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在名单上圈了几下:“那,就安排何柱儿为咸安宫的贴身太监吧。”胤礽拿到名单以后说着。听到魏珠要收回玉扳指,他把玉扳指递给魏珠,“皇阿玛要玉扳指就拿回去好了。”胤礽确实有些舍不得这个玉扳指,但出都出不去咸安宫了,留着一个受宠的象征也不过徒增烦恼罢了。
魏珠拿着玉扳指回去给了康熙,这坚定了康熙一定要三立太子的念头。康熙认为胤礽把这玉扳指保存完好,说明胤礽心里是念着和他的父子之情的,那他就要不管不顾胡闹一波。
康熙在朝堂上公然称赞胤礽。本来这事一直都偶有发生不算稀奇了,但康熙这次称赞的话特别厉害:“二阿哥从未有任何不好,二阿哥的样貌、才学、治国俱有可观。”
康熙认为这番话明确表达了自己想三立的决心——事实也是如此,但这番话被一个不该听的人听见了,这个人就是已经在策划要篡位的胤禛。
胤禛想起张晓生前说的话,康熙死于康熙61年,胤禛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康熙如果现在真的三立,在短短的时间里,几乎不存在再废胤礽的可能性,那他的“雍正大帝”梦就注定要碎了!
与此时完全不以为意的胤禩(他觉得康熙称赞胤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并且康熙身体健康,多夸夸胤礽没啥奇怪的)不同,胤禛心里坚信康熙活不过这一年,因此他绝对不能让康熙得逞!
胤禛下朝以后直接找到了隆科多,两个人继续商讨弑君篡位的细节。胤禛说:“废太子最为贴心的兄弟就是老三,我们必须控制住老三,他现在执掌宗人府,如果让老三做出任何举动,我们都没什么机会成功,毕竟宗人府代表皇家脸面,舅舅你也不好杀掉老三。”
隆科多说:“现在王爷绝对信得过的人还有哪些?”胤禛想了想,其实他谁都信不过!但是这话他不可能对隆科多说,于是胤禛思索片刻,说:“傅鼐可以,他在老十四军中担任参赞,我们如果把傅鼐调回京城就好了,他虽然才能有限,但是带小股部队阻挠老三打破我们的计划,大事可成。”
隆科多想了想,傅鼐早年间给胤禛当侍卫本来就是他推荐的,此时他也一样信任傅鼐,于是隆科多就说:“好,王爷你赶紧给傅鼐写信吧,我们需要傅鼐的帮助。”
胤禛立刻给傅鼐写信,但是他又觉得傅鼐一个侍卫不值得完全信任,所以他没说自己准备谋反的事,而是如同正常交谈一样,在信里问傅鼐有没有回京城的打算:“我在京城甚是想念你,不知你在军中可还安好,若有回京城的打算,我自当为你安排好去处。”胤禛写完信,仔细斟酌一番,觉得并无破绽,才封好交给心腹送出。
与此同时,康熙想要三立太子的风声渐渐传开,咸安宫里的胤礽也有所耳闻,但胤礽知道康熙的政治信用几乎为0,他完全不抱希望。胤禩则依旧没把这当回事,每日还是与一众幕僚谈天说地。胤禛则心急如焚地等着傅鼐的回信,他深知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就在胤禛焦急等待时,傅鼐的回信到了。信中傅鼐言辞恳切,表示愿意听从胤禛的安排,随时回京城效力。胤禛看完信,嘴角微微上扬,觉得计划又多了几分胜算。
胤禛立刻让隆科多在奏折里悄悄夹带了一句“希望傅鼐调回京城”,康熙平时批阅奏折比较粗略,傅鼐这种小角色他根本没注意,就批示了。隆科多欢天喜地,告诉胤禛:“大事可成!”胤禛想到康熙竟然这么容易就被蒙过去了,暗自决定等他篡位成功一定要逐字逐句批阅奏折,最好每份奏折都写一篇小作文,防止别人也这样篡位。
隆科多很快就将傅鼐安排在古北口控制驻军,防止胤祉率部进京解救康熙,他又要求傅鼐按照之前熟悉的胤祯行为模式截断胤祯和京城的通信。另一边,胤禛又给年羹尧写信,字字句句都在说年世兰的事,这是用年世兰来要挟年羹尧。胤禛知道年羹尧也许会不满,但目前只有年世兰可以拿捏年羹尧,如果不打年世兰这张牌,他甚至不敢说年羹尧会不会和胤祯联合在一起打进京城,让他做无头皇帝!
