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州牧府,一股凛冽朔风裹挟着雪沫扑面而来,刺骨寒意钻入衣领。

司马懿却恍若未觉,只是将素色斗篷裹得更紧了些。

在一众护卫簇拥下,纵马朝城中府邸而去。

进了府邸之后,魏延、文聘、霍峻三人早已在厅房中等候多时。

见司马懿来了,三人齐齐下拜道:“参见主公!”

魏延、文聘、霍峻竟认了司马懿为主公!

平日称刘备为主公,不过是明面而已。

司马懿唇角浮起一抹冰冷弧度,抬手虚扶,和蔼地说道:“文长、仲业、仲邈,无需多礼!”

四人落座,司马懿看向三位荆州大将,轻笑一声。

“好。吾已向刘备请得南征的军令,不日就要率领五万大军南下征讨曹操。”

“他曹孟德想通过占据南郡,进而吞并荆州?呵呵,吾便让他这如意算盘,彻底落空——而且还要连本带利,尽数归还。”

三日后,光熹八年正月十八。

五万荆州大军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浩浩荡荡沿汉水南下。

司马懿用兵,果然诡谲难测。

他不急于直扑江陵,反而化整为零。

分遣多路精锐轻骑,奔袭南郡各县城。

邔国、宜城、鄀国诸县未作抵抗,便直接宣布回归襄阳。

司马懿率军至当阳城下,终遇阻力。

当阳城头,曹仁率五千兵马驻守。

当阳县令乃司马徽门生,当天夜里,竟然打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大军入城。

要不是曹仁见机得快,率领亲卫队抛下五千兵马仓皇出逃,怕是就做了司马懿的俘虏。

临沮县令石韬也是出自鹿门山的学子,得司马懿书信后,便立马倒戈归顺,未动一刀一兵。

不过旬日,南郡十七县,竟有十二县传檄而定,望风归附。

每取一城,司马懿必亲巡粮仓府库,抚慰降卒,犒赏三军,俨然仁主之姿。

暗地里,却以各种名目将原守将调离或架空,关键职位尽数换上司马家门生故吏。

不动声色间,已将大半南郡牢牢攥入掌心。

曹操得到襄阳大军势如破竹打到了当阳的消息,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仅有一万从豫章带来的兵马,其余两万皆是荆州降军。

虽然蒯越说服了军中将领,但其中到底有多少忠诚。

呵呵,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只要给他三个月时间。

以他曹孟德的能力,必能不费吹灰之力牢牢掌握这两万人。

可没曾想,刘备竟然有如此魄力。

趁他立足未稳之际,悍然率大军来征讨。

这一招,确实打在了他的软肋上。

要知道,豫章郡本就是贫瘠之地。

曹操穷兵黩武,硬生生拉起了三万人的队伍。

庐江太守王凌并非易与之辈,合肥张辽更有五万大军。

更要命的是,十一月份的时候,他与周瑜联军虽然重创了周泰、蒋钦四万水军。

但也差不多将自己那点水军都拼光了,封锁长江已经是不可能了。

重建水军,对于目前他和孙权而言,几乎不可能。

而北方朝廷家大业大,不久便能迅速恢复元气。

长江通航之权落入朝廷手中,对于他曹操和孙权来说,就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曹操也打探到,此次荆州军的领军统帅是年轻的司马懿。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刘备会如此信任这个刚刚才十七岁的少年。

对于司马懿,他也是很清楚的。

是他的老上司,河内郡温县司马防的次子。

但曹操也不是个坐以待毙的主,很快就亲自领两万兵马北上,迎战司马懿的五万大军。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十七岁少年竟然是极端的难缠。

无论曹操是如何设计诱敌、设伏,还是诈败……

各种手段用尽,司马懿稳打稳扎,愣是不上当。

当阳至江陵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曹操无计可施,只得与司马懿正面交锋。

而司马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因为他深知荆州军的战力。

在草包蔡瑁的带领下,早就从上烂到根子了。

最能打的魏延不过一军司马,麾下仅千余悍卒。

霍峻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军侯,还是个毛头小子。

两人都是司马懿无意间发掘出来的人才,当即收服了下来。

他费尽心力让刘备“发现”二人才能,刘备还以为捡到宝贝,殊不知已落入了他的算计。

文聘则是荆州军蔡瑁麾下偏将,早就被司马家拉拢了过去。

襄阳事变中,司马懿告知刘备已说服文聘为内应,令刘备欣喜,对其委以重任。

二月十五日,两军于江汉平原约战。

寒风呼啸,战旗猎猎。

曹操亲率两万大军列阵,军容鼎盛。

他望着对面的司马懿大军,对身旁蒯越冷笑:“司马仲达以新附之众,抗我百战精兵,实乃以卵击石。”

曹操这两万人中,只有他从豫章郡带出来的一万精兵才是真正的精锐(江西老表打仗悍不畏死,也是难得的精兵兵源地)。

另外一万人嘛!就是新近投效的江陵荆州军。

蒯越连忙出声恭维道:“主公所言甚是。蔡德珪不善练兵,致使荆州军战力低下,冥冥中竟也助了主公一臂之力。”

曹操仰天大笑,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信心倍增。

战鼓擂响,大地震颤。

荆州军前锋在激昂的号令声中,率先向曹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起初,进展似乎颇为顺利,荆州军凭借一股锐气,逼近曹军阵前。

然而,当两军前锋真正短兵相接时,局势陡变!

曹军阵中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喊杀声,那些沉默的豫章老兵瞬间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阵型严密,配合默契。

刀盾手格挡突进,长枪兵如林刺出,弓弩手则精准地抛射出一**箭雨,顷刻间便将荆州军前锋的攻势遏制住。

荆州军很快就尝到了苦头,这些士兵多数久疏战阵,在蔡瑁麾下时便缺乏严格操练。

此刻面对曹军精锐狂风暴雨般的反击,顿时慌了手脚。

原本看似严整的阵型,在曹军有组织的冲击下,开始出现混乱。

士兵们个人或许不乏勇力,但彼此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往往各自为战,轻易就被曹军分割、包围。

“顶住!给我顶住!”文聘在阵中奋力嘶吼,试图稳住战线。

霍峻亦率亲卫左冲右突,斩杀数名曹军士卒。

然而,局部将领的勇武难以挽回整体的颓势。

荆州军士卒见曹军如此悍勇,攻势受挫后,士气迅速消散,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蔓延。

有人开始后退,进而演变成大规模的溃退,阵型大乱,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