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绣母女俩一聊就到了凌晨两点,苏锦绣干脆没回自己屋,跟江春芳睡在一个炕上。
火炕的余温还在,被窝里暖和的手心出了汗。
苏锦绣已经忘了上次跟三闺女一个炕是多少年前,俩人似乎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心里都有种形容不出的满足感来。
次日。
江春芳天还没亮就去了后院,付蓉砚刚准备推着板车出门,江卫河跟着一块儿打下手。
“三姐,起这么早,有事儿啊?”
江卫河看见来人,脚步停下来。
付蓉砚也不清楚江春芳唱哪一出,视线转移过去。
江春芳实话实说,“我准备辞职,想跟着你们一起看看早餐行情。”
担心被误会,她又加了句,“不会跟你们冲着,到时候我去北门里卖。”
老四两口子就在家附近的大街上摆摊儿,南门里跟北门里确实隔着几条街,不会影响到。
江卫河却有些不赞同,“三姐你那工作就是坐办公室的,多好,咋能辞职?妈咋说?”
他在饭店里当主厨,要不是每个月除了工资之外,还可以每天往家里带剩菜,他也不会坚持下去。
做主厨,夏天热的人能怀疑人生,全靠养家的压力撑着。
江卫河是打心里羡慕江春芳的工作。
“妈没说啥,让我来跟你俩说说,跟着看看。我还没辞职,先请假也成。”
做两手准备,万一这边不成,就继续中规中矩好了。
江卫河这才松了口气,“这样办最稳妥,走吧。”
“早上就是稀饭包子馄饨受欢迎,还有就是阳春面,但是那面条咱不会做,油条豆浆豆沫荷包的话,也是技术活,面咱不会发。”
付蓉砚在路上跟江春芳说起早餐问题。
她选择的包子稀饭馄饨,主要是这个自己会做,不用去求爷爷告奶奶的找人教。
江春芳觉得有道理,跟老四家两口子一起把早餐摊支起来,她环顾四周的摊子,目光落在卖油条的那边。
“油条豆浆实惠,一碗豆浆二分钱,再来八分钱油条,一毛钱就能吃的饱饱的。”
付蓉砚边包包子边说话,她看见了江春芳的视线。
“是,那么多人去吃,薄利多销,也能赚不少,比你这个看着操作简单。”
江春芳说着,视线忽然顿住。
卖油条的男人似乎有所察觉,抬头刚好跟江春芳的视线对上,俩人像是被定住了似的,一时间竟是都没把视线移开。
“糊了,再不翻面就糊了呀大哥!”
称油条的小姑娘喊了一嗓子,提醒身边的人。
那男人回神儿,没事儿人一样重新开始忙活。
江春芳清了清嗓子,担心被老四两口子笑话,一个小时里,她帮着端碗帮着卖包子,愣是一句话都没跟老四两口子凑上。
“这我老家的白菜,种的多吃不完,想要就一毛钱一颗。”
隔壁油条妹妹的声音吸引到江春芳,顾客还真有光顾的,吃过油条的人觉得白菜划算,临走时候大部分都拎着个白菜。
除非上班时间紧迫的没买,但也口头上定下,第二天来拿。
江春芳受到启发,“老四,你这边可以带卖咱家糟子糕跟桃酥,到时候在妈那里拿来一些,你们俩卖。”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压低声音继续讲:“到时候能吃抽成,顺带的事儿,你俩不会吃亏。”
江卫河不想占家里便宜,付蓉砚倒是心思活络。
她没有着急附和说是,她说:“这事儿回头跟家里商量商量,都觉得可以那就拿来试试。”
她知道婆婆的糟子糕什么的不愁卖,换做之前,她会到处推销,赚那一毛钱的抽成。
如今年底忙碌的很,她担心去问婆婆要东西代卖,是给家里添麻烦。
正常订单都卖不过来,哪里有空给匀出来这种的。
“成,那到时候商量,没啥事我先走了。”江春芳打过招呼。
瞧着她的背影,付蓉砚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三姐操劳半生,到头来似乎除了工作,啥都没落着。
……
苏锦绣带着刚装好的新年特供礼盒去了机械厂家属院。
张琴在楼下带孩子,瞧见苏锦绣过来,她立即迎上去。
“大姐,凤兰姐家来人了,好像出了啥事儿,看着脸色都不咋对。”
苏锦绣正色起来,“小辈儿的孩子过来了?”
“嗯,她小闺女,好像是厂里出了啥问题,要担责任。具体我没听,我怕不方便,就带着俩孩子下楼来了。”
张琴自从过来当保姆,绝对是尽职尽责且专业的很。
不管平时跟赵凤兰关系再好,主人家的事,她都会很自觉的避开,以免让主人不丢了面儿。
苏锦绣这会儿也不方便上去,但来一趟直接走也不是个事儿,何况她还惦记着赵凤兰。
她干脆坐下来跟张琴一起看着俩孩子,“出来多长时间了?”
苏锦绣边问边抓了抓孩子的手,试试温度。
小孩子都带着帽子,圆嘟嘟的脸蛋儿却露在外面,冻得发红。
“十来分钟。”张琴说道:“远了不能去,中午我怕耽误做饭。”
“上三轮车,先去我店里待半小时再回来,耽误不了。”
苏锦绣怕孩子们冻坏了,直接把俩孩子抱上车后斗。
张琴没拒绝,才出来那会儿没咋觉得,这会儿倒是觉得凉飕飕的。
“锦绣,张琴。”
赵凤兰在她们即将离开的时候下来,一边招呼着一边迎过来抱孩子。
“凤兰姐。”苏锦绣停下,“咋下来了?”
她朝着赵凤兰身后看。
“怪冷的,张琴也忒实在,抱着孩子就下来了,不怕小孩子跟他爸妈学舌,走走,上去暖和暖和。”
她小闺女还没下来,应该是还没解决问题。赵凤兰担心孩子们冻着,便先下来寻找。
一行人跟着上楼,苏锦绣故意走的慢点儿,拉着赵凤兰低声问:“我去方便不?我也没啥事儿,就是来给你看看咱这个新年款。”
“我闺女厂里出了一批残次品毛巾,她没检验机械,她的责任,那批毛巾亏损,厂里要她承担。心里不舒服,过来找我念叨念叨。”
赵凤兰把小闺女的烦心事说了出来,苏锦绣跟着皱眉,“想想办法,带毛巾来了没?看看破损成啥样了,能挽救一点儿是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