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的老部下丁老三所在的楼船"奋威"号,在江东水军的攻击下燃起大火,船体受损严重,船员死伤过半。

丁老三本人也被冷箭刺中腹部,鲜血染红了战甲。

但他看着周围陷入苦战的同袍,和不远处周瑜那艘耀眼的帅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兄弟们!唐王待我等恩重如山,今日正是报效之时!调转船头,目标周瑜帅舰,全速前进!"

丁老三忍着剧痛,嘶声吼道。

"得令!"船上残存的数十名将士齐声应和,无人退缩。

他们奋力调整着燃烧的船帆和残破的船桨,操控着这艘熊熊燃烧的巨舰,如同一条火凤凰,义无反顾地撞向江东军的核心——周瑜的帅舰!

这突如其来的亡命冲击,让江东水军措手不及。

眼看着那艘火船不顾一切地冲来,周瑜帅舰上的官兵一阵慌乱。

"保护都督!"韩当见状大惊,急忙率领几艘艨艟赶来拦截。

他试图用拍杆和钩拒阻止"奋威"号,但丁老三和部下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减速。

韩当被迫冒险跳帮,跃上"奋威"号燃烧的甲板,与丁老三战在一处。

丁老三身受重伤,岂是韩当的对手?几合之下便险象环生。

但他脸上却露出惨烈的笑容,对着身边的弟兄们喊道:"点火!焚船!与江东鼠辈同归于尽!"

早已准备好的火油被倾洒在甲板上,火势瞬间变得更加猛烈,吞噬了整个船体。

韩当被这决绝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再也顾不得许多,连滚带爬地跳入江中逃命。

"放箭!快放箭阻止它!"周瑜在帅舰上疾呼。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奋威"号,但已经无法阻挡其冲势。

丁老三站在烈焰中,用尽最后力气,将手中一柄鱼叉奋力掷向周瑜所在的指挥台!

那鱼叉带着凄厉的风声,掠过周瑜身侧。

"夺"的一声,将他身后一名亲卫牢牢钉在了船舷上!

周瑜惊出一身冷汗,刚才那柄鱼叉要是再偏一点点,那死的人就是他了。

最终,因为火势过大,船体结构受损严重。

"奋威"号在堪堪就要撞上周瑜帅舰的前一刻,发出一声巨响,断裂沉入江中。

船上的朝廷将士,或与船同沉,或**殉国,无一人投降求生。

丁老三和"奋威"号将士的壮举,只是整个战场的一个缩影。

无数陷入重围的朝廷战舰,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纷纷选择了类似悲壮的方式。

他们或点燃战舰冲撞敌船,或死战不退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种决死的抵抗,给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江东和曹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

这一战,朝廷四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数百艘战舰沉没水底,长江水为之染红。

几乎没有一艘战船被江东军和曹军俘获,因为周泰早就做了焚船的准备。

一旦战事不利,就立即点燃战船,一艘也不留给敌军。

汉军军纪严明,各船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一条血腥军令。

所以,汉军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不但船只几乎损失殆尽,将士们同样死伤无数。

三天后,长江下游仍然漂浮着无数残骸。

幸存的朝廷水军将士们在江边打捞尸体,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悲戚。

周泰、蒋钦、徐盛虽然侥幸生还,但都身负重伤。

周瑜站在帅舰上,望着满江的烈焰和浮尸,脸上胜利的喜悦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和一丝敬意。

他虽然赢了这场战役,但江东水军在周泰等人不计伤亡的拼命下,还是受到了重创。

江东水军十不存一,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但朝廷水军表现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让他深知,未来的江东,将面对一个何等可怕的对手。

更让他忧心的是,此战之后,朝廷的势力必将进一步渗透江东。

曹仁倒是志得意满,但当他清点战果时,笑容也渐渐消失。

他带来的一万精锐水军,在偷袭的情况下,联合江东水军作战。

战后只剩下不足三千,战舰损失大半。

这场所谓的"胜利",代价实在太过惨重。

朝廷水军与江东水军在芜湖决战失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汉各地!

数日后,唐王府内,气氛凝重。

唐王刘昆端坐于王座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在紧急商议长江战报。

"诸位,"刘昆平静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却让在场众人心头一紧,"本王刚得到周幼平八百里加急奏报,芜湖一战,朝廷四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

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四万水师全军覆没?这...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许攸抢先出列,声音中带着愤怒,"大王,周泰丧师辱国,当严惩不贷!"

话音刚落,郭嘉立即反驳道:"子远此言差矣!据战报所述,周瑜水军十不存一,曹操也元气大伤。虽败犹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荣在何处?"许攸冷笑道,"四万将士葬身鱼腹,数百战舰沉入江底,这就是尔等所谓的'荣'?"

戏志才稳步出列,朗声奏道:"大王明鉴。此战虽败,然战略目的已达。经此一役,江东水军精锐尽丧,长江水道,三年之内再无威胁。"

荀攸随即附和:"臣细阅战报,周泰等将士确已用命,面对周瑜、曹操联军夹击,仍重创敌军。此战之败,实非战之罪也。"

刘昆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争执的群臣,声音依然平静:"损失确实惨重,但这点损失,本王还承受得起!"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周瑜经营多年的水军根基已毁,曹操也伤筋动骨。反观我方,虽损失水师,但根基未损。既然如此……"

"擢升周泰为水师都督,总领水军重建事宜;蒋钦、徐盛各晋一级,赐金帛抚恤。其余将士具按周幼平呈报封赏,阵亡将士从优抚恤!另着户部立即拨付钱粮,用于水师重建!"

这一决定,为这场朝会争论画上了句号,也奠定了朝廷对长江战略的基调。

诏书送到时,周泰还卧病在床。

当听完诏书后,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朝着长安方向重重叩首:"臣,败军之将......蒙大王不弃,必当以死相报!"

蒋钦、徐盛等水军将士,都是感念唐王恩德。

在朝廷全力支持下,三人重整旗鼓,迅速重建了水军。

三个月后,朝廷水师的旗帜再次飘扬在长江上。

周泰站在新楼船船头,远眺江东方向。

脸上的伤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反倒添了几分悍勇之气。

"周公瑾,等着吧!某周泰迟早要踏平江东!"他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

蒋钦和徐盛立在两侧,目光坚毅。

这场败仗非但没打垮他们,反倒让这支水军愈战愈勇,迅速成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