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208章 阉党

比历史上更为棘手的是,大部分蒙古人和女真人竟然结盟了!

这让努尔哈赤的实力比原先历史上更强!

山西一战,萧如薰率领的军队对蒙古人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尤其是在长城外的那些坚固棱堡,每到春秋时节,放火烧草的策略更是让蒙古人遭受重创,元气大伤。许多部落因此纷纷被迫向辽东地区或青海地区迁徙,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朝廷内部的贪官污吏们却为了贪图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银子,恶意抓捕女真人修路,肆意克扣工资。这种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女真部落的提前统一,使得原本就虎视眈眈的蒙古人更加肆无忌惮。一时间,辽东地区陷入了一片风声鹤唳的紧张氛围之中,双方形成大战的条件已经形成,战争一触即发!

等萧如薰接到女真反叛的消息时,已经是半年后的事了。

朝廷为了避免萧如薰壮大,居然把广西,琼州,广东,福建,浙江的所有的一把手都给成了和萧如薰不对付的文官,直接导致萧如薰几乎得不到任何朝廷的消息,甚至除了萧如薰自己的产业,其他比如铁,铜等战略物资,合法途径已经是很难买到了。

收到消息时,萧如薰只说了一句话。

“非虏之强,实我之腐也。当此之时,若不刮骨疗毒,恐九边烽火,终将燎原!”

……………………

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辽东战败的消息如同一阵凛冽的北风,一夜之间刮遍了整个京城。

太监高有坐在回京的马车里,手指不停地敲击着膝盖。一名小太监刚给换了伤药,他那张白净的脸上布满了阴霾,狭长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安的光芒。

"高公公,前面就到永定门了。"随行的小太监低声禀报。

高有微微点头,掀开帘子一角。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对着败兵指指点点。他咬了咬牙,心中暗恨:这些该死的丘八,败了就败了,偏要活着回来,这不是给咱家添堵吗?

"去,传咱家的话。"高有放下帘子,阴冷地吩咐道,"让那些兵痞管好自己的嘴,谁敢乱说话,小心他们的脑袋!"

"是,公公。"小太监领命而去。

高有靠在软垫上,闭目沉思。这次奉旨监军,本想在辽东捞些军功,谁曾想努尔哈赤那蛮子如此厉害?他得想个法子,把这场败仗的责任推出去才行。

马车缓缓驶入京城,高有的心思也越发阴沉起来。

翌日清晨,紫禁城内已经暗流涌动。兵败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朝堂上蔓延,各派官员神色各异,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辽东又败了,这次折了三千多人!"

"嘘,小声点,据说皇上已经知道了,雷霆震怒啊!"

"高有那阉人怎么还有脸回来?"

乾清宫内,万历皇帝朱翊钧面色铁青地坐在龙椅上,手中捏着一份奏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殿内跪满了文武大臣,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朱栩钧的脸上有一丝丝不可名状的病态,像吸过鸦片一般。

"好啊,真是好啊!"

皇帝突然冷笑一声,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朕每年拨付辽东百万军饷,就养出这么一群废物?三千精兵,被一群蛮子杀得片甲不留!"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高有!"皇帝突然点名。

跪在队列后的高有一个激灵,连忙爬上前去,额头贴地:"奴婢在。"

"你身为监军,就是这么给朕监的?"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抬起头来!"

高有战战兢兢地抬起头,脸色惨白如纸:"皇上明鉴,奴婢...奴婢实在是有苦难言啊!"

"哦?"皇帝眯起眼睛,"你有什么苦?说来听听。"

高有眼珠一转,突然重重磕了个头:"皇上,此次兵败,实乃辽东总兵李如松贻误军机所致!奴婢多次劝谏,奈何李总兵刚愎自用,不听劝阻,执意分兵冒进,才中了努尔哈赤的埋伏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胡说八道!"

兵部右侍郎杨镐忍不住站出来,"李如松乃我朝名将,屡立战功,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

高有转头看向杨镐,眼中闪过一丝怨毒,随即又换上委屈的表情:"杨大人有所不知,李总兵近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此次出兵前,奴婢就提醒他小心埋伏,他却说...却说..."

"说什么?"皇帝冷冷问道。

高有装作惶恐的样子:"他说...女真蛮子不过尔尔,正好借此机会多斩首级,向朝廷请功..."

