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律政锋芒 >  第534章 肇事车辆被扣留后4

“是真的,” 戴世龙点点头,“这是法院的生效判决,具有参考意义。您看,案例里的情况和您的情况很相似,受害人也是认为交警队放车导致自己拿不到赔偿,于是起诉交警队,但法院最终驳回了他的起诉,理由就是他和交警队的放车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

周万全进一步解释:“简单来说,交警队的职责是处理交通事故,划分责任,扣留车辆是为了调查,不是为了给您担保。您的赔偿问题,属于民事侵权纠纷,应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如果您起诉交警队,法院会认为您找错了对象,打错了官司。”

刘桂兰沉默了,手里的纸页微微颤抖。她原本以为找到了一条 “捷径”,没想到在法律上根本走不通。想到躺在医院的丈夫,想到那巨额的医疗费,她的心里又是一阵绝望。

“那…… 那我该怎么办?”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助。

“您还是应该走民事诉讼的路子,” 戴世龙语气坚定,“我们已经帮您查了,赵磊的车有保险,挂靠在运输公司名下,我们可以把他们都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虽然过程可能长一点,但这是合法有效的途径。”

周万发也说:“是啊,刘大姐,我们会一直帮您的,从收集证据到写起诉状,再到开庭打官司,我们都会陪着您。虽然不能保证马上拿到钱,但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方梅看着刘桂兰纠结的表情,知道她正在做思想斗争。“刘大姐,我知道您现在很难,但法律是讲道理的,我们得按法律的规矩来。您放心,我会跟踪报道这个事情,让更多的人关注您的遭遇,也让大家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本身也是一种帮助。”

刘桂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些真诚的面孔,看着戴世龙眼中的坚定,周万发脸上的关切,她终于慢慢地点了点头。

“好,” 她长出了一口气,“我听你们的,不起诉交警队了,就打民事官司,你们一定要帮我啊!”

“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戴世龙握住刘桂兰的手,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

办公室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张彩娇开始整理刘桂兰丈夫的医疗票据和诊断证明,周万全则着手起草民事起诉状,张忠民继续联系通达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周万发则再次尝试联系赵磊,希望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方梅则在一旁记录着这一切,准备撰写一篇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普法报道。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刘桂兰已经放弃行政诉讼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 刘桂兰在某个 “法律爱好者” 的 “指点” 下,还是偷偷地向青山县法院递交了对交警队的行政起诉状。

当法院的应诉通知书送到法律服务中心的时候,戴世龙和周万发都感到了一丝棘手。一场关于法律认知、关于原告资格的法庭辩论,即将在青山县法院展开。

青山县法院的传票送达法律服务中心时,戴世龙正在和周万全讨论民事起诉状的细节。看着传票上 “原告:刘桂兰;被告:青山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案由:道路行政强制” 的字样,戴世龙眉头紧锁,轻轻叹了口气。

“还是起诉了。” 周万全看着传票,语气凝重。

“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 戴世龙说,“意料之中是她之前态度那么坚决,意料之外是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她还是没听进去。”

周万发刚从医院回来,带来了王建军最新的病情资料,看到传票也愣了一下:“刘大姐怎么还是起诉了?我刚从医院过来,她丈夫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但还是离不开监护,医疗费又欠了不少,她哪有心思搞这个?”

“肯定是有人在后面撺掇,” 张忠民分析道,“我听说县城里有那么几个人,懂点法律皮毛,就喜欢给人出这种‘歪点子’,显得自己有本事,也不管后果。”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戴世龙恢复了冷静,“既然起诉了,我们就得应对。虽然我们认为刘桂兰没有原告资格,法院应该驳回起诉,但作为她的法律服务提供者,我们还是要给她提供帮助,不能让她在法庭上手足无措。”

“可是戴主任,” 张彩娇有些担心,“我们之前已经跟她讲清楚了,她这种情况不符合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法院会驳回的。如果我们现在介入,会不会让她误以为还有胜诉的可能,反而误导了她?”

“彩娇说得有道理,” 周万全点点头,“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原告资格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门槛,刘桂兰的情况,从法律上来说,确实不具备。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首先要坚持法律原则。”

戴世龙思考了片刻,说:“这样吧,我们不能鼓励她打这个没有法律依据的官司,但也不能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撒手不管。我们可以以法律志愿者的身份,为她提供一些咨询,告诉她在法庭上应该注意什么,需要提供哪些证据,但是必须明确告诉她,从法律角度,她的起诉很难得到支持,让她有心理准备。”

“好,这个分寸要把握好,” 周万发说,“我去跟刘大姐谈谈,再跟她强调一下法律规定,看看能不能让她主动撤诉,毕竟打这个官司,费时费力,还耽误了民事赔偿的进程。”

周万发找到了刘桂兰,她正在医院走廊里唉声叹气,看到周万发,眼圈又红了。

“周大哥,我……” 刘桂兰欲言又止。

“我知道了,刘大姐,” 周万发叹了口气,“你是不是听了别人的话,还是起诉了交警队?”

刘桂兰低下头,小声说:“是我们小区一个以前在司法局干过的老头说的,他说交警队扣车又放车,就是不对,让我一定要告,还说他帮我写的起诉状……”

“那个老头是不是姓王?” 周万发问,他隐约知道这个人,确实在司法局干过,但早就退休了,而且对法律一知半解,喜欢到处 “指点江山”。

刘桂兰惊讶地抬起头:“是啊,您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