研发速度提升了数倍,加快了效率。
这才让陈铭在这个时期,就能把单兵火箭筒给搞出来。
这几个条件都缺一不可,少了哪个条件都会延迟火箭筒的研发。
火箭筒研发成功了,自然要实战检验一下。
正好趁着李云龙要打中型据点的机会,可以拿去战场上检验一下。
直射的火箭筒,对于据点的威胁要比曲射的迫击炮大得多!
得到了陈铭的命令后,大彪立即让人去兵工厂,取回来了二十具火箭弹及配套弹药。
看着眼前的火箭筒,陈铭不免有些感怀。
从自己三九年回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快四年了。
近四年的时间,让兵工厂的技术水平发展到如今的程度,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等着吧,在不久的将来,重炮,坦克,飞机,乃至于军舰,都会有的。”
陈铭心中想到。
ps:医生说没啥问题,说我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