"荒谬!"

内阁首辅赵志皋忍不住呵斥,"李如松乃沙场老将,岂会如此轻敌?高公公,你可要为你说的话负责!"

高有立刻伏地痛哭:"奴婢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皇上,诸位大人,奴婢不过是个没用的太监,怎敢诬陷朝廷大将?实在是...实在是看不过去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的目光在高有和赵志皋之间游移,脸色阴晴不定。

这时,一直沉默的兵部尚书石星突然开口:"皇上,此事蹊跷。李如松是我大明名将,怎会轻敌冒进,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臣建议立即召李如松回京问话,同时派御史前往辽东查证。"

高有闻言,心中一紧。若真让李如松回京对质,他的谎言岂不立刻穿帮?他急忙叩首:"皇上,奴婢还有一事禀报。"

"讲。"

"奴婢怀疑...李如松可能...可能已经暗中投靠了女真。"高有压低声音,抛出了这个致命的指控。

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大胆!"赵志皋怒发冲冠,"高有,你可知诬陷边关大将是什么罪名?"

高有装作惶恐的样子连连磕头:"奴婢不敢妄言!只是...只是李如松近来与女真往来密切,军中多有传言。此次兵败,他本人在后方安然无恙,反倒是前锋部队全军覆没,这...这不得不让人生疑啊!另外,努尔哈赤原本就是李家养的一条狗而已!另外,据传言,这努尔哈赤原本就是宁远伯的私生子……"

皇帝的眼神渐渐变得危险起来:"高有,你可有证据?"

"奴婢...奴婢暂时没有确凿证据。"高有额头冒汗,但随即又补充道,"但奴婢可以找到人证!军中不少将士都亲眼目睹李如松与女真使者秘密会面!"

石星冷哼一声:"空口无凭!边关大将声誉岂容如此诋毁?皇上,臣以为应当..."

"够了!"皇帝突然拍案而起,吓得群臣纷纷跪伏,"辽东连年用兵,耗费钱粮无数,却屡战屡败!如今连监军都怀疑主将通敌,你们兵部是干什么吃的?"

石星面色惨白,不敢再言。

皇帝来回踱步,突然停下:"传旨,即刻召回李如松,交由三法司会审。另派锦衣卫前往辽东,彻查此事!"

"皇上!"赵志皋还想进谏,却被皇帝一个眼神制止。

"退朝!"皇帝甩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高有缓缓从地上爬起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散朝后,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午门,神色各异。

"赵阁老,此事蹊跷啊。"新任礼部侍郎姚文蔚快步追上赵志皋,低声道,"李如松乃国之栋梁,怎会通敌?高有分明是在推卸责任!"

赵志皋捋着胡须,眉头紧锁:"老夫自然知道。但皇上近年来对边关战事本就心存不满,今日又被高有一番挑拨..."

"高有这阉狗!"

姚文蔚咬牙切齿,"仗着皇上宠信,竟敢诬陷边关大将!"

不远处,高有正被一群趋炎附势的官员围着,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接受恭维。

"高公公今日在朝堂上真是威风啊!"

"是啊是啊,那李如松平日目中无人,活该有此一劫!"

"公公深得皇上信任,日后还请多多提携..."

高有摆摆手,故作谦虚:"诸位大人言重了。咱家不过是个奴才,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李如松若真通敌卖国,那就是自取灭亡!"

另一边,石星与杨镐并肩而行,面色凝重。

"石公,此事非同小可。"杨镐低声道,"李如松若被冤枉,辽东防务将毁于一旦啊!"

石星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但皇上正在气头上,我们若强行进谏,只怕适得其反。"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忠良被诬?"

石星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自然不能。我会秘密派人通知李如松,让他有所准备。同时,我们要尽快找到能证明他清白的证据。"

二人正说着,突然看见司礼监掌印太监马荣迎面走来,连忙行礼。

(原南京镇守太监)

马荣笑眯眯地摆摆手:"二位大人不必多礼。咱家正要去找高有那小子呢,听说他在辽东立了大功?"

石星和杨镐对视一眼,心中了然。马荣与高有向来不和,此番高有回京诬陷李如松,恐怕也是想在皇帝面前压马荣一头。

"马公公说笑了。"石星含蓄地说,"辽东兵败,何来大功?"

