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省委大楼顶层。
那间俯瞰着整座城市的办公室,寂静无声,只有暖气管里水流低沉的涌动。巨大的落地窗外,铅灰色的天穹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场酝酿中的初雪似乎正悄然逼近。
省委书记林振邦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厚达近百页、封面印着“云峡区‘破网清源’专项行动阶段总结报告(绝密)”字样的文件。他没有急于翻动,身体微微后靠,目光沉静地落在窗外阴沉的天际线上,像是要从那沉凝的空气中,捕捉报告文字背后更为真实的风暴。
“破网清源”四个字,力透纸背。
报告的核心内容清晰如手术刀划开的剖面:
第一刀:斩断“信息黑市”。以原政法委书记孙凯为核心构筑的“内鬼情报圈”被彻底瓦解,覆盖公检法司、城建、国土等多领域的泄密链条被连根拔起,数十名关键节点人员被查处、双规或移送司法。
第二刀:瓦解“权力寻租链”。聚焦工程建设领域**,依托秦风亲自推动的“阳光工程平台”海量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了包括原区长罗云生在内的“影子股东”、“中介掮客”和受贿官员,涉案资金规模之巨,触目惊心。
第三刀:切断“退路清道夫”。顺藤摸瓜,配合玉河市纪委、省发改委纪委联合行动,一举捣毁多个专门为问题干部“洗白身份”、“转移资产”、“安排后路”的地下“中介”机构(“断爪”行动),并重创了市委张建华副书记的部分核心外围班底,使得试图“金蝉脱壳”的路径被实质性封堵。
关键成果:一大批长期盘踞云峡、毒害政治生态的“老”问题被暴露于阳光下,一大批因旧体制僵化和监督失灵而滋生的“新”问题(如更隐蔽的期权**、数据寻租、虚假资质围标等)被纳入精准打击范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雷霆手段和一系列制度创新(如干部财产动态申报机制、公共项目标前评审独立专家库制度、社会监督员随机嵌入招标流程等),初步建立了一套覆盖“发现——核实——查处——预防——公开”全流程的、具有一定复制性的治理闭环。“新债旧账”,同步追索,不搞“击鼓传花”!
报告结尾,是秦风亲笔写下的结语:“……云峡之乱,积弊已久。此非朝夕可解之疴,需猛药,更需恒心。破网清源,既要斩断盘踞的根须,更要铲除滋生的土壤;既要清算历史的旧账,更要遏制新生的毒芽。唯立足当下,兼顾新老;唯制度先行,重塑规则;唯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方能涤荡污浊,迎来新生。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深化制度建设成果,力促其转化为长效治理动能,将‘破网清源’之韧劲,注入云峡重建之血脉。”
林振邦的目光在秦风的结语上停留了很久。他端起手边微凉的茶杯,呷了一口,深邃的眼眸中没有任何明显的波动,却又仿佛蕴藏着千钧之力。
他指节分明的手指,轻轻点在报告的扉页,秦风签名的落款处。
“云峡这塘浑水,多少年了?都说治沉疴要下猛药……”他的声音不大,平缓沉静,却字字落在办公室唯一的听众——他的秘书耳中。秘书屏息静立,不敢丝毫打扰书记的沉思。
林振邦的目光掠过报告上一个个被查处的名字,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最终定格在秦风提出的“新老问题同步治理”、“制度先行长效转化”的核心思路上。他微微颔首,指尖在那行字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这个秦风,”他顿了顿,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个极细微、难以察觉的弧度,深邃的目光里闪过一丝不易捕捉的、近乎欣赏的锐利,“破局的手法……是有章法。该斩的刀,够快。该堵的路,够严。该立的规,够实。”
“沉疴用猛药……这味药,他下准了。”
两天后。
省委副书记赵立峰办公室的灯光亮至深夜。他刚刚带着由省纪委、省监察厅业务骨干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完成了对云峡区“破网清源”阶段性成果以及相关制度创新的第一次深入复核评估。
此刻,他手中也拿着那份复核简报,坐在林振邦的办公室里。落地窗外的城市已被夜色笼罩,霓虹璀璨,远处高楼顶端的航空障碍灯在厚重的云层下明灭。
“振邦书记,云峡那边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复核的情况基本吻合,”赵立峰的语气带着风尘仆仆后的严谨,也隐含着几分凝重,“涉及面广,根子深,情况复杂程度在全省县域中都属罕见。秦风同志带领下的班子,这半年确实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他用手指点了点简报,“尤其是在‘同步治理’这一点上,认识到位,行动坚决。没有为了图快就放过‘历史遗留’,也没有因为纠缠历史就忽视新出现的‘花样**’,两条线都钉得很死。”
林振邦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着,如同磐石。办公室内的灯光勾勒出他深刻的轮廓。
“那个干部财产动态申报和标前评审专家随机库?”林振邦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我们在复核中进行了全过程模拟测试,”赵立峰立刻回答,“流程刚性约束极强。专家入库需严格背景审核并签署保密承诺书,具体评标专家名单由平台在纪检组监督下在开标前48小时随机抽取,全程录像。抽取后随即进入封闭管理,通讯中断。专家自身也无法提前得知是否会被抽中参与某一项目。这就最大程度杜绝了针对专家的提前围猎。”
“公共项目标前信息公示期呢?”
“严格按照新规,重要项目在市、区两级指定平台及社区公告栏同步公示满15个工作日,项目核心数据、资质门槛、技术指标全部公开可查。设立了专项举报通道,目前已收到有效线索21条,其中3条查实后直接导致了项目废标重新招标。社会监督的效果,初步显现。”
林振邦点了点头,不再询问细节,仿佛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沉疴新疾,纠缠交织。不敢面对历史,新病必然丛生;只顾清理旧账,新菌又入肌理。”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在暮色中敲响的钟磬,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洞彻力,“云峡这一战,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初步做到新老并治,不偏废任何一方,同时在制度固化上下功夫,难能可贵。它给全省类似区域的积弊清理、尤其是资源富集区、发展滞后区的系统性治理,趟出了一条值得关注的路子。”
他身体前倾,拿起桌上那支批阅文件的黑色签字笔。笔尖悬停在赵立峰呈上的那份复核简报首页。
秘书无声地递上需要签批的专用文件笺。
笔尖落下,划开纸张,发出沉稳的沙沙声。
林振邦的批示,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却又字字千钧,力透纸背:
“立峰同志:请综合办牵头,组织部、政研室参与,系统总结提炼云峡‘破网清源’经验。重点围绕‘新老问题同步治理、制度建设长效固本’的核心机制模式,形成可复制、操作性强的指导规程。全省专项工作例会部署。——林振邦”
落笔有力,最后一个字收尾带着一股决然的气势。
赵立峰看着那行遒劲的批示,心头一凛,随即涌起一阵激动。这不是对某一个点、某一项措施的肯定,而是对整个“云峡模式”的定调和提升!是对“同步治理”理念的战略性认可!“可复制、操作性强的指导规程”,这是要把云峡这块硬骨头啃出来的经验,变成全省“治病树”、“拔烂树”、“育新林”的重要参考范本!
“振邦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深入总结经验,把云峡‘沉疴用猛药,新老同步治’的章法,提炼透彻!”赵立峰郑重承诺。
林振邦放下笔,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沉沉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