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高效地清理武洲土着,朱昭熙与其他五大强国核心决策层敲定了一项系统性迁移计划。他们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平原地带——东欧平原、中欧平原、多瑙河中下游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及波河平原。
这些区域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足以容纳当时武洲大陆约5000万的人口。此前,这些平原的土地大多被封建领主占据,实际利用率极低,存在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与牧场,为大规模迁移提供了空间基础。
迁移的核心逻辑在于改变土着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武洲土着中的抵抗势力依托山区地形开展游击作战,联邦军虽具备装备优势,但在复杂地形中追击、清剿的成本极高,人员与物资损耗远超平原作战。
将所有土着强制迁移至平原,既能消除山区的天然庇护,又能通过集中管理降低监控难度。朱昭熙在作战会议上明确指令:“山区只留军事据点,所有平民必须在三个月内迁至指定平原区域。拆除原有城市城墙,石料用于平原外围筑墙。”
迁移行动由各军管区驻军协同执行。联邦军以师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先遣部队携带地图与迁移令进入山区,以武力威慑强制居民下山。对于拒绝迁移的村落,直接实施炮火覆盖;对主动配合的群体,则许诺“平原分配耕地”。
为防止反抗势力利用旧城墙据守,联邦工程部队紧随作战单位,使用炸药与工程机械拆除城市防御工事,将砖石等材料运输至平原边缘,用于修建环绕迁移区的隔离墙。
在东欧平原,也先麾下的虞国与越国驻军以佩斯城为中心,将波兰-立陶宛旧地的土着驱往维斯瓦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平原地带;中武洲的明国与扬**队则将神圣罗马帝国残余人口集中至莱茵河中下游平原。
西欧的洪州与宁国驻军则负责将法国、低地国家的土着迁移至巴黎盆地与波德平原。整个迁移过程中,虽有零星反抗——如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渔民曾试图依托海岸山区抵抗,但联邦骑兵部队以每日百公里的机动速度迅速围剿,反抗势力尚未形成规模便被镇压。
至大明联邦二十年年底,持续一年的迁移计划基本完成。约4800万武洲土着被集中至各大平原区域,联邦军在平原外围修建了总长超过1.5万公里的隔离墙。
墙体高约8米,底部宽5米,顶部设了望塔与火炮位,每隔10公里设驻军营地,形成封闭的“平原囚笼”。原城市的城墙砖石被充分利用,部分段落还浇筑了来自扬国的水泥,增强了防御强度。
为稳定迁移人口的情绪,联邦军实施了“分地与技术扶持”策略。从越国与虞国抽调了约2万名农业技术人员,前往各平原区指导土着开垦土地、推广高产作物品种(如虞国改良的小麦、越国的水稻)。
技术人员传授深耕细作、水利灌溉等农业技术,甚至帮助部分村落修建小型水渠与谷仓。这种“怀柔”手段成效显着——长期处于封建领主压榨下的武洲农民,首次获得了名义上“属于自己”的耕地,且粮食产量较以往提升近三成。
“联邦军给咱们分了地,还教咱们种田,日子比以前领主统治时好多了。”类似的言论在平原迁移区逐渐蔓延。许多土着将联邦军的行为解读为“反抗后的妥协”,认为是他们的抵抗迫使大明联邦做出让步,进而安心投入农业生产。
他们开始在分配的土地上修建房屋、饲养牲畜,甚至有人逐渐淡忘了亡国的痛苦,将精力集中于日常生计。唯有在深夜,部分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会向后代讲述昔日反抗联邦军的片段,但这些记忆在稳定的农耕生活中,正逐渐失去冲击力。
而在坤泽城的虞国皇家科学院内,朱昭熙的化学实验室正进行着另一项秘密计划。武洲战事结束之后,那就完全是大明联邦内部的斗争了,大明联邦各国虽然在科技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绝对没有像大明联邦和武洲那样的科技代差。
单纯依靠军事清剿与迁移管控,效率低下且难以形成虞国对各国的绝对威慑。“用刀枪逐个清理,耗时耗力,还容易引发连锁反抗。”主持实验的人员在实验记录中写道,“必须找到能大规模、低成本执行的‘净化’手段。”
朱昭熙虽然在这个时代不能够搞出核武器这样跨时代的武器,但是那些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之类的武器她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实验室团队聚焦于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的研发。他们尝试从矿物中提取有毒气体,测试其在密闭空间或特定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效果;同时组建生物医学实验室,去研究天花、疟疾等病毒,但是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东西影响到了自己这一方的人。
朱昭熙的目标明确:制造一种可批量生产、能快速削弱或消灭目标群体的“战略武器”,既能减少联邦军的直接参与,又能以残酷的效果震慑潜在的反抗势力与中小藩国。
“要让所有人知道,虞国的手段远不止于刀剑。”朱昭熙回到虞国之后,在一次实验总结会议上对核心研究员强调,“武洲的平原开发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清理’,需要更彻底的方式。”
实验室的保密级别被一再被提升,所有研究数据与样本均由虞国情报部直接管控,六大强国的其他成员对此仅知晓大致方向,具体细节被严格封锁。
平原上的武洲土着尚不知晓,他们所获得的“耕地与技术”,不过是走向最终命运的缓兵之计。
而朱昭熙与她的团队,正在黑暗中酝酿着更具毁灭性的计划,准备将“清理”行动推向新的阶段。整个武洲大陆的平原地带,在看似平静的农耕景象下,正暗流涌动,等待着下一场风暴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