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41、《猛米哈伊尔巧戏普列特尼约夫》

俄国的冬天总是格外的寒冷与漫长,而不同于夏天那漫长的白夜,冬天的圣彼得堡白昼仅有数小时,其余时间全都笼罩在黑暗当中,在这种十分压抑的氛围当中,人们对社交的需求反而变得更加旺盛。

对于贵族们而言,冬天的圣彼得堡是社交的高峰期,贵族们常常会从乡间的庄园返回城里的豪宅,然后乘着镀金的雪橇驰往盛大的宴会和舞会,在这种场合当中,贵族们身穿巴黎时装,谈论着政治与上流社会的八卦,欣赏着歌剧或舞蹈。

对于平民们而言,繁杂的工作仍然是他们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此之余,儿童们将在街头滑冰橇、打雪仗,成人为了社交和驱寒往往聚集在小酒馆内,在嘈杂的氛围中灌下一杯又一杯伏特加。

倘若一不小心喝大了,他们的家人也未能来接应他们,那这种时候真的就是要比比身体素质了。

冬天的小酒馆,有些时候其实比夏天的小酒馆还要热闹。

至于圣彼得堡中的大学生们,由于很多高校冬季照常开课,他们往往是要裹着厚大衣在教室内听讲,直至交通因为大雪基本瘫痪,他们方能迎来自己的假期。

而对于他们而言,地下读书小组往往在寒冬夜晚里更加活跃,学生们聚集在富裕同学的住所,围炉诵读一些学校里不让读的东西,讨论并不能在学校里讨论的政治话题。

以上三样东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确实都是米哈伊尔的日常。

首先先说大学这部分,顶着圣彼得堡的寒风又上了好几天学以后,眼见天气越来越冷,米哈伊尔也是真的越来越不想起床,于是某天恰巧在校园里遇到了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现代人》的前任老板普列特尼约夫,米哈伊尔一个没忍住,直接就开口说道:“尊敬的普列特尼约夫校长,依我之见,这样的天气也差不多该放假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普列特尼约夫这位校长看上去挺正经的,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位奸商。

就像米哈伊尔他们在接手《现代人》之前,《现代人》基本上已经到了快停刊的地步,整个杂志社都在靠卖牢大普希金的遗稿过活。

而米哈伊尔他们决定要接手了之后,普列特尼约夫不仅要了三千卢布,同时也跟帕纳耶夫约定,如果第一年的订户超过了一千二百个,帕纳耶夫还得另外再付给他报酬。

假如《现代人》这一年有两千个订户的话,那么普列特尼约夫预计能再得两千多卢布,而在米哈伊尔他们的努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代人》的订户已经足足被他们干到了快三千.

据帕纳耶夫所言,当他不得不再给这位前老板分成的时候,普列特尼约夫看似非常正经,实则一个没忍住直接就笑嘻了。

因此正常来说,在这个教师权威毋庸置疑的年代,寻常学生别说在校长面前造次了,就算是在普通教师面前都不敢质疑或者要求对方。

而对于普列特尼约夫来说,普通学生来他面前问放假的事情,他早就开口询问对方的年纪和姓名了,可走到他面前的人却是米哈伊尔,一看到对方,普列特尼约夫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从《现代人》拿到的分成,一个没忍住,普列特尼约夫就又笑嘻了。

没办法,虽说他身为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但如果不说其它额外的收入,仅就薪资而言,他一年的工资也不过就三千卢布。

这种情况下,来自《现代人》的钱还能叫少吗?而且之后说不定还有额外的分成!

好一个米哈伊尔,才接手半年左右的时间就把原本只剩几百订户的《现代人》给办成了这个样子,看来无论是他还是我都有光明的未来

综上所述,面对米哈伊尔的这番话,普列特尼约夫笑嘻了之余,也是颇为客气地冲米哈伊尔点了点头:“米哈伊尔先生,学校这边会好好考虑你的意见的,学校这边也在跟有些单位沟通,估计再过两天就会有消息了。”

就这样,或许是接下来的天气确实又变得恶劣了,总之学校放假的消息很快就传达了下来。

而由于当时米哈伊尔跟普列特尼约夫说话的时候,不远处还有几位一脸见了鬼的老师和学生,因此同放假通知一同传开的,还有一个名为《猛米哈伊尔巧戏普列特尼约夫》的故事

在听到这个传闻后,米哈伊尔当然是否定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普列特尼约夫得知了这个传闻之后,虽然他的脸一下子就黑了下来,但他确实也不想对米哈伊尔做些什么。

但他这种息事宁人的举动,反而是加强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于是一时之间,本就已经在大学里有着很高的声望的米哈伊尔,一下子就得了更多学生们的热烈簇拥:

“好样的,尊敬的米哈伊尔!我就知道,连校长都奈何不了你!”

“我们学校的假期要比其它学校足足早放好几天!都这样了你为什么还要说跟你无关?难怪人人都说你是他们见到过最谦虚的人。”

“亲爱的米哈伊尔,我们热烈地拥护您啊!”

米哈伊尔:“?”

就在不远处的学监阿列克塞:“???”

这还是普通的大学生吗?!

但是他竟然真的就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私人、具有危险性质的聚会,既不怎么抨击政府,对于沙皇陛下的态度除了有点平淡以外好像也没有其它的毛病

既不贵族也不平民更谈不上正常的学生,到底该怎么定义这个家伙?

