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113章 剧本不太对

熙宁四年九月四日卯时一刻。

虎翼团大营内,营门洞开。

一队队士卒队列整齐,鱼贯而出。

城门也适时开启。

整齐的脚步声夹带着铁器碰撞声,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不少已入睡的百姓听到声响后,偷偷打开窗棂望向外面,直接吓得缩回了头。

"夫君,这该不会要打仗了吧?"躲在窗后的少妇有些担忧地问道。

"应该不会吧?就算打仗也不该大半夜出门啊。"

男子蹲在门边,正透着门缝往外看,"这大半夜的,真吓人。"

"不过你别说,这些兵真有气势。走路都板板正正的......"

少妇话音未落,男子突然接话:"是啊,这些兵跟以前的不一样。

这一个月没事就出来给咱们老百姓干活,也不求财,连吃都不吃我们的,顶多喝点水。

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这样的兵。"

"那可不是!漕司说了,这可是咱们的百姓兵。"

少妇压低声音,"我听说前几日他们出公差,有个兵摘了农户家的果子。

人家都没说啥,但这事传回营中后,漕司大怒,直接带着那个兵和他们班长拉到农户面前,挨了三十鞭。

还赔了果子钱!要不是农户跪地磕头求情,都要革职呢。"

男子闻言一愣:"啥时候的事?我咋不知道?"

"今天下午买炊饼时武婆子说的。你修路回来都什么时辰了,我本也忘了这茬。"

少妇说着轻推丈夫肩膀,"行啦,赶紧歇息吧,天亮了还得上工。"

"睡什么睡?都什么时辰了?"男子突然笑着扑向妻子,"趁着睡不着,给大郎二郎再生个弟妹......"

"哎哟!死鬼你轻点!孩子还在睡觉呢!"

少妇的嗔怪声戛然而止,窗外的月光依旧照着青石板路上整齐的军靴印痕。

......

黄忠嗣对几名带队军官吩咐道:"记住了,能用箭射的就不要肉搏。

当然,该搏命时也不要惜身。今天既是检验士兵训练成果,也是检验你们这些军官的实力。"

"是,卑职明白!"十几名指挥使抱拳应道。

黄忠嗣点头道:"行了,各自出发吧。"

说罢翻身上马,带着赵书双等护卫及三十名骑兵、两百名步兵朝东北方向行军。

一个时辰后,天光微熹。

黄忠嗣潜伏在五鹿墟西南约百米处的树林中。

两名斥候前来禀报:"总教头,山上有座寨子,两个哨兵守门。四周布满陷阱,无路可绕。"

"传令着甲。"黄忠嗣果断下令。

赵书双立即充任副官传达命令。

随行的皇城司护卫皆着重甲,将黄忠嗣严密护卫其中。

一刻钟后,确认全员甲胄齐整,黄忠嗣召集指挥使与都头们。

忽然在人群中瞥见熟悉面孔:"李嗣业?"

"总教头,是我!"李嗣业抱拳出列。

黄忠嗣莞尔:"好小子,当都头了啊。"

李嗣业憨笑着挠了挠头。

黄忠嗣收起笑脸开始部署:"据情报,唯有强攻山门。

趁天色尚早,其未全醒,派五十人正面突击,用猛火油烧毁寨门。

余者封锁各路口,骑兵负责传讯。都听明白了?"

"得令!"众人齐声应诺。

士卒开始行动后,黄忠嗣取出腰间单筒望远镜观察,但山林茂密难辨详情。

赵书双好奇道:"漕司这是何物?"

"你且看看。"黄忠嗣递过望远镜。

赵书双学着使用时惊呼:"竟能看这般远!漕司从何处得来?"

"自制的。"黄忠嗣笑道,"镜片乃水晶打磨而成,我之前在潮州耗时许久才得这一支。你可莫要惦记,就这一支宝贝。"

赵书双面露惋惜,黄忠嗣见状补充:"待日后能量产了,定送你几支。"

"那便先谢过漕司了!"赵书双转忧为喜。

黄忠嗣跨步向前:"走吧,跟我一起上去看看。"

赵书双脸色一变,立马上前拦住:"漕司,这刀剑无眼,若是......"

黄忠嗣摆了摆手:"你也别那么担心,咱们这么多人,就这群土匪能耐我何?

何况,你看我这身甲——我就算站在那让这群土匪拿箭射,他也射不穿。"

说着还拍了拍身上的甲胄。

赵书双闻言只好作罢,但仍坚持道:"那请漕司切勿靠得太近,以免意外。"

黄忠嗣笑着应下:"自然。我就想看看战果,又不是脑子进水非得上前。自己能提几斤重的刀,我心里还是有数的。"

一刻钟后,五十名士卒列阵逼近山寨。

前排盾兵腰悬瓦罐严阵以待,中列长枪如林,后排弓弩蓄势待发。

当队伍行进至山寨山门前约三十丈时,哨楼上的两名土匪才惊觉。

其中一人手中钢刀"当啷"坠地,嘶声喊道:"官军!是官军!"

话音未落,两人已连滚带爬逃向寨中。

远处观战的黄忠嗣见状愕然:"这......这不对啊?竟连个像样抵抗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书双忍俊不禁:"漕司明鉴,咱们可是正经官军。这些鼠辈平日欺负普通百姓还行,真见了军阵,哪个敢螳臂当车?"

"那你方才还那般紧张?"黄忠嗣没好气地斜他一眼。

赵书双正色拱手:"卑职是怕有亡命之徒狗急跳墙。漕司若有个闪失,下官这颗脑袋当真不用要了。"

黄忠嗣皱眉望着山寨:"如此说来,这次检验......"

"漕司且宽心。"赵书双指向山间,"这些匪类惯会狡兔三窟,待发现退路已被封锁,必作困兽之斗。"

黄忠嗣闻言颔首:"善。那便移步外围吧。"

"得令!"

果然,不出赵书双所料,两刻钟后,西北方传来消息——那边发现了二十多名盗匪,除两名活口外,其余皆被斩杀。

黄忠嗣快马加鞭赶至现场。

只见二十多米开外的山道上,横七竖八躺着二十余具尸体,每具尸身都插满箭矢。

两名骨瘦嶙峋的男子被反绑双手跪在路边,浑身抖若筛糠。

"其他人呢?"黄忠嗣沉声问道。

他接获的情报分明说有五十余匪,眼下却少了近半,数目对不上。

脸上刺青的男子慌忙叩首:"军爷明鉴!大首领带着其他人分头逃了,当真不知去向。

不过他们定还在山里!求军爷饶命!"

"你们从何处出山?"

"有条密道!小的知道位置,愿给军爷带路!"

刺青男子额头紧贴地面,"只求留条贱命......"

黄忠嗣转头对随行都头吩咐:"让他带路搜查,多带两队人马。记住——"

他拇指轻轻划过腰间刀柄,"仔细些。"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