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门西大街。
一辆解放卡车停在路边,李哲和李卫东兄弟二人走下车。
李卫东四周环视了一圈,“嘿,老二,这地儿不错啊,人来车往的,可比苏州胡同那边热闹多了。”
“地儿是不错,租金也不便宜呢。”李哲应了一声,径直走进了店里。
谭静雅、韩先进、闫红芳、王建军、正围坐在大堂的桌子旁说话。见李哲进来,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李老板。”
“都来了?坐下说。”李哲笑着招呼道,又指着旁边的李卫东说,“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哥,李卫东。”
李哲又给李卫东介绍:“这位是韩师傅,这位是闫师傅。这两位以前都是国营餐厅的大厨,做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手艺没得挑。”
李卫东笑着说道:“等以后有机会了,我一定好好尝尝两位师傅的厨艺。”
两位厨师也笑着跟李卫东打了招呼。
李哲转向一旁的谭静雅:“谭姐,你们谈得怎么样?两位师傅对于厨具设备、装修、桌椅板凳的购置有什么要求吗?”
谭静雅答道:“两位师傅觉得餐厅的面积扩大了一倍,那么吃饭高峰期点菜的客人多,就两名厨师可能忙不过来,咱们可能还要增加人手。”
这也是谭静雅之前担心的问题——一旦增加了店铺面积,那么增加的不仅仅是房租,其他各项成本都会相应增加。
李哲点点头,他之前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其实不光是厨师要增加,帮厨、服务员、杂工都会相应增加。但餐厅的定位如此,该花的还得花。
“餐厅的面积增大,确实需要增加人手。大家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向我推荐。”李哲也想在后厨安插自己的人,只是目前没想到合适的人选。
李哲继续说道:“后厨的厨具和设备,以两位师傅的意见为主。你们先列个购置的单子,回头我和谭姐商量商量。如果没问题,咱们就按单子上的买。”
韩先进点点头:“行,今儿个下午,我和闫师傅就一块列个购置清单。”
李哲用手指敲了敲面前的桌子,“这桌子哪来的?”他记得昨天店铺里没有桌子。
韩先进笑道,“我家正好闲着一张桌,我看着店里空荡荡的,连个放东西的地都没有,就搬来了。”
“您有心了。”李哲客套了一句,接着这个话题说:“桌椅板凳方面,两位是否有什么建议吗?”
这个问题李哲昨天跟谭静雅谈过,在他看来桌椅板凳不需要特别华丽,看起来简单、干净、素雅就行。
闫红芳说道:“李老板,我觉得大厅摆放方桌和长凳就行,可以自己找人打做,价格也更便宜一些。包间最好还是要购置一些八仙桌,会显得更有格调一些。”
韩先进附和道,“没错,我也是这样想的。”
李哲点点头,他确实想省钱,但也知道术业有专攻,有些钱能省,有些钱不能省……
李卫东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见他们越说越细,觉得没意思,就自己溜达着上了二楼。
他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这老二还真是个能折腾的,前些日子刚开的蔬菜店,现在又要跟人合伙开饭店。不过他也乐见其成,弟弟有本事,自己这个当哥哥的也能跟着沾光。
不说其他的,以后在餐厅蹭吃蹭喝是少不了的。
他在二楼转了一圈,站在窗户旁看着外面繁华的街道,暗道,真好啊!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在京城开家店……
“哥,想啥呢?”李哲不知何时也跟着上来了。
“没啥。”李卫东回过神,仿佛想起了什么,说道:“听建军说,前几天你带他吃了一顿川菜?又辣又好吃!”
“试菜,尝尝那两位厨师的手艺,咋的了?”
李卫东嘿嘿一笑:“下次试菜记得叫上我,我也想出一份力,帮你提提改善意见。”
李哲调侃道:“没问题,不过我们一般都是晚上试菜,到时候你可就走不了了。”
“你小子少拿这话点我。”李卫东是个恋家的,撇撇嘴,“大晚上吃辣的,难怪你和建军都上火了,该!”
“瞧你这话说的。要都像你这么想,那这餐厅晚上还开不开业了?光指着中午那顿饭,我不得赔钱吗?”李哲也不逗他了,笑着说道,“等下次试菜,不光叫你,把我嫂子跟爸妈都叫上,让他们都提提意见。”
试菜不可能只一次,而且人太少了真不行。
“嘿嘿,算你小子有良心。”李卫东搓了搓手,“对了,下个月发工资,我想兑换点外汇券,带着你嫂子在京城逛逛,买点稀罕物件。她上次来京城还是我俩结婚那会儿呢。”
李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行,这事我记下了。”李哲觉得,有这个想法的应该不止大哥一个人。
李卫东说道:“老二,你这店铺有些日子没用了,要不下午我晚点走,帮你拾掇拾掇?”
