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发家记 >  第480章 忠瑞园

忠勇村的这一夜,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天空。

泪水已不足以来充分表达每一个听到玉米亩产产量的人内心的狂喜与激动。

那一亩产出了25石3斗带芯干玉米的田地,最终产出18石9斗有余的玉米粒。

这些玉米粒还需要再摊晾,要晒到硬邦邦的才成,可至少至少也有18石。

18石的粮食……一亩地产出了18石的纯粮!

京城一亩麦田的收成,多数也就是1石、2石!

18石……

可这还不是最高的亩产!

忠勇村这40亩玉米地,除了郭子榆和蒋康宁先行收了3亩。

余下的37亩玉米地,干玉米亩产平均超过了24石!

扣掉玉米芯,平均亩产在18.5石到19.2石之间!

这是多么惊人、多么可怕、多么跟做梦似的一个数量!

一堆一堆的玉米摆在田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哭。

就连三四岁的孩子也知道有了这东西,他们能吃饱肚子,能不怕灾年了!

一直坐在田埂上的永明帝撑着双腿站起来,扬声:“户部尚书何在!”

“臣在!”

杨砚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过去,腿太软了。

“永修县知县何在!”

“微臣在!”

郭子榆舔舔干裂的嘴,上前。

永明帝严肃地问:“忠勇公可有说这玉米收成后如何储存?”

京城收获的玉米全部作为种子分发了下去,不存在储存一说,现在却必须要考虑这件事了。

杨砚躬身:“回皇上,忠勇公离京前留了一份玉米储存事项,臣已牢记于心。”

慕容世子这时候开口:“皇上,臣与蒋知府离京前,忠勇公也给了臣二人一份。”

永明帝点点头,道:“杨爱卿,你歇息一日,明日返回府城与蒋知府一道做好敕南府玉米收获及储存一事。”

“臣得令!”

“忠勇村收成的玉米为忠勇公所有,他不在,朕也不与他客气了。

瑞郡郎是朕的侄子,朕这个做皇叔的拿他一些玉米,想必他不会介意。”

代老将军立刻说:“皇上,忠勇公与瑞郡郎一向是急皇上所急。

这玉米如此高产,若是忠勇公在此,想必也定是由皇上您全权处置。”

永明帝笑着说:“忠勇公的这批玉米朕给他留三成,其余的朕就带走了。

郭子榆,你与王世子一道把此事办妥,务必储存好这些玉米。”

郭子榆&慕容世子:“(微)臣得令!”

永明帝继续说:“忠勇村村民种植玉米有功,赏!

忠勇村永不起科!

赐朕亲笔匾额‘忠勇义村’一块;

忠勇村不愧这‘忠勇’二字,应载入县志,名垂青史!

忠勇公别院赐名‘忠瑞园’,工部派人扩建此园,按郡王制。”

工部尚书立刻上前:“臣领命!”

没有一个人认为皇上的赏赐不妥,这可太妥当了!

要不是忠勇公已经有一个儿子是郡王,皇上以此封他个异姓王都是应当的!

“忠瑞”……“忠瑞”……

说明皇上没有把玉米的这份大功放在忠勇公一人的头上。

代老将军跪下磕头:“老臣代忠勇公与镇国郡郎叩拜圣恩!”

郭子榆下跪:“微臣叩谢皇上隆恩!”

赵村长在一位官员的示意下急忙跪下,激动地大喊:“草民携忠勇村村民,叩谢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村民们彼此间已经快速通气了,赵正这么一跪,所有人纷纷跪下磕头,叩谢隆恩,高呼万岁。

