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吃过早饭以后我和刘雪婷一起出门,朝两个不同方向各自走去。
刘雪婷去的方向是她公司所在的地方,而我却是朝着汽车站的方向而去。
我和刘雪婷分开并没有最开始的那种依依不舍,随着我们俩经历的离别次数增多好像对于这种离别也渐渐形成了免疫力。
记得刚认识就刘雪婷的那段日子,每次分别我们俩都有诸多的不舍。
那个时候我们从来没有确定下一次见面会是在什么时候。
好像对于每一次见面更多的是随机行为。就拿在古城的那次分别以后,我们的第二次见面竟然是因为我准备扩大静吧的经营范围而决定来锦城进货。
虽然那一次的见面有人为成分在其中作祟,但事先我们俩都没有任何准备。
再到后来刘雪婷来禹城出差,虽然同样有人为因素,但对于刘雪婷的到来也显得很是突兀。
不过自从马和平和宋玉莹两人加入静吧以后,我的时间变得充裕起来,也可以在每周的周末从禹城来锦城陪刘雪婷过周末。
更甚至于在刘雪婷感染上流感那次以后我突然发现两个相爱的人不能总是处在异地恋这种氛围中。
那样的爱情没有谁可以一直接受,这倒不关乎于深陷爱情中的人是否愿意为了以后更长久的在一起而舍弃现在短时间的相聚。
其实爱就像打火石发出的火花,只有面块打火石不断产生摩擦,才会有火花出现。
如果两块明明可以产生火花的打火石相隔一定距离,那又如何能够产生出火花呢。
所以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爱情和事业的天平向爱情的托盘里增加些许砝码。
不再像那样无论面对什么情形都以事业为中心,而不管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也许这就是我遇到刘雪婷以后作出的最大改变,不得不承认能改变一个人的不光是社会的现实,还有这个人心中在乎一些东西都能令这个人发生改变。
当然我能有这么多的改变马和平和宋玉莹两人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他们两人的支持,我又哪里可以抽出时间来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陪伴刘雪婷呢!
我越发觉得静吧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做成连锁模式肯定靠我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毕竟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成功,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想要把事业做大根本就是在做梦。
在回禹城的这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关于我的过去和现在的变与不变以及对未来一年的安排打算。
早在几个月以前爸妈来禹城的时候我就跟他们有过商量,我会在未来两三年之内把静吧的连锁店在锦城生根发芽。
但是突然我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在未来的两三年里我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步都走的更加踏实。
对于来锦城开连锁店的事情并不会急于求成,因为禹城毕竟是我的根基所在,我要把禹城的市场做大做强以后再考虑其它城市连锁店的事情。
至于和刘雪婷的相处现在看来倒不是问题的关键了,毕竟静吧经营稳定以后我每周都可以有时间从禹城到锦城陪伴刘雪婷。
虽然不能一直陪伴在刘雪婷的身边,但不是有“小别胜新婚”的说法嘛,我们这样一个礼拜有两到三天呆在一起好像也挺不错的。
而且在新年以后我还有了学车的打算,等考取驾照以后先买一辆二手的汽车练练手,到时候在锦城和禹城之间来回就变得更加便利。
所以以前老妈的那些担心现在看来倒显得不是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那么执着的去对待,很多时候的很多问题都会在无意中变得令人豁然开朗。
佛家不是有言: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一路上以前很多令我费解的事情就这样随着大巴车的颠簸竟然让我变得茅塞顿开起来。
当到达禹城汽车站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了,在上车之前我就按照刘雪婷的指示在锦城汽车站的小超市买好了干粮在回禹城的途中解决了我的午餐问题。
自从有了刘雪婷这样一个贤内助以后,我的出行都被她安排的妥妥当当。
不再像以前,我总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出行,那个时候很多时候我都会在旅途中错过用餐时间,不过那会年轻倒也没有什么不妥。
大不了在旅途中饿上一顿,在下一顿饭时把上顿没吃的补回来。
刘雪婷就在知道我曾经的做法以后,贴心的对我进行了多次的劝解,直到以后每次我在出行之前都会预估是否会错过饭点,是否需要提前买好干粮在旅途中解决餐食问题以后刘雪婷才没再在我的耳边唠叨。
很多结婚以后的男人好像都特别反感老婆的唠叨。
但是我就好像是个例外,对于刘雪婷在我耳边的唠叨我不光不感到反感,反而感觉是一种爱的誓言。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我和刘雪婷两人相处的时间还不长的缘故。
但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到了我们俩背脊不再挺直,眼耳不再灵光,头发白如雪的那一天,只要是能听见刘雪婷在我耳边唠叨我就会感到幸福!