“现在不着急收拾。这铺子本身就是要装修的。我想让你回去问问爸和咱舅,咱村有没有人能干这活?门窗、墙壁都要重新修整,地面准备做成水磨石的。如果咱们村有人能干,那就让咱村的人来做;如果做不了,我赶紧找其他人。”
李卫东想了想:“我记得咱村好像有几个人在京城打工,就是干装修的。现在天冷了,估计也没活了。今儿回去我就去打听打听。”
随后,李哲又跟李卫东聊了一会儿,将店铺的装修要求、面积都告诉了对方。
下午,李卫东坐着解放卡车返回了大营村。
他刚想进大棚暖和暖和,走到3号大棚门口,就听到里面隐隐传来一阵哭泣声。
他掀开门帘进了大棚,见到父母和舅舅都围在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身旁。他媳妇儿正拍着姑娘的后背劝说着什么。
“念弟?你咋哭了?”
这个姑娘不是外人,正是他姨家的二表妹,念弟。
他姨家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大闺女马招娣、二闺女马念弟、小女儿马盼弟。马念弟正在镇上上高中,是个学习的苗子。
马来小站起身,将李卫东领了出去。
李卫东忍不住问道:“媳妇儿,念弟这是咋的了?”念弟不光是李卫东的表妹,也是马来小的堂妹。
马来小脸色有些难看:“还不是我那个偏心眼的叔叔!婶子肚子里有了个老四,他就只想着那个小的。昨天晚上告诉念弟,说高中学费太贵,让她过了年就退学。”
说到这儿,马来小就一肚子气:“我叔和我爸都是一个毛病,就盼着要个小子,就指望这小子了。我们这些闺女都是白捡的,花一分钱他们都觉得心疼。”
“诶,这事闹的。”李卫东也跟着叹了口气,小声问道,“咱舅是啥意思?”
马来道:“舅说了,只要念弟愿意上,他就供,高中的学费他掏了。娘也说了,这钱她也出一半。”
听到这话,李卫东心中感慨良多:农村供养一个高中生不容易,如果放在一年前,舅舅和母亲即便有心,也没有这个能力。
自家的孩子都管不过来,又怎么管别人家的孩子?
跟着老二干这几个月,大家都赚到钱了,不光生活条件改善了,也有能力帮助身边的人了。
……
365蔬菜店。
孙涛比往日来得早一些,早上六点就开门了。
今天是正式营业的第一天,昨晚孙涛失眠了,凌晨后才迷迷糊糊睡着……他心里挂着事,早上五点就醒了,简单洗漱吃了点东西,就赶到了蔬菜店开门。
虽然昨晚没休息好,但他精神很好,甚至显得有些亢奋。
六点多,三位理货大妈也来了,在孙涛的指挥下一起上货……其实昨天就提前准备好了,今天反而比往常理货的速度更快。
七点左右,一辆卡车停在了路边,孙涛一溜小跑迎了上去,“李哥,今儿个拉了多少反季节蔬菜?”
往日,反季节蔬菜都会提前卖完。昨天孙涛求了李哲很久,希望对方今儿个多发一些反季节蔬菜,免得第一天正式开业,反季节蔬菜就不够卖。
“放心吧,肯定比昨天多。其他的货都准备好了吗?”
“送肉的还没来呢,估计得再等会儿。我昨个又多订了十斤秦川杂交牛肉,我估摸着今儿个应该能卖完。”孙涛的语气颇为自信。
“行,你看着办吧。”孙涛是蔬菜店的店长,他有一定的决断能力,对李哲来说也是好事。
孙涛走到车厢后面帮着卸车,看到李卫东将几个菜筐搬到车厢尾部,菜筐比昨个多了两个。
搬下来的菜筐,他都会检查一下。
当掀开最后一个菜筐的时候,见到里面装了两个圆滚滚的绿皮瓜,他露出惊讶的神色:“西瓜!
李哥,你把西瓜也种出来了?”
李哲笑道:“今儿个咱们蔬菜店正式开业,总得有点不一样的商品不是。”
“嘿,真牛!”孙涛一挑大拇指,他着实没想到这蔬菜大棚连西瓜也能种。
这玩意可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