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皇后!”

谨妃气得声音都在发颤。

“本宫与她争斗,那是我们大人之间的事。”

“而她,却几次三番将主意打到本宫的儿女身上!”

陈进将那支白玉簪重新递还给翡翠,沉声开口。

“娘娘,公主殿下,这支簪子请务必收好,此乃重要物证。”

固阳公主强自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声音还有些微弱。

“翡翠,仔细收起来。”

翡翠连忙应是,小心翼翼地将锦盒捧好。

陈进又问。

“不知那杯被换下的醴酒,如今何在?”

谨妃面色一沉。

“典礼结束后,本宫便遣人去问了。”

“结果,那酒水早已被当值的小太监给倒掉了。”

“如此做贼心虚,想来,那酒中定然也是有问题的。”

陈进眉宇间凝重更深。

“微臣怀疑,太子与西域之间,恐怕有所勾连。”

“这寒星砂,并非寻常之物,能在宫中出现,且用得如此隐秘,背后定有势力支撑。”

谨妃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西域之事,本宫会告知旭儿,让他派人去查。”

她转向陈进,语气中带着真切的感激。

“陈院判,今日多亏了你。”

“若非你心细如发,本宫与婉儿,只怕要着了那毒妇的道儿。”

陈进躬身道。

“娘娘言重了。”

“护佑公主殿下安康,乃微臣分内之事。”

他又看向固阳公主,眼神中带着关切。

“公主殿下头皮上的伤处虽小,亦需按时涂药,仔细将养,切莫大意,以免留下疤痕。”

固阳公主闻言,心中一暖,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一抹极淡的红晕。

她轻轻“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

陈进见状,便不再多留。

“若无他事,微臣先行告退。”

“陈院判慢走。”

固阳公主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陈进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殿门之外。

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失落与怅惘。

他总是这般,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又在她心湖泛起涟漪之时,悄然退去。

谨妃将女儿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暗叹一声。

她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

“婉儿,母妃知道你的心意。”

固阳公主脸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小女儿家的娇态尽显。

“母妃……”

谨妃柔声开口。

“陈进此人,确实不错。”

“有勇有谋,心细如发,更难得的是这份忠心与担当。”

“你父皇那边,母妃会寻个合适的时机,与他分说的。”

固阳公主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惊喜,随即又有些担忧。

谨妃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敲了敲她的额头。

“傻丫头,母妃自然是向着你的。”

“不过,你与他之间,身份悬殊。”

“他若想真正配得上你,尚需他自己努力,一步步走到足以与你并肩的位置才行。”

这宫廷之中,从来不缺青年才俊,但能有陈进这般风骨与能力的,却是少见。

固阳公主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女儿明白。”

她会督促他的。

若是有需要,她也可以,偷偷让皇兄帮衬一二。

他这样好的人,不该被埋没。

也不该,离她太远。

翌日,卯时初刻。

金銮殿内,百官肃立。

御座之上,皇帝身着明黄常服,神色沉静,目光如炬,缓缓扫过阶下群臣。

连日的阴雨终于停歇,京城内外却因骤然而至的洪水,一片狼藉。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一抹疲惫,却依旧威严。

“众卿,京畿之地,连遭暴雨侵袭,河道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房屋田产损毁无数。”

“朕,寝食难安。”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太子赵瑞身上。

“太子。”

赵瑞闻声,自百官前列应声而出,躬身行礼。

“儿臣在。”

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

这京城水患的后续事宜,繁杂且棘手,既要安抚民心,又要调拨钱粮,修缮堤坝,更要严防有心之人趁机作乱。

这对于太子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也是一个展现其能力与担当的绝佳机会。

“京中水灾后续一应事宜,便交由你全权处置。”

“务必尽快恢复民生,安抚灾民,不得有误。”

赵瑞心中一凛,随即涌上一股难言的振奋。

父皇终于肯将如此重任交予他了。

这些年,他虽为太子,却总觉得束手束脚。

如今,正是他大展拳脚,稳固东宫地位,赢得更多赞誉的时刻。

他必须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让父皇,让天下人都看看他的能力。

他再次躬身,声音铿锵有力。

“儿臣领旨!”

“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必竭尽所能,妥善处置此事,以慰民心。”

就在此时,队列之中,四皇子赵旭亦缓步而出。

他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青色朝服,面容温润,眼神中却带着一抹对灾民的真切忧虑。

他走到赵瑞身侧,略后半步的位置,恭敬地朝着御座方向行礼。

“父皇。”

“儿臣恳请协助皇兄,处理此次水灾事宜。”

“儿臣不才,愿为皇兄分忧,略尽绵薄之力。”

一想到那些在洪水中失去家园,啼饥号寒的百姓,他便觉得心如刀绞,恨不能立刻投身其中,为他们做些什么。

赵瑞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蹙。

他这位四弟,向来以贤德仁厚示人,此刻主动请缨,是真心想为民分忧,还是,想借机分薄他的功劳?

他才刚领了这天大的差事,赵旭便迫不及待地要插上一脚。

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微微侧首,对着赵旭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四弟有心了。”

“只是此事千头万绪,为兄一人尚可应付。”

“不敢劳烦四弟。”

皇帝看着阶下两个儿子,目光深邃。

赵旭此举,倒也不算意外。

兄弟二人一同历练,相互砥砺,亦能相互制衡,于朝局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赵旭既有此心,朕心甚慰。”

“太子处事,难免有疏漏之处,有你在旁协助,朕也能更放心些。”

“兄友弟恭,方是社稷之福,百姓之幸。”

“便依你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