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公孙大娘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还隆重介绍了道观的新成员大黑——也就是昨天新提的那台豹8。

新提不到五个小时,这台车就从近一米的水中驶过,也算经受住了考验。

饭后,霍去病帮着收拾碗筷,然后跟着周易来到三清殿,摆上供品,插上香烛,最后拿出了柜子里锁着的八卦算盘。

“去病,跪在蒲团上向三清行礼,心中默念匈奴主力的位置,我来占卜。”

“遵命!”

霍去病跪下来,开始祈求匈奴主力的位置,周易将算盘平放,开始占卜具体的方位。

很快,结果就出现了,匈奴主力在霍去病所部的东北方向。

周易拿出西汉并州地图,对比卦象显示的方位,确定了匈奴主力在荒干河的源头附近,也就是现在的集宁西南方位。

霍去病看到这个位置,诧异的说道:

“听司马迁说,当时李广就想去荒干河源头寻找匈奴主力,但他们转了好几天,迷失了方向,最终没找到荒干河,反而差点进攻我们,最后去了西北方向。”

周易觉得这事儿就跟李广封侯一样,苦苦追寻一辈子,但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失之交臂……但凡多用点心,不那么狂妄自大,也不至于到死都没任何功绩。

历史上司马迁不遗余力的吹捧李广,把他拔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假如这次卫青在荒干河源头找到匈奴主力,那班师回朝时,李广大概率会弹劾司马迁透露自己的作战计划。

提出去荒干河源头的是他,结果因为没找到,被卫青摘了果子,李广那性格,是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到时候司马氏就可以跟陇西李氏过过招了,看看谁的控评能力强,谁更能引导舆论……两大家族联合,远没有两大家族对抗有利于大汉。

尤其是司马氏属于言官,一通弹劾下来,不知道李氏还能剩几个人掌权。

空出来的官职,这不就便宜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新贵了嘛,好事儿来着。

确定了匈奴主力的位置后,霍去病没有再停留,二话不说就要离开,周易对他说道:

“再带走三千个野猪矛头吧,这一战估计够用了,等你发动河西之战时,再支援一些。”

定襄北之战爆发于公元前123年,河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121年,还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到时候援助的物资会更多。

至于公元前122年为何没出征,是因为这一年爆发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长安多位官员被卷进去,刘彻平叛完毕,又册封了太子,算是休养生息了一年时间。

刘安死后,他门下的方士四处逃散,将做豆腐的办法带到了各地……当然,这个时期的豆腐还只是炼丹的副产品,汉朝百姓真正食用豆腐,至少要到东汉甚至两晋时期了。

霍去病把野猪矛头一箱箱搬到长生殿门口,向周易和公孙大娘一拱手,返回了西汉武帝世界。

他走后,周易接着搬砖,公孙大娘则是端着一盆水,认真把五菱和豹8擦了一遍,擦的时候还反复念叨:

“小白你放心,我们有了大黑也不会忘记你的,一些重要场合还得你参加才行……大黑你可不许欺负小白,它参与过好几场法事,三界有名。”

周易被这话逗得直乐,这是把车当宠物养了吗?

擦完车,公孙大娘听说周易在长生殿写了名字,跑过去看了看,然后这丫头动了歪心思,拿着签名笔悄悄来到小蓬莱,在小蓬莱正殿的供桌上,悄悄写下了西施的名字:

“小蓬莱是跳舞的地方,那我喊一个舞蹈大师过来很合理吧?就是不知道来的西施是多大年纪,希望比我小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当姐姐啦!”

屠龙少女暗戳戳的做完这些,来到财神殿前,看着忙碌的周易问道:

“道长,财神殿啥时候上梁啊?媚娘姐姐说上梁有糖吃,我还没吃过呢,想感受感受。”

周易说道:

“这个得再等等,大梁太重,纯人力抬的话,得需要很多人手。”

混元宫短时间内没法召集大量古代人,只能从功德上入手,等所有人的功德都达到一斤以上,建材会变得轻飘飘的,说不定靠纯人力就能把大梁安放到位。

搬完砖头,周易带着公孙大娘下山去镇上逛了逛,顺便带她去赵伟家蹭了一顿饭。

赵伟看到周易开着的豹8,立马将自己的豹5开过来做了对比,两款车都是方方正正的硬派越野,看起来很气派。

从酱菜厂赶过来吃饭的赵登科左看又看,打算年底也奖励自己一台豹子,具体是豹5还是豹8,就看厂里的效益了。

这边热热闹闹吃饭时,北宋哲宗世界,内城国子监附近。

经过几天的讨论,一元宫的奠基仪式终于要开始了。

从李格非在朝堂上提出修建一元宫之后,群臣就颇有微词,倒不是反对,主要是想凸显一下子自己在这件事中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是想刷存在感,也可能是想给一元仙长留下个深刻印象,反正他们就用宋朝文官的方式上蹿下跳的弹劾起了这件事。