马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啊,败军之将,还敢大言不惭。二位大人放心,咱家心里有数。"说完,便朝高有那边走去。

杨镐看着马荣的背影,低声道:"看来阉党内部也不太平啊。"

石星点点头:"鹬蚌相争,或许对我们有利。走吧,先去我府上详谈。"

夜幕降临,高有在自己的私宅中设宴,招待几位亲近的官员和太监。酒过三巡,众人已是醉眼朦胧。

"高公公,今日在朝堂上真是大快人心啊!"一个满脸谄媚的官员举杯道,"那李如松仗着军功,从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活该有此下场!"

高有得意地抿了口酒:"这才刚开始呢。等锦衣卫到了辽东,咱家保管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一个稍微清醒些的官员犹豫道,"李如松在辽东根基深厚,若无确凿证据,恐怕难以服众啊。"

高有冷笑一声:"证据?咱家说有就有!"他拍了拍手,一个小太监立刻捧上一个锦盒。

高有打开盒子,取出几封信件:"看看,这是什么?"

众人凑近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那赫然是几封"李如松与努尔哈赤的往来密信"!

"这...这是真的?"有人颤声问道。

高有阴森地笑了:"真假重要吗?只要皇上相信是真的就够了。"他小心地收起信件,"这可是咱家花了大价钱,找高人模仿李如松笔迹写的。到时候往他书房一塞,再由咱家的人'偶然'发现..."

众人面面相觑,既惊且惧。他们知道,高有这是铁了心要置李如松于死地了。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谁?"高有警觉地站起身。

门被推开,马荣带着几个小太监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哟,高老弟设宴,怎么不请咱家啊?"

高有脸色一变,随即堆起笑容:"马公公说哪里话,这不是怕您贵人事忙嘛。快请上座!"

马荣也不客气,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锦盒:"哟,这是什么好东西?"

高有急忙将盒子收起:"没什么,就是些辽东带回来的土特产。"

张诚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吗?咱家还以为是某些能要人命的东西呢。"

宴席上的气氛顿时凝固了。高有强作镇定:"马公公真会开玩笑。来,我敬您一杯!"

马荣接过酒杯却不喝,只是把玩着:"高老弟啊,咱们都是伺候皇上的,有些事,适可而止就好。李如松毕竟是朝廷大将,若真有个三长两短..."

"马公公此言差矣。"高有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若有人通敌卖国,别说是大将,就是亲王也难逃一死!咱家不过是秉公办事罢了。"

马荣盯着高有看了半晌,突然大笑:"好一个秉公办事!高老弟果然忠心可嘉。来,干杯!"

两人各怀鬼胎地碰杯,酒宴在诡异的气氛中继续着。

与此同时,赵志皋府上的密室中,几位重臣正在紧急商议。

"高有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分明是要置李如松于死地。"赵志皋沉声道,"我们必须想办法救他。"

姚文蔚皱眉:"但皇上已经下旨召回李如松,还派了锦衣卫调查。若无确凿证据证明他的清白,恐怕..."

"李如松绝不能倒!"石星拍案而起,"辽东防务全系于他一身。若他被冤杀,女真必将趁虚而入!"

"问题是,我们远在京城,如何能证明他的清白?"杨镐忧心忡忡。

赵志皋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不是在京营任职吗?让他立刻秘密前往辽东,通知他兄长早做准备。同时,我们要设法拦截高有可能伪造的证据。"

"可锦衣卫已经出发了..."姚文蔚迟疑道。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与我有些交情。"石星说道,"我可以试着从他那里打探消息。"

众人商议至深夜,终于制定出一个周密的计划。但他们都知道,面对高有这样的阴险对手和皇帝的多疑性格,救李如松的机会十分渺茫。

第二天清晨,一队锦衣卫快马加鞭地离开京城,向辽东疾驰而去。而就在他们出发后不久,一匹不起眼的驿马也从京城悄然出发,马上之人正是李如柏。

高有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锦衣卫队伍,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他转身对身边的心腹太监吩咐道:"去,给辽东的刘百户送封信,告诉他按计划行事。"

"是,公公。"太监领命而去。

高有望着辽东方向,喃喃自语:"李如松啊李如松,别怪咱家心狠。要怪就怪你挡了咱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