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然还记得,梁秀才到底是谁。

前段时间,正是这个梁秀才就在这里,和别人争论关于方孝孺的天下为公问题,不过在这里和他争论的人,基本都是普通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然希望可以推行天下为公,无论你是谁,都不能再有特权,一视同仁,同样的交税等等,才是最好的。

梁秀才在那时候,被他们气走了,朱元璋还亲眼看着,这一场争辩的结果,此时笑道:“又看到他了!”

吉祥说道:“陛下,这个人脸皮有点厚了。”

朱元璋想再看一看,他们的争论,笑道:“继续看下去!”

经过那天,朱允熥的解释,朱元璋对于方孝孺的天下为公,是认同的,也认为朱允熥的计划很合理,很有道理!

那些当官的,是不可能让他们,太过团结了。

他们的思想、想法等,都统一起来,文官内部没有斗争,下一步就是把手往皇权伸过来。

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这个时候,又有人说道:“梁秀才,你不是说,不会再来的吗?怎么又来了!”

听到有人提起这个事情,梁秀才这就不爽了,但他也能反驳,轻哼道:“我只是说,暂时不来,又没说永远不来。”

听到梁秀才如此狡辩,身边那些普通百姓,不由得一起笑了。

他们都是认识的,才会笑得如此放肆。

梁秀才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

朱元璋看到这里,无奈地摇了摇头。

只觉得这个读书人,死要面子,有些事情,敢说不敢承认,又敢说不敢做。

这个梁秀才,他有些瞧不起。

梁秀才坐下来,轻哼道:“老板,照例!”

他习惯了,在这里喝什么茶,吃什么东西。

这里的老板,自然是知道的。

梁秀才在应天,生活还是很富裕。

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为了生计到处忙碌,每天都可以空闲地出来喝茶,吃点东西。

再念两篇报纸的内容,让那些普通人追捧自己。

如此就能有一种,很高高在上的感觉。

也正是梁秀才,最享受的一件事。

这段时间不好意思来,看不到他们对自己的追捧,让他感到挺不习惯的,今天终于忍不住,还是来这里看看。

继续在这里装逼。

马上又有人问道:“梁秀才,那位方先生,最近还写不写文章?”

“当然写!”

提起这个,梁秀才生气了,轻哼道:“那些文章,还是乱写一通,歪曲事实,真不知道,大明日报为何还要同意刊登!”

越说,他就越生气。

以前有多敬佩方孝孺,现在对方孝孺就有多不满。

朱元璋听着此人的话,再想了想朱允熥那些计划,心里感叹,计划算是完成得差不多了,现在那些读书人对方孝孺的态度,越来越不满。

梁秀才又道:“方孝孺绝对是我们读书人当中,最无知、无耻的败类!”

他恨不得,可以把方孝孺拖出来打。

“败类,你说谁是败类?”

正好在这个茶馆里,还有其他读书人。

听着梁秀才的话,一个高高瘦瘦,文质彬彬,穿着儒服的年轻人上前,他就不认同,梁秀才那一番评价。

梁秀才打量着这人好一会,道:“我说方孝孺是败类,有问题吗?”

两人在这瞬间,有一种针锋相对的感觉。

那个读书人说道:“当然有问题,你根本不懂方先生,你也不懂天下为公,你有什么资格,评价方先生的文章?马上给方先生道歉。”

看到这个读书人的时候,朱元璋微微一怔。

很快他明白了,这个人应该就是朱允熥说的,方孝孺的支持者。

朱允熥说得没错,方孝孺确实有了支持者。

那么读书人当中,派系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两个不一样的派系,开始展开斗争了。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继续看下去。

梁秀才冷笑道:“方孝孺,也配让我给他道歉?他这样做,只会破坏了我们所有读书人的利益!”

那个读书人说道:“所以说,你根本不懂方先生。”

梁秀才大声道:“那个败类,我为何要懂?”

读书人说道:“看来你也是那种,自私自利的人,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开口闭口就是利益,你这种人就算让你入朝为官,也只能当个贪官,皮场庙就是你最后的归宿。”

朱元璋觉得这个读书人,挺有意思的。

这个嘴巴,也是厉害。

现在那些当官的,最怕不过皮场庙。

直接拿皮场庙,讽刺梁秀才,把梁秀才气得不行。

“你……”

梁秀才生气道:“你再说一次!”

读书人不以为然道:“你这个自私自利的人,祝你早日挂在皮场庙上面。”

“你……你找打!”

梁秀才暴跳而起,拿起桌面的茶杯,往读书人丢过去。

读书人也生气了,轻哼道:“想动手是吧?你以为我怕了你?”

他也拿起茶杯,往梁秀才丢过去。

其他那些,本来想听梁秀才读报纸的普通人,看到他们就这样打起来,一时间还是有些懵逼的。

这个茶馆的老板,可就慌了。

赶紧要上前阻止,绝对不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地方动手。

万一把他的东西,全部打砸了,这可怎么办?

也幸好他们打着打着,打到了外面,不会砸桌子。

吉祥问道:“陛下,要不要拖开他们?”

朱元璋微微摇头道:“不用了,让他们打吧!”

不过他又很意外,那些相信方孝孺的读书人,竟能如此激进,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架。

一个方孝孺的作用,竟如此之大,是他远想不到的。

朱元璋叹道:“还是允熥厉害啊!”

对此,他佩服不已。

轻而易举地,把读书人的矛盾挑拨起来。

万一报纸的事情,闹大了怎么办?

朱元璋很快又觉得,其实闹大也不怕。

朝中的官员,肯定不敢对朱允熥做什么,只会对方孝孺他们进行反抗。

一旦反抗了,就是两个不同派系的,读书人之间的问题,和朱允熥又有什么关系呢?

“咱这个大孙,把一切都算计进去了。”

“算计得,确实厉害啊!”

“他做得,也很好!”

朱元璋很是欣赏,朱允熥所用的手段。

轻松地把那些读书人,玩弄于鼓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