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的蟠龙金柱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三十余名文武大臣的呼吸让这座庄严的大殿显得格外闷热。

唐皇李渊明端坐在龙椅上,手中军报的边角已经被捏得卷曲。

"潼关急报!楚军先锋已突破最后一道防线!"

兵部尚书李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守将王焕...以身殉国。"

殿角铜漏的水滴声突然变得刺耳。

唐羽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能清晰听见身后传来的抽气声。

他微微侧目,看见三皇子唐书恒正用袖口擦拭额头的汗水,而站在武将首位的大皇子唐龙,则下意识握紧了腰间佩剑。

"众卿以为,该派何人挂帅?"

唐皇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户部尚书赵明诚第一个出列:"臣举荐镇北侯领兵!"

"不可!"

兵部侍郎立即反驳,"镇北侯年事已高..."

唐羽看着这些争论不休的大臣,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他们争论的哪里是什么人选,分明是在为各自支持的皇子造势。他的目光扫过龙椅上的唐皇,发现父皇的眼神正若有所思地落在自己身上。

"儿臣请战。"

这四个字说得很轻,却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整个太极殿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

唐龙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三弟莫不是在说笑?你连战场都没上过!"

"正因如此,才更该历练。"

唐羽不紧不慢地向前一步,"况且,大楚此次来势汹汹,若按常规打法..."

"荒谬!"

唐龙粗暴地打断,"你可知三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他转向唐皇,"父皇,儿臣愿领十万禁军..."

唐羽没有理会唐龙的叫嚷,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儿臣拟定的《速战策》,请父皇过目。"

高力士颤巍巍地接过竹简呈上御案。

唐皇展开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是何物?"

"回父皇,此物名为'霹雳炮'。"

唐羽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一发可糜烂数十里,儿臣已在骊山秘密研制三月有余。"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唐书恒突然出列:"父皇明鉴!此等妖器恐有伤天和..."

"三弟此言差矣。"

唐羽冷笑,"难道楚人屠我边关百姓就不伤天和?"

唐皇的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敲打,目光在三个儿子之间游移。

唐羽知道父皇在犹豫什么——派长子出征最稳妥,但若胜了,军功会让储君之争更加复杂;派自己这个太子去,胜了固然好,败了却可能动摇国本。

"陛下!"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羽林卫统领跪在殿门口,"潼关...潼关守军最后的飞鸽传书!"

唐皇展开那张染血的纸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将纸条递给高力士,老太监颤抖着念道:"楚军...楚军有会喷火的铁筒..."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在大殿中央。

唐羽看见唐龙的脸色变了三变,而唐书恒则悄悄退后了半步。

"太子。"

唐皇突然开口,"你要多少兵马?"

"三千精骑。"

这个数字让整个朝堂再次哗然。

户部尚书赵明诚直接跪了下来:"陛下三思啊!三千对三十万..."

"儿臣不要禁军。"

唐羽打断道,"只有玄甲军。"

唐皇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玄甲军是皇室亲卫,向来只听从皇帝调遣。唐羽这个要求,无异于是在要兵权。

"荒唐!"

唐龙厉声喝道,"玄甲军乃国之重器..."

"够了。"

唐皇抬手制止了争吵,"太子,朕给你五千玄甲军。但..."他顿了顿,"大皇子为监军。"

唐羽嘴角微微上扬——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躬身行礼:"儿臣领旨。"

散朝时,唐羽故意放慢脚步。

他能感觉到背后有两道阴冷的目光——一道来自唐龙,另一道来自躲在廊柱阴影处的唐书恒。

走出太极殿,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

宁婉儿不知何时已等在殿外,她的狐裘大氅上落满了雪花。

"殿下真要出征?"

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唐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把这个交给徐世泽。"他压低声音,"盐引拍卖可以开始了。"

宁婉儿接过密信时,手指不经意地擦过唐羽的掌心。

这个曾经对他冷若冰霜的太子妃,此刻眼中竟有一丝担忧:"三皇子的人已经盯上了我们的粮道..."

"我知道。"

唐羽望向远处巍峨的城墙,"让他们盯。"

当唐羽的身影消失在漫天飞雪中时,宁婉儿没有看见,太极殿的侧窗后,唐皇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老皇帝手中握着半块虎符,眼神复杂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