远在陕西的年羹尧收到了胤禛的信,心中暗恨,但为了年世兰的安危,年羹尧不得不放弃骑墙看风景的作风,开始为帮助胤禛篡位做准备,他要挡住胤祯。
胤禛在得到年羹尧的消息以后,感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胤禛看到有小孩子拿网子粘知了,组建了“粘杆处”,由夏刈等力气不到四力半的人组成(他怕夏刈带人谋害他),之后,他静待一个时机。
很快,这个时机就出现了。年迈体弱的康熙本来已经是怕冷的年纪了,但是在这年冬天他却时不时往畅春园跑——其实康熙是去看无逸斋,这是胤礽以前读书的地方,他在无逸斋会感觉自己心里得到了安慰。
而这给了胤禛机会,畅春园可不像皇宫里到处都是侍卫,而是皇宫侍卫还很多都是康熙的死忠——畅春园的侍卫早就被他和隆科多换了一遍,里面全都是想和他俩一起谋逆的,康熙几乎注定了没有好结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为了表示“朕还不老”,经常住在畅春园的同时,还时不时地去打猎表现自己的“强而有力”,胤禩看到这样的康熙更加安心了,他也没想到胤禛会做出接下来的离谱行为。
农历冬月(十一月)的一天,康熙前一天刚打猎,这天,他又回到了畅春园休息一下,多看看无逸斋。而此时,胤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康熙的人头,他拿定了!
确保一切就绪的胤禛来到畅春园“伺候康熙”,有人问起他就说是康熙的旨意让他来的——毕竟侍卫全都被隆科多掌握,胤禛说是康熙的旨意,别人也不会怀疑他了。
康熙对于胤禛最近吹捧胤礽还挺有好感,于是让胤禛进来了,趁着魏珠被隆科多支开,胤禛端着一碗参汤,低眉顺眼道:“皇阿玛,这是儿臣亲手熬制的参汤,请您尝尝。”这参汤确实是胤禛亲手熬制的,他生怕被别人揭穿他的阴谋,这参汤里放了当年顺治教给他的药方,只要康熙喝下,就只能任他宰割了。
见康熙抿了一口,胤禛心里非常欢喜,但他还要等毒性发作呢,于是也没有立刻嗨起来,胤禛继续表演着孝顺的样子,装作不经意地问康熙:“皇阿玛,你为何不考虑一下立别的皇子当太子?”
康熙对于胤禛的这番话感到很诧异,但是他又觉得自己最近反正是在为胤礽造势,于是就开始说了:“这无逸斋,是保成从小读书的地方,朕特意交代,无需花卉之观。”
康熙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之所以取名无逸斋,就是希望他专心致志,读书成才,这外面为何种的都是五谷杂粮?”康熙往外面指了一下,夜色下,尽管是冬天,也能看得出种了一些耐寒的萝卜。他继续说:“那都是朕希望保成时时刻刻以百姓为念,牢记这稼穑之艰难啊!”
康熙说着说着,语气开始激动了,他对胤禛继续说:“这无逸斋里装着保成从开笔到今年的每一篇文章和书法,而且,每一篇,朕都亲自批阅过!”康熙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炫耀育儿经的时候,“从小到大,朕亲自把保成带在身边,从为人处世到修身齐家治国的各种道理,朕都不遗余力地亲自启发他,教导他,我在他身上投入的心血有多少你根本无法理解!”