监视!必须继续监视!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正是由于这样的监视,米哈伊尔确实不怎么参加其他学生的私人聚会,像上述所说的冬夜地下读书小组,虽然相对来说比较稳妥,但是对于米哈伊尔而言,还是统统拒绝稳妥一点比较好。

而对于米哈伊尔的拒绝,其他学生自然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很少有学生像米哈伊尔这样,大部分教授或多或少的都有点在意他,负责监管学生的人员更是不肯轻易放过他.

当然,米哈伊尔虽然去不了,但就像有些学生告诉米哈伊尔的那样:

“我们都理解您的情况,不过请您放心吧!其实在您来学校之前,我们的读书小组就经常会阅读您的作品,您来了之后就更是如此了,每每有这样的聚会,我们首先阅读的便是您的新作!读完之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各种在学校里不能讨论的问题了。”

米哈伊尔:“???”

键政之前必须念上那么两句,主打一个地道?

你们这些家伙

但不管怎么说,学校这边确实是放假了,米哈伊尔自然就有空闲去干别的事情,而上述所说的那些,除了大学生活以外,贵族们的宴会和舞会,米哈伊尔在这个冬天里接触的确实也比较多。

在法国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法语写的,并且还得到了法国大文豪的称赞,这件事在圣彼得堡的贵族们那里所造成的影响,似乎比米哈伊尔想象中的还要再大一点。

可能是恰巧赶上了贵族们宴会舞会比较多的时候,再加上屠格涅夫就爱往这种场合里面钻,吹牛逼吹着吹着可能就要把这件事拿出来讲上一通,这样一来,自然就激起了这些冬天里闲出屁的并且几乎将法语当成自己的第二母语的贵族们的好奇心,乃至于再将文学界发生的这件罕见的事情讲给其他贵族听。

而讲给别的贵族听后,也往往能得到其他贵族惊诧的眼神。

没办法,即便俄国现在是响当当的“欧洲宪兵”,但在文化这一块,说是依旧跪在老法面前都不为之过,有些俄国贵族,那确实是说起法国话比说起俄国话都还要地道的多。

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不会为文学界的这一桩奇闻而感到惊讶呢?

但就像之前所说,这件事受到了文学界的一些人的质疑,但由于有些贵族似乎是刚从外国回来,恰巧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带来了第一手的消息:

“是有这么一回事,我在巴黎的报纸上看到过好几次了,据说刊发之也引起了法国文学界很多人的讨论,都在惊讶于这篇的技法和它传达出的某种思想。至于那位作者的名字,我记得是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

对上了,这不就全对上了吗?

于是一时之间,闲出屁的这些贵族们也是纷纷打听这位作家到底是谁,又有着怎样的天才,能不能见上对方一面之类的话题。

在这其中,丹尼列夫斯基将军在从别的贵族那里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就是红光满面地猛拍大腿,张嘴就道:

“我敢说整个圣彼得堡的贵族们没有谁是比我更熟悉他的了!这位年轻的作家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你们听到的关于他的许多传闻,那可都是在我家里发生的!而即便是这样的天才,他也对我的文学天赋感到瞠目结舌!

但是在这世上,哪有比为沙皇陛下效力更令人快乐的事情呢?”

在别人那里吹牛逼之余,将军也是再次热情地邀请米哈伊尔去他家做客。

由于是将军的邀请,那米哈伊尔能去肯定还是去一下的,就是每次去看到将军热情招待自己的模样,米哈伊尔多少还是有点小愧疚的。

将军如此热情地待我,我却

算了,这也没办法。

而除了将军以外,有些上流社会举办沙龙的夫人们也是破天荒地主动邀请米哈伊尔这位年轻的作家。

关于俄国的沙龙风气,由于直接进就是照搬法国的沙龙,那么自然是有不少由女性主办的文学沙龙。

在这其中,历史学家卡拉姆津的遗孀以及他的女儿的沙龙,确实是许多俄国作家都不能忽视的沙龙。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一个文学家想要在上流社会获得文学声望,就必须进入他们的沙龙,这相当于在给文学天才“颁发证书”。

与此同时,这样的沙龙无疑也会进行一个严格的筛选,寻常文学家压根连门槛都摸不到。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都有人在劝米哈伊尔去这些夫人们的沙龙里露个脸,但米哈伊尔对这样的事情还真没什么兴趣,他确实不像屠格涅夫那样那么热衷于进入上流社会。

但是现在的话,米哈伊尔没有主动去,但是这些夫人们却是主动前来邀请,那么即便米哈伊尔再没什么兴趣,为了不得罪人以及为《现代人》赢得更加宽松的生存空间,米哈伊尔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选择去应酬应酬。

说实话,到了这一步,米哈伊尔确实敢说自己这个老板好像不完全是吃干饭的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米哈伊尔的错觉,他是感觉有些人的眼神好像有点奇怪.

除了这种情况以外,米哈伊尔倒是也跟着奥多耶夫斯基公爵混迹了几场宴会,至于原因就像奥多耶夫斯基公爵说的那样:“亲爱的米哈伊尔,您知道,每逢冬天,我们圣彼得堡有些民众的处境就会变得格外糟糕,而我也常常在这个时候去做一些慈善事务,也在号召更多的贵族做上一些慈善事务。

而在这其中,有些人对于文学界的事务还是有一些兴趣的,他们最近也听到了你的事迹并且对你很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有你帮忙的话,或许会让有些事情变得更简单一点。”

米哈伊尔:“?”

虽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脸,但既然有可能促成好事的发生,米哈伊尔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在这年头,很多时候文学家可能就是靠这种影响力才能在社会当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就这样在上流社会应酬了一阵子之后,米哈伊尔也终于是回归到了地道的圣彼得堡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只能说,这才是米哈伊尔的舒适区。

而圣彼得堡普通市民的一天,自然是要从自家门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