嗯,虽然我们没促成一元宫的修建,但我们可以阻止这件事。

他们从劳民伤财、苛捐杂税、徭役繁多等角度弹劾,意欲阻止一元宫的修建,但赵煦早有应对。

弹劾用地时,经年不上朝的赵佶站突然出列,将他在内城那座紧挨着国子监的院落捐了出来。

弹劾劳民伤财时,一群王爷主动申请降低今年的开支,请求把钱财用在一元宫的修建上面,不够了就预支明年的。

至于徭役,这个更简单,赵佶直接砸钱,在一元宫干活儿的人,每天两百文现钱,技工翻倍……别说徭役了,哪怕禁军也对这个报酬颇为心动。

所有阻碍全都被赵煦预判到,甚至还提前做了布局,该说不说,这位皇帝真的有两把刷子,把朝臣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确认没法阻止后,群臣又立马调转枪口,表示要捐款捐物捐奴仆,前两天那雪片一样的奏折,仿佛是别人上奏的一般。

但这次,赵煦可没让他们如愿,以一元仙长乃皇家供奉为由,谢绝了群臣的捐献和赠予,整个一元宫从修建到后期的维护,全部由皇家支付。

动工奠基仪式搞得很排场,满朝文武全部出席,隔壁国子监也安排了学子进行观礼。

赵煦的銮驾来到之前,学子们熙熙攘攘乱作一团,李清照拎着拂尘,默默站在奠基仪式的供桌前等待。

正百无聊赖时,一个年轻学子来到李清照面前,躬身行了一礼:

“晚生赵明诚,可否有幸聆听桂花仙子的教诲?”

没穿越到混元宫前,李清照还是很吃这一套的,但现在,她看着赵明诚油腔滑调的样子,没由来的一阵反感:

“滚,再敢往我面前晃,一雷劈死你!”

为了防止赵明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李清照朗声对远处的一位官员喊道:

“赵挺之,不想绝后就看好你的孩子,否则等赵煦过来,你们全家就等着流放儋州吧!”

要是私底下,李清照自然不会直呼陛下的名讳,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她是代表一元仙长来的,神仙可不管你什么人间帝王不帝王的,直呼其名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而且李清照已经看透,一旦给这些人好脸色,他们就会求长生、求健康、求官运……人家神仙欠你的啊,凭啥你求啥就得满足你?

喊话之后,李清照掏出手机,旁若无人的玩起了连连看,赵挺之气鼓鼓的从人群中走出来,连踢带打的将儿子拉到一边,狠狠教训一顿。

其他准备套近乎的官员见状,齐齐后撤一步,然后用同情的眼神看着这对倒霉父子。

不看看啥场合就乱搭讪,现在舒服了吧?

当然,也有言官暗暗记下了李清照直呼陛下名讳的事,打算明天在朝会上弹劾李格非……之所以不现在提出来,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第三个被雷劈死的人。

没多久,赵煦在赵佶的陪同下来到现场,他身体很虚弱,走几步就想摔倒,还气喘吁吁的,但精神头还挺不错,尤其是见到李清照在玩手机,觉得非常新奇,很想接触一下。

来到供桌前,满朝文武和国子监的学子们,全都站好队形,赵煦拱手向李清照行了个道家礼仪:

“不知赵某是否有幸聆听一元仙长的教诲。”

李清照说道:

“应该有机会的,我家仙长对你印象不错,夸你有进取之心,还打算帮你治病……若你到了混元宫,莫要紧张,仙长是个很和善的人,擅长烹饪,我们都喜欢吃他做的饭。”

赵煦一脸神往的说道:

“希望赵某能尽快见到仙长。”

这时候,奠基仪式正式开始,赵煦领着文武百官拜天地,拜众神。

最后,赵煦对着供桌上的太极图跪下来,以道门弟子的身份磕头行礼,为大宋祈求国运。

磕头完毕,赵煦刚起身,他的身影就在百官的视线中,消失不见。

赵佶左看右看,急切的问道:

“我皇兄呢?”

李清照没想到自己的嘴巴这么灵,努力维持着仙子人设:

“被仙长请去喝茶了,诸位稍安勿躁,陛下去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