胤禛听得都有些惊讶了,康熙对他的这番话简直和他在张晓快死的时候说出的“我对八弟的感情你根本无法理解”一模一样!
康熙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这四十多年来,这点滴的心血,朕到底是为了什么?!不错,是为了我,为了他,为了这大清的百姓和天下苍生的幸福啊!”
胤禛心里对胤礽的嫉妒已经快化为实质了,不过他估计着药效快要到了。
果然,康熙由于心情激动加快了血液循环,这番话喊出来还没多久,康熙就双腿一软:“算了,朕累了,先歇下了,老四你退下吧。”康熙走到自己的床上躺下了,“也不知道魏珠是去了哪里。”康熙说。
胤禛看到康熙刚才那动作就知道毒性已经发作了,他撕下了伪装:“皇阿玛,你还是早点传位给我为妙。”胤禛脸色阴暗,仿佛康熙欠了他百八十万似的。
康熙虽然中毒了身体不灵便,但精神并没有受到影响,他看着胤禛的眼神,立马察觉到了那是野心家的眼神!康熙怒斥道:“你想干什么?隆科多还在门外呢,你以为你做了什么能安全出去吗?”
胤禛不屑道:“我,不,朕一直叫隆科多舅舅,先帝你似乎都没注意到啊,先帝,你太蠢了,活该今天落在朕的手里!”胤禛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他把一个陶瓷杯扔在地上,门外的隆科多立刻进来,对胤禛下跪道:“皇上,要怎么处理先帝?”
胤禛冷淡道:“当然是先帝突然暴毙,传位给朕,舅舅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才对。”隆科多站了起来,两人对着康熙露出了实质化的恶意表情。
康熙想到胤禛一直以来的冷血作风,他预感到胤禛十之**会做残害兄弟的事情,康熙最后哀叹了一句:“有朕在,你休想伤害保清和保成!”(此话在大义觉迷录中被胤禛说成“朕若不豫,此二人断不可留”)
康熙虽然有心反抗,但是在毒性作用下,他完全不是胤禛和隆科多二人的对手,直到死,他都没想到,他千般好万般好地对待的隆科多,会和胤禛一起杀害他。
胤禛杀死了康熙以后,选择秘不发丧,他命令傅鼐阻挠胤祉前进,另一边,西北的年羹尧很快就收到了胤禛的密令,他告诉胤祯,康熙已经驾崩,要胤祯立刻回京城。胤祯虽然心里不服,但他此时犯了一个重大错误那就是轻信了年羹尧——胤祯一路昼夜兼程,换马不换人,两天时间就到了京城,而年羹尧带着一众人马尾随。
当胤禩得知“康熙驾崩”时,胤禛的部队已经控制了城中所有的重要关口,看到胤祯一个人过来,听说年羹尧尾随,胤禩感慨:“天数已尽,大势已去!”