当我再次走进静吧的时候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到了。
静吧内座无虚席的景象再次刷新我对静吧固有的印象。
往年这个时候,酒吧内早已经是门可罗雀的景象,毕竟现在已经是禹城大学期末考试的时间段。
考试结束的同学大概率都已经背上行囊回到家的方向。
而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或还没有考试的同学来说,这个时间段最应该呆的地方是寝室或者图书馆。
再不济也应该是自习室,而不是来静吧蹉跎这宝贵的时间。
这时候坐在吧台内正埋头不知道在干什么的马和平和宋玉莹两人突然余光瞥见有人向他们所在的方向走来。
二人同时抬头看见了我,我正想和他们打招呼就见马和平把食指伸到嘴唇边给我一个保持安静的手势。
我走近以后马和平才朝着静吧里面的阅读区努了努嘴小声对我说道:
“达哥,说话的声音小声点,大家伙都正在复习呢!”
我这才注意到他们两人手里也正拿着复习资料正在背诵老师画出来的重点。
我诧异道:“复习?干嘛出去图书馆或自习室,来静吧复习看书能看的进去吗?”
兴许是马和平刚才复习的太过投入,这时听我问话便放下手中的复习资料揉了揉眼睛才对我说道:
“图书馆和自习室哪有我们静吧环境好,图书室自习室冷飕飕的,有没有空调,复习累了连提神的咖啡都没得喝。不像在静吧,温暖程度不亚于初夏的气温,关键是在静吧乏了还可以点上一杯咖啡提神醒脑。所以咱们静吧才是最好的复习场所!”
马和平这话说得无比自豪,仿佛能在静吧工作也是一种可以拿来显摆的事情一样。
这时候一边的宋玉莹也是应和道:
“就是,现在静吧内可是一座难求,不光是懒人沙发区,就连一般的阅读区域都是从早晨静吧开门营业到打烊就没有过空座。而且每天静吧的咖啡售卖量也出现了一个新高度,至少是以前的一倍多!”
听完宋玉莹沾沾自喜的一番说辞,我感到无比惊讶,在元旦节前我离开的时候京吧每天咖啡的销量也就一天四五十杯的样子,怎么才过去几天时间销量就增加了这么多!
马和平看到我惊讶的样子,笑道:
“达哥是不是感到很惊讶?哈哈…其实这些都多亏了玉莹推出的新政!”
马和平的这番话不光没能解开我的疑惑,反而令我更加感到不解。
我好奇转头看着宋玉莹问道:
“新政,什么新政?”
宋玉莹羞涩的说道:
“别听和平说得那么夸张,哪有他说的那么厉害。其实也就是更加合理安排来静吧复习的同学的座次安排而已。”
马和平却是不准备放过大夸特夸宋玉莹的机会在一旁说道:
“这还不够厉害呀,这咖啡的销售量都增加了一倍了。每天营业收入也是蹭蹭的往上涨好吧……”
马和平还想要继续夸夸其谈,我赶紧打住了他,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宋玉莹推出的新政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赶紧趁着马和平喘气的机会赶紧问道:
“究竟是什么新政能让静吧咖啡销量上涨那么多?”
宋玉莹这时也没在有什么顾虑大胆的说道:
“其实我只是把静吧以前的一个Bug给补上了而已。”
“Bug,什么Bug?”
我不解的问道。
宋玉莹说:“以前我们只是规定了,静吧会员点一杯咖啡可以无限续杯,但却没有规定这个权限的时效性。这就出现了Bug.”
我略微沉思便想通了其中的关窍,那个时候京吧刚推出这个政策的时候还是初秋时节。
并没有人会点上一杯咖啡在静吧坐一天的机会,可是随着寒冷的冬天的到来加上期末考试的临近,有更多的静吧会员为了避寒便会来静吧带上复习资料点一杯咖啡在这里坐上一天复习完这些需要背的资料。
这样就会造成本来静吧供小于求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
我想通这些以后看着宋玉莹问道: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静吧的座位不能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
宋玉莹点头道:“对啊,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觉察出来,还是和平提醒了我呢!”
宋玉莹并没有把所有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客观的把整个事件的经过说了出来。
马和平在一旁呵呵傻笑道:
“其实这不是我发现的问题的根源所在,而是有一天我一个我眼熟的静吧会员上午在来到静吧发现没有可以坐的位置后便离开了。
但是在他下午再次来到静吧的时候发现依然没有位置可坐的时候嘴里抱怨了一句话被我无意中听到了。”
听到马和平这么说我也对那位静吧的会员究竟抱怨了什么感到好奇。于是问马和平道:
“他抱怨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