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事,许大茂忙得不可开交。

“大茂,如果你能弄到猪蹄,送我几个就行,像写字这类事我可以帮忙。”

阎埠贵也想吃猪蹄和肉,但他只接受菜市场的肉,对商店里的肉不屑一顾。

许大茂一提猪蹄,他就心动了。猪蹄虽然肉不多,但多弄几个,肉自然也就多了。

“三大爷,您有空的时候,给我们家孩子讲两个小时的故事吧。”

许大茂不想让孩子每天都听太久,两个小时足够了。阎埠贵平时说话就像讲笑话一样,应该还能胜任。

“那我就讲四个小时,给我四个猪蹄如何?”

阎埠贵闲来无事,尤其到了冬天,谁还会去前大街锻炼身体呢。

要是真有人去,估计得先去医院检查一下脑子,看看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就三个小时吧,不能再多了。你也知道,孩子们都喜欢出去玩。\"

许大茂想了想,加了一个小时,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孩子们出去。

其他大院里的孩子没事做,总是聚在一起玩闹,这种事可不能让许骁他们去做。

\"行啊,三大爷肯定会好好给他们讲的。我回去准备准备,咱们明天就开始。\"

阎埠贵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一路小跑回家准备讲课去了。

讲故事也需要备课,今天准备好明天的故事,明天准备好后天的故事,这样才能有条不紊。

\"那咱们就说定了。\"

许大茂话音刚落,刘光福两口子就从院子里出来了。

剩下的一些东西全都被搬走了,许大茂看了看,发现后备箱空空如也。

\"门上,该贴对联了。\"

关上后备箱后,许大茂悠闲地走进大院。

不用担心汽车会被偷,天还没黑呢,小偷没那么大胆。

前院,阎埠贵家大门紧闭,正在准备中。

隔壁刘成家,屋内笑声中带着些争吵,他们家的日子还算不错。

到了中院,一位大爷在院子中来回走动,心里挂念着那头猪。

街道明面上是没有的,所以确实没有,因为养猪是要在街道登记备案的。

私自饲养是不允许的。

这头猪或许就是最后一只了,易中海真的不舍得宰掉。

何雨柱家里香气扑鼻,还能听见许骁和许靖的声音,不用猜,又蹭饭来了。

明天得多送些东西到何雨柱家。

邻居间互相吃点东西,从来不用付钱,给的是回礼。

\"一大爷,别看了,再看猪也不会更肥的。\"

\"过几天,让它舒服一点走。\"

许大茂看了一眼猪,长得挺好。

这家伙可能知道自己快被端上桌了,摆在眼前的菜叶也不吃了。

\"唉,太浪费了。电影的事就交给你了,钱我们几个一起出。\"

\"不能总让你一个人掏腰包,现在我们都富裕了,应该多分担一些。\"

易中海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不能再一直沉浸在悲伤中。

做人做事都要多考虑未来,这句话是老太太常说的。

\"没问题,老大,这事好办。到时候我再找几部内部放映的片子,咱们院里的人都能偷偷看看。\"

许大茂将这件事告诉了易中海,看内部影片有很多好处。

首先,关门看电影,避免太多人聚集。

\"这是好事啊,应该没问题吧?\"

易中海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对许大茂说道。

虽然他是个八级钳工,但说实话,他一部内部影片都没看过。

现在好了,终于有机会看到了,也算是圆了一个心愿。

\"放心吧,咱们看过去的内部片就好,只要不让外人知道就行。\"

许大茂无需多言,老大是聪明人。

遇到关键事情,他可狡猾得很。

\"这事别告诉别人,到时候放电影时再说。\"

易中海深知内部影片的吸引力,要是消息传出去,肯定有人会打主意。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这样大院里就不会太平。

\"这我知道,老大,记得给我留点脑花,这猪看起来挺聪明的。\"

许大茂临走前,又多看了一眼那头猪。

总觉得那猪在发抖,真是太聪明了,非吃不可。

第二三一章

回到家后,许大茂依然心心念念。

海棠还没回来,轧钢厂放假放得晚。

得给她准备点吃的,许大茂先淘好米,接着煮饭,上面还放了根香肠。

宣传科主任没人管饭,厂长也不负责,而生产、后勤、供销、保卫等部门则提供伙食。

许大茂多煮了一些饭,第二天早上全家可以吃蛋炒饭。

前几年天天吃馒头,都吃腻了,是时候换个口味了。

窝窝头里加点糖,味道还挺好,偶尔吃一次,居然觉得比馒头好吃。

糖可是珍贵的东西,过年每家只有两斤配额,单身的话只有一斤,分配得很合理。

一家五口才两斤糖,而你是单身一人一斤,相比之下你还占便宜了。想起糖的事,许大茂关上房门,电饭锅能自动煮饭,不用他守着。

趁着这个空档,他打算试试做糖。进入空间后,他直奔种甘蔗的地方。看到二百多根甘蔗,他挥了下手,这些甘蔗瞬间拔地而起。底部的泥土掉落后,他又将甘蔗揉碎,三分钟后得到了一大团甘蔗汁。