胤祯回到京城,胤禛已经穿上了龙袍,并命令他下跪,胤祯心里哪里还不知道这都是胤禛的阴谋?他不仅不下跪,还想上去打死胤禛,但胤禩说:“十四弟,算了,你就是打死他,你也打不过年羹尧啊!还有隆科多在旁边看着呢…十四弟,算了吧!”胤祯听到胤禩这么说,非常难受,无声地跪下了。隆科多拿着在这三天时间差里加班加点伪造出来的圣旨,宣读了“四阿哥胤禛继位”的“传位诏书”。
胤禛早就听张晓生前说过德妃会拒绝受封太后,于是胤禛早早地跑到永和宫,用胤祯的命威胁了德妃,德妃不得不屈服。
在康熙的葬礼上,德妃又突发奇想为难起自己的老对头宜妃,觉得可以摆一摆太后的威严。胤禛明着顺从德妃,但又悄悄让史官给宜妃说好话,说宜妃是“带病来送康熙最后一程”,处罚宜妃的最大理由是“不敬太后”(言外之意是这都是德妃的主意),将德妃的太后威严打进了尘埃。
最后,胤禛在角落看着胤禩,胤禩正因为胤禛的阴谋感到难过,落泪呢,胤禛看着胤禩,心里想的是【宛如西子捧心,朕心甚怜之。】然而转头一看,却看见胤禟在一边扶着胤禩,也在哭,胤禛:【丑妇效颦,不堪入目,贱人就是矫情!】
就这样,胤禛通过谋杀亲生父亲成功登基,他想起张晓生前说的“了不起的雍正大帝”,力排众议,给自己取年号为雍正。
胤禛可不会给康熙守孝,他公开在朝堂上说“你们想蒙骗朕,朕岂是八岁登基之君乎?”来表达对康熙的揶揄,朝堂上的人心领神会,知道这位是个喜欢被拍马屁的,于是奏折都多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
在后宫方面,胤禛先是立刻把弘历从宫里扒拉了出来赶回圆明园,之后,胤禛记恨“宜修害死了怀恪”,于是丝毫不给宜修脸面,在册封了华妃、齐妃等人后,他又追封妹妹温宪和女儿怀恪为固伦公主,之后,才勉勉强强册封宜修为皇后,却把张晓(柔则)立为“纯元皇后”继续打击宜修的脸面。
接着,胤禛演都不演了,在雍正元年就借着“太后要求”的名义召开选秀。
在这次选秀中,甄嬛73%的主角光环一次下跌了10%变成63%,施加了让人觉得她长得像纯元(张晓)的幻觉(她那张脸彻底改造成张晓的美脸把73%主角光环全用完都做不到),虽然甄嬛的脸简直是惊吓,但胤禛却因为主角光环蛊惑,觉得找到了胤禩新的代餐,所以把甄嬛纳入后宫。
雍正二年,胤禛认为胤礽的存在太过于碍事——他看上了胤礽的侧福晋李佳氏!于是胤禛让胤礽的全部家眷搬到康熙给胤礽修建的半成品王府,直接让人毒死了胤礽。听到胤礽的死讯,胤禛说:“追补前过曰密,废太子亏欠朕太多,追封为亲王,他肯“自杀”也算将功补过,就叫理密亲王。”又在大义觉迷录中将胤礽临死前的诅咒写成“胤礽劝弘皙效忠新帝”。
甄嬛喜欢去养心殿(胤禛害怕遇到康熙的冤魂,不敢住乾清宫)给胤禛“出谋划策”,在甄嬛不间断的馊主意下,胤禛的执政一塌糊涂:他封锁国门,重农抑商;为了除掉隆科多专门趁隆科多和沙俄谈判时偷袭式召回,将土地割让给沙俄;割让土地给安南,美其名曰赏借;废除火炮研究;河南受灾,田文镜为了政绩,暴力收税把治下百姓收得卖儿卖女,胤禛居然说:“夫卖男鬻女之事,在平时亦有之,此乃出于本人之情愿,非官长所可禁者。”(卖儿卖女是他们自愿的,和朕的田文镜没有一点关系!)
胤禛一切行为全是任心而行,自认是圣君,但他的一切行为却和圣君这两个字格格不入。在雍正13年,胤禛想除掉给他扣了无数顶绿帽子(奸夫包括温实初、卫临、果郡王允礼、苏培盛等数十人)的甄嬛,却被甄嬛的同党叶澜依毒害,最后甄嬛用她最后的一丝主角光环出卖了死去的沈眉庄,将胤禛活活气死。
总结胤禛的一生,虽然在阴谋构建方面可圈可点,但执政可以说一塌糊涂:大兴文字狱;为了收拢权力防止别人学他篡位,每份奏折都要批示好几百字,极大降低了行政效率;他的诸多政策也对国家没有好处,在他的治理下,清朝最终迎来了和通泊惨败,和割让土地的行为一起,开启了清朝割地赔款四处求饶的先河,成为了清朝屈辱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