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室的日光灯管发出稳定的白光,映照着罗燕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颊。她指尖飞快地划过最后一页报表,猛地抬起头,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李董!最终数据出来了!十月,S1净出货量——十二万一千台!现金回款到账——八千六百万!”
几乎同时,杜工推门进来,脸上是技术人特有的、经过验证后的笃定笑容:“良率报告!上周稳定突破92%目标线,昨天……单日良率冲到了93.4%! 产线磨合得越来越好了!”
林青青拿起桌上那份汇总了生产、销售、财务关键数据的统计表,目光扫过每一项超额完成的指标,嘴角弯起一个漂亮的弧度。她看向李向东,语气带着一丝骄傲和感慨:“看这里,试产到量产的爬坡期甘特图……我们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十八天!”
李向东的目光从三人兴奋的脸上掠过,最终落在窗外暮色中灯火通明的厂房上。他缓缓点头,脸上是历经风雨后的沉稳,眼中却跳动着更炽热的火焰:“好!干得漂亮!”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指向了下一个战场:“数据证明,市场在等我们,产能是瓶颈。下一步……该认真考虑——要不要,再扩一条新线了。”
夜色渐浓,李向东和林青青并肩走向厂区深处那座最大的成品仓库。登上高高的装卸平台,眼前的景象瞬间夺走了两人的呼吸。
仓库巨大的空间被高效利用,成排、成列、成垛的瓦楞纸箱,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整齐地码放至接近屋顶的高度。每一只纸箱上都清晰地喷印着醒目的黑色字样:“SPRING-1”。叉车在宽阔的通道间穿梭,明亮的车灯划破仓库的阴影,将一板板满载的“春雷”稳稳运向等待的货车。空气里弥漫着新纸箱特有的气味和工业生产的厚重感。
林青青扶着冰冷的铁栏杆,俯瞰着下方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指着那些源源不断被运走的纸箱,声音带着一丝梦幻般的笑意:“看,这些……可都是人家真金白银掏钱换走的。不再是图纸,不再是样机,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李向东站在她身侧,目光深邃地扫过这片由心血和汗水铸就的“纸箱森林”,轻声回应,话语中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感慨:“是啊。梦想……终于不再是图纸上那几条冰冷的线和实验室里闪烁的示波器波形了。” 镜头缓缓移动,将灯火通明的车间流水线、堆积如山的成品区、吞吐不息的大门运输口尽收眼底,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生机的“工业景气动态图”。
回到办公室,捷报仍在持续传来。桌上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大多是各地渠道商打来的祝贺与催货。
“李总!恭喜啊!我们这边首批货全卖空了!现在柜台前天天有人排队交订金等下一批!” 听筒里传来东北大区代理洪亮的声音。
“李董,南方这边反响太好了!用户认咱们这个‘国产双频’的牌子!” 华南代理的语调同样激动。
案头,新到的通信行业报刊被整齐地摊开。《通信技术周刊》头版标题赫然醒目:“国产双频破局者!春雷S1引爆市场”。《电信观察》的运营商专栏里,一则简短却极具分量的评语被罗燕用红笔重重圈出:“据运营商内部用户回访统计,春雷S1首批用户综合好评率超过95%,信号稳定性与通话质量获广泛认可。”
李向东拿起一份盖着某省电信管理局大红印章的文件——那是第一张正式收到的“省级运营商联合推荐函”。他走到墙边,仔细地将它贴在了原本空白的荣誉墙最中央的位置。他后退一步,静静地注视着那鲜红的印章和有力的推荐语,目光久久没有移开。这份来自官方的背书,其分量,远超任何销售数字。
巨大的现金流如同奔腾的血液,注入了春雷的躯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选择权。罗燕拿着最新的资产负债表,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李董,8600万现金到账后,我们的短期负债清偿率已提升至86%!更重要的是,”她加重语气,指着一个关键数字,“月末账面净现金头寸,历史上首次转正!而且是大幅正数!”
充裕的现金流意味着战略的主动权。李向东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下达指令:“召集财务、采购、设备规划、生产部门负责人,半小时后联席开会!议题只有一个:预估S2新产线建置总成本,讨论选址和预扩区域方案!”
林青青作为技术和生产统筹的核心,立刻补充关键点:“如果要建第二工厂或者大规模扩产,核心设备,尤其是高精度贴片机和射频测试仪器的采购周期非常长。我们必须提前至少两个月启动供应商谈判和预订流程,否则会严重拖慢进度。”
李向东听着,手指在桌面上笃定地敲击了一下,眼神中充满了掌控全局的自信:“钱到位了,事情就好办。记住,现在,选择权在我们手里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选择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深夜,喧嚣了一天的厂区归于沉寂。唯有那座巨大的成品仓库,依旧亮着几盏值班的昏黄灯光。林青青和李向东再次来到这里,站在高高的装卸平台上。
夜风带着凉意吹过空旷的仓库,只有远处值班室隐约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林青青靠着冰冷的金属栏杆,回望着身边同样凭栏而立的李向东。仓库顶棚投下的光影勾勒着他坚毅的侧脸轮廓。她轻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穿越时光的恍惚感:
“还记得吗?从在模具车间对着那块铝锭画下第一张草图那天算起……”
“到今天,这满仓库的S1运出去……”
“还不到五个月。”
李向东转过头,深邃的目光与她在昏暗中相接。他没有看那堆积如山的纸箱,而是深深地看着她的眼睛,仿佛看到了这五个月里所有的汗水、焦虑、争执和突破。他伸出手,温暖而有力地握住了她微凉的手。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穿透了仓库的寂静:
“是啊。我们造出来的,是冰冷的机器,是电路板和塑料壳。”
“但卖出去的……”
“是成千上万人手中,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通话的——未来。”
镜头缓缓下移,掠过两人在昏黄灯光下紧握的双手和望向远方的身影,最终定格在平台下方。那里,一个印着“SPRING-1”的纸箱被单独放在显眼位置。箱体侧面,一行特殊的序列号在微光下清晰可见:
“000001-S1”
——那是梦想启航的原点。封箱的胶带上,一行遒劲的红笔签字如同胜利的徽记:
“终检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