这其中有那么几个人早已是泪流满面,心中悔不当初。

永明帝实在是太激动太高兴了,他也确实十分的疲惫了。

别院赐名“忠瑞园”,永明帝与君后自然是要在园子里住下的。

王石井和邵云安的正院是锁着的,不过郭子榆有钥匙。

他提前把钥匙给了别院的管家,让对方赶紧安排人打扫好房间,迎接圣驾。

也亏得粟辰逸回京后调了一些人过来别院帮儿子看家守院,不然别院的下人还真应付不了此等大场面。

永明帝和君后一路快马南下,只带了郭逊在侧。

出宫前,君后派人把“小太子”送去了将军府。

当时君后还庆幸好在邵云安把太子带走了,不然他还真不好随永明帝出京。

永明帝和君后要去歇息,这边正院的浴池很快就加满了水。

邵云安上次回来的时候就决定扩建别院,赵村长也同样庆幸好在是已经扩建完了,不然这会儿就真的抓瞎了。

这大晚上的总不能让从京城来的官老爷们去县上住,可村里的住宿条件实在是怕招待不周。

当然,一下子来了30个朝廷官员,还都是大官,再加上两尊大佛,别院再扩建了一回也不够住。

永明帝和君后毫无疑问地住最大最宽敞也最舒适的正院,代老将军和王世子住次院。

反正一张床睡两个人是足够的,大家挤一挤,这30个人怎么都安排下了。

村子里凡是厨艺还过得去的全部去“忠瑞园”帮忙煮饭,一堆人都还饿着肚子呢。

怕园子里储存的粮食不够,赵村长组织村民们送粮食、送菜、送肉过去。

永明帝和君后出来就带了几身换洗衣裳,现在也都脏得没法穿了,路上也不方便洗衣裳。

郭子榆就大着胆子去翻王石井的衣柜,翻出几身明显没穿过的先送过去。

君后的个头比邵云安高,但君后肯定不能穿王石井的衣裳,郭子榆又去翻邵云安的衣柜。

先凑合一晚,君后的脏衣服赶紧先洗出来,再派人去城门口等着,城门一开马上去给君后买衣裳。

当然,需要买衣裳的不止君后一个人。

老将军也不在乎,同样拿了一身王石井的衣服先穿着凑合凑合。

郭子榆把他自己放在别院这边的衣服都贡献了出来,只要是能穿上的人,没有嫌弃的。

好在是在村里,人多力量大,不说每个人都能好好洗个澡,但擦擦身、擦擦头的盆子、热水是能供得上的。

别院外的空地上直接架起了火堆烧水,烧好一桶就立刻提进去。

永明帝和君后享受了一番舒适的浴池,洗干净后的两人带着沐浴后的清香,一人穿着一件浴袍,各汲一双拖鞋回屋。

永明帝和君后披散着长发,郭子榆派来的下人小心翼翼地给两尊大佛擦拭头发。

郭逊也脏的不成样子,去洗澡了。

桌上摆着温度已变得适中的茶水,永明帝拿起茶盏喝了一口,长舒了一口气。

这边,得知皇上和君后沐浴完了,郭子榆安排人送饭食过来。

君后去里屋擦头发,下人把饭菜全部送上后他才又出来。

让人都退下,不必伺候了,帝后二人坐在八仙桌边准备吃饭,这一路上两人吃的也凑合。

也是两人曾有过多年在边关的苦日子,现在偶尔这么累一回也都受得了。

拿起筷子,永明帝又是长舒了一口气,说:“这回朕能安心吃这碗饭了。”

君后仍旧难掩激动地说:“真是没想到亩产竟然会如此之高,那京城的亩产怎么会差那么多?”

永明帝给君后的碗里夹了块鱼肉,道:“可能是肥料,也或许是种子,都不好说。

朕赐给石井的那些地说是良田,谁知道呢,也是抄家得来的。

现下就看其他得了种子的州府收成如何。”

君后提醒:“皇上别忘了虎行关和哭夜关也种了玉米。”

吃饭的永明帝动作一顿,咽下饭后说:“朕明日就派人去一趟虎行关和哭夜关查看收成情况。

石井在虎行关,一定会弄这肥料。

朕不贪多,只要虎行关一亩地产出的玉米纯粮有5石,朕就让户部给他们拨良种!”

君后却格外乐观地说:“石井和云安就在虎行关,臣倒觉得虎行关的玉米产量肯定不止5石。”

永明帝笑了:“那更好!”

两人吃完,一桌子的菜也没剩多少,确实都饿了。

刷了牙上床,永明帝呻吟一声:“这床还挺软和,那两个人倒是会享受。嗯,石井不懂这些,这宅子肯定是云安的手笔。”

君后:“皇上这一路也累了,明日多睡会儿。”

永明帝抬手,君后默契地抬头,枕上去。

搂住君后,永明帝感慨:“如此多的粮食……朕是无忧了……云安真是朕的福星啊……

只是翼哥儿已是郡王,石井和云安这边,朕就只能委屈他们了。”

君后道:“云安是个惫懒的,石井又什么都由着他,他二人不会在乎这个。

皇上您隔三差五地让云安去您的私库走一遭,他会比什么都高兴。

上回云安去‘琼林库’特意去看了粮草库,下回他就能看到粮草库被填满了。”

王青是世子,王石井的爵位只能落在他的头上,不然很容易引起某些矛盾。

君后不是不喜欢王青,只是出于私人的感情,他更在乎的只会是王行翼。

王石井是国公位,王青是未来的国公,王行翼作为君后的侄孙得郡王位,朝臣们还不会有话说。

可若王石井也成了王,那就是一府两王,可王石井毕竟不是皇族,不能与罗荣王相比。

按制,罗荣王的嫡子本就是分王世子、郡王、镇国公、辅国公……这样排下来,所以慕容宝宝的郡王位是符合规制的。

所以从多方面考虑,王石井的功劳再大,永明帝都只能从其他地方给他重赏,身份地位却是没法再往上了。

永明帝闭着眼睛,已经快睡着了,带着瞌睡的鼻音说:“云安是个没出息的。

下回让他带着翼哥儿一道去,翼哥儿抓到什么就给他什么。”

君后也闭上眼睛快睡着了,低低“嗯”了声。

接下来,屋内就没动静了,伺候的人守了一阵儿,确定皇上和君后歇下了,进来吹灭烛火,关上房门。

天快亮了,“忠瑞园”内反倒安静了下来,不少屋子里传出震耳的鼾声,却没人抱怨声音太大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