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将至,皇城之内灯火渐熄,唯有坤仪殿依旧烛火通明。

赵桓自太庙告祭归来,便径直朝后宫而去。一路上内侍宫女皆是喜气洋洋,见了他便纷纷道喜。

"恭贺官家凯旋!"

"官家万岁!"

赵桓一边应着,一边快步向前。今日回京,事务繁杂,直到此刻方有闲暇来看望皇后。想到朱琏有孕在身,他心中既是欢喜,又有些复杂的情绪。

坤仪殿外,林姑姑早已等候:"官家,娘娘一直在等您呢。"

"皇后可还好?"赵桓问道。

"娘娘身子康健,只是惦记官家,今夜一直未曾安寝。"林姑姑笑道,"慎妃娘娘也在陪着呢。"

步入殿内,赵桓便见朱琏端坐主位,身着宽松的常服,小腹已然微凸。她身旁坐着慎妃朱氏,正在陪她说话。

"官家!"朱琏见他进来,忙要起身。

"快坐下,快坐下!"赵桓连忙上前扶住她,"如今你有身孕,可不能随意起身。"

"官家西征归来,臣妾当行礼才是。"朱琏眼中含着泪花,"这些时日,臣妾日夜担心,生怕官家在外有什么闪失。如今得见官家平安归来,臣妾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慎妃朱氏也起身福身:"恭贺官家凯旋!"

"都坐,都坐。"赵桓让二人坐好,自己在朱琏身边坐下,"朕在京兆府时,便听说皇后有喜,心中甚是欢喜。只是今日回京,事务繁多,直到现在才得空前来,委屈皇后了。"

"官家为国事操劳,臣妾岂敢有怨?"朱琏轻抚小腹,"倒是这孩子,似乎知道父亲归来,今日动得格外厉害。"

"真的?"赵桓伸手轻抚她的肚子,"朕的孩子,可还安分?"

"前些日子还好,这两日却是闹腾得紧。"朱琏笑道,"太医说,怕是个活泼的。"

慎妃在旁笑道:"想必是小皇子知道父皇得胜归来,也在腹中庆贺呢。"

"哈哈,若真如此,这孩子倒是有灵性。"赵桓笑道,"对了,太子这些时日如何?"

"太子殿下很好,"朱琏道,"每日都在问父皇何时归来。昨日听说官家今日到京,兴奋得一夜未睡。"

听到太子,赵桓心中又是一阵复杂。那孩子名义上是他的儿子,实际上却是原主的血脉。而朱琏腹中这个,才是真正属于他的骨肉。

"太子年幼,朕不在时,可有顽劣?"他问道。

"太子殿下很懂事,"慎妃接口道,"每日都认真读书习字。师傅们都夸他聪颖。"

"那就好。"赵桓点头,心中却在想:将来这皇位,到底该传给谁呢?

按理说,太子乃是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可他毕竟不是亲生骨肉。而腹中这个孩子,若是男孩,才是他真正的血脉延续。

这个问题,他不能与任何人讨论,只能藏在心底。

"官家在想什么?"朱琏见他沉思,关切地问道。

"朕在想明日的安排。"赵桓回过神来,"明日乃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朕刚刚凯旋,正该与民同乐才是。"

"官家说得是,"朱琏眼中闪过喜色,"今年的上元节,比往年更有意义。西征大胜,举国欢腾,正该好好庆祝。"

"朕想在宫中设家宴,"赵桓道,"就我们一家人,还有几个亲近的妃嫔,不必拘礼,只图个团圆欢乐。"

慎妃笑道:"官家这个想法好!宫中已久未有如此热闹的家宴了。"

"那明日的家宴如何安排?"朱琏问道。

"就在这坤仪殿吧,"赵桓看了看四周,"地方宽敞,又是皇后的寝宫,最为合适。朕再召几个妃嫔同来,大家一起看灯猜谜,吃元宵赏月。"

"臣妾这就让人准备。"朱琏高兴地说道。

"对了,太子也要来。"赵桓想了想,又道,"还有那些皇子公主们,都叫来。难得朕在宫中,一家人聚聚。"

"那可热闹了!"慎妃拍手道,"许久没见到小皇子公主们了,想必他们也很想念官家。"

"嗯,朕也想他们。"赵桓点头,"朕出征这几个月,亏得皇后照料他们。"

"这是臣妾应该做的。"朱琏道,"官家为国征战,臣妾在家照顾孩子们,各司其职罢了。"

正说话间,林姑姑进来禀报:"娘娘,内侍省的张总管求见。"

"让他进来。"朱琏道。

张望步入殿中,对赵桓行礼:"官家,有几件事要禀报。"

"讲。"

"李相公刚才派人来问,明日上元节,朝中是否放假?"张望道,"按照惯例,上元节朝中休沐三日。"

"那就按惯例办。"赵桓道,"传旨,明日起休沐三日,让群臣也好好过个节。"

"是。"张望又道,"还有,开封府尹王时雍请示,明日夜间是否开放宵禁,允许百姓观灯?"

