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重回亲哥被斩首前,我被娘家带飞 >  第28章 弹劾公主

宋婉君的大哥宋高岑正在堤坝上监工,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什么?宁安公主掌掴了我的妹妹?”

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宋高岑看着脚下翻涌的河水,轻嘲了一声。

他和祝鑫在这里冒着死亡风险干活,宗亲却仗着府中没人,跑去府上欺负我们的家眷。

他瞬间就想到了几十年前的那场清洗,为皇家赴汤蹈火、在任时一心为民、肃清吏治的宰相死后被抄家灭族,险些被开棺戮尸。

原本以为皇家现在不同了,没想到根子上是一样的东西!

都是薄情寡义、冷血自私的东西!

这样的想法同时出现在了许多官员的脑子中,他们在千万人中卷生卷死,卷到如今的地位。

一个个都是人精。

等了一天,没等到皇帝的诏令,对皇家心就更冷了。

以宋婉君能够牵扯前后三位宰相的身份,若是她被打,宁安公主没有得到一点惩罚。

那么他们这些三四品官员的家眷子嗣呢?

那些更低品阶的文官呢?

本朝宗室一向荤素不忌,藩王们看清楚这一点,恐怕立刻就能上来撕咬文官们的血肉。

只要想一想,等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会被王爷随意折辱,自己的女儿会被郡主这些人随意掌掴……

哦,还不用等他们死,宋然可是刚刚拜相。

那么他们这些人要怎么样才能保得家眷呢?

宋然等人已经走到了读书人能走的路的尽头。

读书人是有尊严脸面这些东西,学习诗书也知晓气节两字。

至于说谄媚皇帝?

就算是世宗朝被人人唾骂的奸相,那也只是奉承皇帝一个人。

可不是天生软骨头,舔了所有宗亲的沟子。

严相可是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彼时的皇子都要对严相客客气气。

他们这些人竟然还比不得奸相吗?

“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显然皇帝是想装死,不想主动给朝臣这个体面。

宁安公主是皇帝的胞妹,平素最得太后的喜欢,皇帝对这个妹妹也多有纵容。

朝臣不乐意和宗亲直接对上,但是被欺负到头上还不反击,那就是真的是做天子家奴了!

怎么?

老夫辛辛苦苦一辈子是为了做皇帝的奴才?

第二天,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联名弹劾公主,奏折像是雪花一般飘到了皇帝的桌案上。

皇帝按下不发,装作没有看见这件事。

然后,皇帝就破防了。

文人骂人,向来最能戳人痛脚,一字字都戳在人的伤痛处。

尤其,按照规矩,这些奏折都是要留给后人看的。

皇帝现在这么包庇宗亲,是准备做昏君吗?

臣等知道皇帝这些年子嗣艰难,所以对宁安公主同病相怜,但是驸马的家族配和皇后的家族相比吗?

皇后的家族现在还是非常懂得礼数的啊!

皇帝暴怒,暴怒的不是后面一句话,而是同病相怜这四个字!

这满纸的篇幅就差没指着皇帝鼻子说,我知道你不能生,患有隐疾,现在膝下好不容易才有一个小皇子。

但这不是你包庇宁安公主的理由。

前面说了,奏折是要给后人看的……给后人看的……

皇帝两眼发黑,气得摔了手中的奏折。

一个个真是反了天了,皇帝立刻要求把御史拉出去打五十板子,充军流放!

这更是捅了马蜂窝。

各地官员的奏折也飘入了京中。

皇帝大怒,一连免了十二个官员,然后政令被内阁封还了。

本朝内阁不赞同皇帝政令,可以把命令还给皇帝,不向六部官员传达。

这是皇帝第一次被内阁封还。

他招来了首辅符泽阳,询问缘由。

符泽阳和宋然政见不合,在朝廷上和宋然多有争论,而且他还是皇帝的老师,一向是站在皇帝这边。

皇帝这时候就有些委屈,“老师为什么要封还?”

符泽阳道:“因为他们无错。”

符泽阳为了保住首辅的位置,一向是不愿意和皇帝对着干。

但是这件事他敢站在皇帝这边,他就等着彻底被文官集团抛弃吧。

况且他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以后等他蹬腿了,宁安公主还活蹦乱跳,能再活几十年呢。

他眼看着是达不到祝文瑞祝相公的地位了,只能做一个庸碌的首辅。

那么他现在不赶紧压制宗亲,是想他的儿子,孙子被人送到藩王床上,女儿,儿媳去体验公主的巴掌吗?

现在宗亲不敢欺负文臣不过就是前人树立下的威名。

皇帝总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孤军奋战。

他上朝以来,第一次面对朝臣这么大规模的弹劾。

当初就算是他杀了三个兄弟都没有这么多弹劾!

朝臣表示:那是皇家的事情,不就是悄悄毒死几个亲王,这算什么?

但是现在可是涉及我阖家老小的大事当然是要玩命和皇帝对着干了。

宁安公主的驸马一家第一次得到了外戚的待遇。

当然,这是指在弹劾一事上,关于驸马家族仗势欺人,公主吞没百姓田地的事情都被送上了皇帝的案头。

皇帝坚持了几天,坚持不住了。

他是想保护妹妹,但是朝堂不可能整天什么事都不做,就做这点事吧,而且他整天被骂,实在是太难捱了啊。

皇太后赶紧喊皇帝过来。

“那是你的亲妹妹,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处置了她。”

皇帝一连被烦了许多天,这时听了心中更恼怒。

“那么母后要我怎么办?和朝臣决裂吗?谁来帮我治理天下?”

皇太后是皇帝生母,先帝在时一直做宫中的小透明,直到皇帝登基才做了太后。

她就用着自己朴素的经验道:“你是皇帝,他们谁敢不听你的,那就都杀了。”

皇帝冷笑,“那么谁来帮我治理天下?”

“想做官的人还不到处都是,你都杀了肯定有人愿意做。”皇太后越说越激动。

“我告诉你,那些朝臣都是外人,还是亲戚最可靠,你让你的舅舅做宰相,他一定事事都愿意听你的。”

皇帝听得更烦躁了,甩袖离开。

文官再不好惹,那也只是上书让皇帝改正。

外戚?

历史上舅舅杀外甥,岳父杀女婿登上皇位的多了去。

武将?

哦,藩镇割据,那时候不上书直接带兵来京城了。

宦官?

现在要能对随意处死文官,那就要重用宦官,让宦官掌兵,然后……

也有先例,宦官可以随意毒杀皇帝,让幼帝喊宦官做父亲。

想来想去,还是文官可靠一点,起码有底线,不会真的威胁到皇位。

皇帝醒悟了。

我为什么要为一个妹妹惹恼帮我管理天下的文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