空间里有不少工具,他操控一小团甘蔗汁进了一个大铁锅,下面添了几根木柴开始烧火。锅里的甘蔗汁沸腾后,已经能闻到甜味。他知道飞出的蒸汽中可能有浪费的糖,但这是最简单的制糖法,没有机器他也无能为力。

他加快速度,五分钟后得到了小半锅糖,颜色偏红黄色。接着继续熬煮,半小时后所有的甘蔗汁都变成了糖。他将部分糖做成正方体,每块大概半斤重,总共做了三百六十块。

“三百六十块,至少有十八斤红糖。”看着这么多红糖,许大茂有些不知所措。外面的红糖价格不稳定,精加工的白糖才七毛八一斤,而自制的红糖价格更低,大多自家食用,市场上也很少卖。

许大茂意识到做糖很赚钱,即便红糖只卖五毛一斤,也有九十块钱的收入。他把大部分红糖留在空间里,用木箱装好并盖上的确良布。带着三块红糖走出空间时,于海棠刚好回来。“这是红糖?哪来的?”她好奇地问。

海棠一眼就发现了红糖,非常喜欢。

这种东西在城里很难见到,连京城郊区都难得一见。

根本没有人种植,城里只有白糖,而且价格昂贵。

价格高也就罢了,还要限量购买。

非节日期间,每户只能买半斤。

想吃一口糖,简直是一种奢望。

“我的一个南方朋友特意送来的。”

“不好意思要太多,先拿三块试试,要是味道好,再找他要点。”

许大茂直接说有朋友,他朋友多,不用害羞。

大家都明白,红糖是村民自制的。

偶尔拿到市场上卖卖,也没人说什么,因为数量少。

白糖不行,价格高,只有工厂生产,需要定量购买。

拿出白糖来卖容易惹麻烦,而红糖无所谓,只要不多拿就没问题。

按照常理来说,想赚钱的话,应该把红糖加工成白糖,谁会想到有人专门制作红糖呢?

果然,海棠没有怀疑。

她拿起盘子掂了掂,大概有一斤半。

分量不少,她除了开心,没有其他想法。

“有了这些红糖,加上前几天买的三斤白糖,足够我们吃几个月了。”

海棠语气中透着喜悦,虽然红糖不如白糖值钱,但总归是糖,糖就是好东西。

最主要的是,在郊外乡下根本买不到这样的东西。

“放心吃吧,不够我再去想办法,我有的是路子。”

许大茂充满信心,吃完后可以从空间里取更多。

如今白糖是统一定量供应的,无论多大的领导,都是定量配给。

他们想要吃糖,只能吃从南方运来的糖,也就是红糖。

在吃糖这件事上,许大茂家的生活和领导们差不多。

“那我就真的放心吃了。”

海棠有点难以置信,轧钢厂的杨厂长平时也就送他几斤红糖。

白糖是不可能送的,管理严格,大家都不敢开玩笑。

互相送些红糖倒没什么问题,不值钱。

“我们家的糖绝对够吃。”

许大茂和海棠都是科级干部,每人每月半斤白糖。

加起来就是一斤,比别人家多一斤白糖。

这要是不够吃,那些分量更少的会更惨。

“光顾着聊红糖的事,我去炒几个菜。你们先吃,我还没吃呢。”

海棠放下盘子,急忙去厨房炒菜,完全沉浸在如何享用红糖的想法中。

差点忘记自己还饿着肚子。

半小时后。

海棠炒了一盘鸡蛋和一盘松花蛋。

加上碗里的香肠,配着米饭吃。

吃着吃着,她才发现屋子里多了很多东西。

“哇,这些都是工厂发的,是不是太多了?”

海棠看到猪肉、香肠、豆油和肘子,惊讶不已。

虽然去年见过不少福利,但今年依然感到震撼。

“咱们家今年能过个好年了。平时让孩子吃点苦是为了磨炼意志,不是让他们一直受穷。”

“再说,这算什么,京城饭店吃饭还要肉票,听说魔都的饭店根本不看这个。”

许大茂心中感叹,魔都确实富人多。

不然也不会不收肉票,价格高可以多赚有钱人的钱,也方便向上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