"当然要开放!"赵桓毫不犹豫道,"朕凯旋之后的第一个上元节,岂能不让百姓尽兴?传朕旨意,明日夜间开放宵禁,官府还要多设花灯,与民同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家仁德!"张望赞道。

"还有何事?"

"宫中各殿的嫔妃都派人来问,明日是否要参加家宴?"张望道。

赵桓看向朱琏:"皇后觉得叫谁合适?"

朱琏想了想:"叫上贤妃、德妃、淑妃她们吧,都是品阶较高的。还有那几位才人、美人,也都叫来。难得官家有兴致,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好,就按皇后说的办。"赵桓点头,"张望,你去传话,就说朕明日在坤仪殿设家宴,诸妃嫔皆可参加。不必拘礼,只要开心就好。"

"臣遵旨。"张望躬身道,"那明日的具体安排......"

"这个皇后安排就好,朕不管。"赵桓摆手道,"朕只负责陪大家开心。"

张望退下后,朱琏笑道:"官家真是的,什么都不管,让臣妾一个人操心。"

"朕相信皇后的能力。"赵桓笑道,"况且朕刚回来,对宫中情况不熟,还不如皇后安排得妥当。"

"那臣妾就僭越了。"朱琏道,"明日从午时开始,先是家宴,然后一起看花灯,晚上吃元宵。对了,还要准备些谜语,大家一起猜。"

"甚好!"赵桓赞道,"朕已经期待了。"

慎妃忽然问道:"官家,听说这次西征,带回了不少西夏的奇珍异宝?"

"确实有一些。"赵桓点头,"明日朕拿几样来,给你们看看。都是西夏王室的收藏,颇为精美。"

"那太好了!"朱琏眼中闪过好奇,"臣妾正想见识一下西夏的东西呢。"

"朕还俘虏了几个西夏的乐师,"赵桓又道,"明日让他们演奏一些西夏宫廷音乐,给家宴助兴。"

"西夏的音乐?"慎妃来了兴趣,"一定很特别吧?"

"确实与我大宋不同,颇有异域风情。"赵桓道,"朕觉得你们会喜欢的。"

三人正说得高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启禀娘娘,太子殿下来了!"宫女在外禀报。

"这孩子,这么晚了还不睡?"朱琏有些无奈,"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跑了进来。他长得清秀可爱,正是太子赵谌。

"父皇!母后!"小太子一进来就扑向赵桓,"父皇,您终于回来了!儿臣想死您了!"

"谌儿!"赵桓抱起太子,心中五味杂陈,"你怎么还不睡?"

"儿臣睡不着!"太子撒娇道,"听说父皇回来了,儿臣就跑来了。奶娘拦都拦不住。"

"你这孩子!"朱琏佯装生气,"父皇刚回来,很累的,你不能这样胡闹。"

"没事,没事。"赵桓笑着抱紧太子,"朕也想谌儿了。来,告诉父皇,这几个月有没有好好读书?"

"有!"太子连忙点头,"儿臣每天都认真读书!师傅说儿臣《论语》背得很好!"

"那就好。"赵桓摸摸太子的头,"明日是上元节,父皇在宫中设家宴,你也来参加,好不好?"

"真的?"太子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儿臣好久没和父皇一起过节了!"

看着太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赵桓心中更加复杂。这孩子虽然不是他亲生的,但这份纯真的感情,却是真实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确实是这孩子的父亲。

"父皇,"太子忽然问道,"听说您打败了西夏?是真的吗?"

"是真的。"赵桓点头,"父皇灭了西夏,为大宋开疆拓土。"

"父皇真厉害!"太子崇拜地看着他,"以后儿臣也要像父皇一样,做个英明的皇帝!"

这话让赵桓心中一动。也许,血缘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孩子有一颗忠于大宋的心,有继承皇位的觉悟和能力。

"好,父皇相信你。"赵桓认真地说道,"不过要做个好皇帝,首先要做个好人。要爱护百姓,要公正治国,要......"

"要像父皇一样!"太子抢着说道。

"对,要像父皇一样。"赵桓笑道,心中的纠结似乎少了一些。

也许,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培养这个孩子,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至于朱琏腹中的孩子,如果是男孩,那就让兄弟俩一起成长,将来再看情况决定。

想到这里,赵桓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抱着太子,看着怀孕的朱琏,觉得这样的天伦之乐,比什么都珍贵。

"好了,时候不早了,"朱琏打了个哈欠,"大家都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准备家宴呢。"

"是啊,明日要忙一天。"慎妃也起身告辞。

"谌儿,你也该回去睡觉了。"赵桓对太子说道。

"父皇,儿臣能和您一起睡吗?"太子眼巴巴地看着他。

赵桓看向朱琏,朱琏笑道:"就让他和官家一起吧,难得父子团聚。"

"那好,今晚我们父子俩一起睡。"赵桓笑道。

"太好了!"太子高兴得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