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  第136章 罚款

广州府巡抚衙门内,紫檀木案上的铜炉飘着淡淡檀香。

英吉利公使乔治匆匆踏入,见苏昌正翻看卷宗,抬头时目光如炬:"公使此来,为那三百余滞留英商之事吧?"

乔治强作镇定行礼:"正是,还望大人宽宏,这些商人确有难处..."

"难处?"苏昌合上卷宗。

"按律当驱逐出境,但念其无返乡资费,暂押狱中,若无人承担回国船票,只能令其在大清服劳役赚取路费了。"

乔治神色尴尬:"费用由使馆筹措,恳请大人放人。"

苏昌抚须冷笑:"如此甚好,不过他们超期滞留数年,须缴纳滞留金。"

这语气让乔治心头一紧,前年在此被索百万白银的记忆如芒在背——那笔巨款虽多由英商分摊,可他从中周旋也费了不少心力。

"多少费用?"乔治咬牙开口。

"三百余人,三十万银元。"苏昌语气笃定。

"相较鸦片案罚金,已是从轻,本官依法办事,还望公使理解。"

乔治攥紧手杖,自知理亏,只得应下:"我这就去筹措。"

寒风裹着枯叶扑进敞开的衙门,乔治踩着满地碎金般的银杏叶离去。

待乔治身影消失在街角,苏昌将茶盏重重一搁:"师爷,狱中那些法兰西、荷兰、西班牙商人,明日发往矿场,什么时候挣够路费,什么时候再说。"

消息如野火般在广州城蔓延。

街头巷尾,挑夫们围在一起议论:"听说澳门的红毛鬼都被赶出来了!"

"早该如此,以前去澳门做生意,那些番鬼总刁难咱们!"

茶楼酒肆间,商人们举杯相庆,往日被葡人把持澳门贸易关卡,如今终于要重新洗牌。

外商圈子里却是暗流涌动。

英吉利商人在宴会上举着威士忌冷笑:"葡萄牙人这回可栽了跟头。"

话音未落,身旁的法兰西商人便放下刀叉,神色凝重:"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们?"

一时间,广州府的外商们纷纷向官府打探口风,甚至有胆小的开始悄悄转移货物。

这些人知晓大清的外商管理条例——长居需开厂雇佣十名以上华工,单纯经商者每年限居三月,但以往总仗着澳门这块"飞地"逃避约束。

面对此起彼伏的问询,苏昌当众展开告示:"大清开放通商国策不变,但律法如铁,不容轻慢!"

苏昌顿了顿,折扇轻点告示上"鼓励实业"四字。

"诸位须知,在广州设开办企业雇佣华工,所产货物内销向来免征关税。

只是建企投入甚大,许多人望而却步。"

苏昌目光扫过人群,语气加重,"如今澳门'避风港'已不复存在,若想在大清长久立足、赚得盆满钵满,开办企业才是正途!"

听到巡抚大人亲口承诺,那些谋求长远发展的外商们心思活络起来。

不出三日,广州府市场监督局门前便排起长队,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商们攥着翻译好的章程,在寒风中跺脚等待。

柜台后的工作人员磨着墨汁笑叹:"这些番商,到底是算清了账本。"

"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居留权快到到期葡萄牙商人威廉姆挥舞着烫金文书,羊皮大衣上还沾着衙门的朱红印泥。

"以后能光明正大的长住广州府了!虽说要雇十个大清伙计,但做上亿人的买卖想亏都难..."

围观外商们伸长脖子张望,有人羡慕得直搓手,也有人暗自摇头。

英吉利商人汤姆·范德林攥着口袋里的银钱,对着同伴苦笑:"开企业要先垫工钱,雇十个人可不是小数目。

咱们这点本钱,怕是连厂房租金都凑不齐。"

"威廉姆!"汤姆突然挤到人群前排,蓝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你的公司还缺人手吗?我懂机械维修,还会说官话!"

周围几个资金不足的外商也纷纷围拢,七嘴八舌推销自己:"我熟悉大清律法!"

"我有不少长期合作的大清客户!"

人群中甚至有人喊出:"我连税则折子里的暗门都清楚!"

威廉姆整了整镶金边的领结,嘴角勾起得意的弧度,故意慢条斯理地将执照收进雕花皮夹:"实在对不住,三个外商名额已经满了——都是葡萄牙同乡,知根知底。"

威廉姆特意加重"名额"二字,引得周围人神色骤变。

毕竟外商企业的三个工作机会,不仅意味着稳定收入,更能凭劳务合同在市场监督局备案,换取梦寐以求的长期居留权。

汤姆·范德林还想开口争取,威廉姆已经拍了拍他的肩膀,银质怀表链在阳光下晃出刺眼的光。

威廉姆转身没入涌动的人潮,只留下一句飘散在风里的话:"下次开分公司,再考虑诸位!"

几个外商不死心地追上去,却只看见威廉姆与同伴勾肩搭背离去。

1743年1月底,六百里加急捷报送至养心殿。

紫檀木御案上,朱批"澳门肃清"四字力透纸背,弘历的目光扫过苏昌密奏附折。

"外商响应办企之策,已落成织纺、钟表等新公司三十七家,吸纳华工五百余人"的工整字迹。

"苏昌果然没叫朕失望!"弘历将奏折合上,指节重重叩击案几。

"盘踞澳门百余年的葡人毒瘤,终得拔除!这些红毛鬼,借通商之名私设关卡、窝藏不法商人,如今断了他们的侥幸之路!"

内阁首辅张廷玉抚须躬身:"皇上圣明。粤省以实业羁縻外商,严律法、开利途,使外商不得不就范。

澳门积弊一朝肃清,沿海诸省当以此为鉴。"

弘历沉吟片刻,朱笔如龙游走:"着各通商口岸依粤省例彻查!外商居留情况繁杂,令其每月赴移民服务局报到核验资格,逾期者即刻驱逐!以后外商出入境交由移民局管理!"

话音刚落,弘历的目光便落在移民服务局局长赵轩身上。

赵轩迅速出列行礼:"回禀皇上,臣已拟定《外商居留细则》,计划增设查验专员,建立外籍档案管理制度。

据广州推行经验,外商为保居留资格配合度颇高,经澳门事件后,更显朝廷整饬决心。"

"赵爱卿早有筹谋,值得嘉奖。"弘历颔首,转而看向户部尚书苏琦,"移民服务局所需用度,户部即刻安排调拨。"

“苏昌办事得力,赏黄金百两,再御赐'社稷桢干'牌匾,悬于巡抚衙门,以旌其功!"

苏琦立即俯身行礼:"臣遵旨!定当统筹调度,确保清查无虞。"

"好!"弘历将朱批掷于黄案,目光如炬:"沿海诸省须以粤省为镜,将澳门之弊连根尽除,永绝死灰复燃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