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孤凤栖凰 >  第422章 凰鸣北疆,风动龙城

太后薨了。

冷宫里残留着淡淡的药味,混合着衰败的气息,像一朵枯萎的花,散发着最后的余香。

林清梧站在那里,凤袍上的金丝凤凰仿佛欲展翅高飞,与这冷清的场景格格不入。

她看着地上那枚滚落的玉佩,莹润的玉质,雕琢着展翅的凤凰,与自己脖颈上佩戴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

太后临终前的话语,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她的心头。

她是谁?

她来自哪里?

这些疑问,在她踏入权力巅峰的此刻,显得格外突兀,又格外真实。

“我已是大胤的文相。” 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太后的回答,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宣告。

不管身世如何,她如今是大胤的摄政文相,她要守护的,是大胤的江山社稷。

她弯腰拾起玉佩,紧紧握在手中,冰凉的触感让她瞬间清醒。

她转身离开冷宫,凤袍曳地,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

北疆的风,凛冽如刀,卷起漫天飞雪。

林清梧裹紧了身上的狐裘,看着眼前连绵起伏的雪山,心中思绪万千。

“文道巡边”,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她此行北境,名为考察文教,实则暗查边将与异族勾结的证据。

沈砚之的密信,让她意识到,北境的局势,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

她手中握着沈砚之所炼制的“影墨笺”,这笺纸看似普通,实则浸染了特殊的墨汁,可以感应到隐藏的文字。

但她不敢轻易使用,这墨汁是以她的气血炼制而成,每一次使用,都会加重她的咳疾。

她掀开车帘,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沈砚之比她早三日抵达北境,以“烽火令”调动旧部,在城中布下天罗地网。

他故意放出风声,说她此行要考察“军中文治”,吓得那些心怀鬼胎的边将们个个如坐针毡,开始销毁证据。

林清梧抵达边关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借阅边关文卷。

浩如烟海的卷宗,看得人头昏眼花,但她却从中发现了一丝端倪。

一个叫李元的参军,在一篇名为《文道考绩簿》的策论中,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的军事策略,这个策略与“青鸾”残党的惯用手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清梧不动声色,命影卫暗中调查李元的背景,结果发现,他的父亲曾是“天机阁”的旧部。

“天机阁”,那可是前朝余孽的秘密组织!

好你个李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城外,猎猎旌旗迎风招展。

沈砚之设宴款待北境边将,觥筹交错间,暗流涌动。

他没有直接发难,而是借着酒令,让这些边将们一个个自曝其短。

酒过三巡,他突然亮出“烽火令”,当场指证两名边将与异族勾结的罪行。

人赃俱获,铁证如山,那两名边将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直接被沈砚之的旧部当场拿下。

好一出“请君入瓮”!林清梧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赞叹。

夜幕降临,北境的风雪更大了。

林清梧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龙城,心中一片平静。

“传令下去,明日城中设‘文道讲堂’,本相要亲自讲学。” 她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人,这……” 一旁的侍卫有些犹豫,“这讲堂,要召集哪些人?”

林清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当然是……所有读书人。”

北疆的晨曦,带着凛冽的寒意。

城中的“文道讲堂”内,却暖意融融。

林清梧一身素雅的青衫,端坐在讲台之上,侃侃而谈。

她讲的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圣贤之言,而是结合北境的风土人情,深入浅出地讲解治国安邦之道,听得台下众人如痴如醉。

“北境苦寒,民风彪悍,但百姓亦渴望安居乐业,渴望文化滋养。”林清梧的声音清澈而富有感染力,“文以载道,方能教化人心,安定边陲。”

她巧妙地将文治司密探安插在听众之中,这些密探乔装成普通的士子,一边听讲,一边暗中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

夜深了,风雪依旧呼啸。

林清梧回到自己的房间,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借着昏暗的烛光细细查看。

这张地图,是沈砚之亲手绘制,上面详细标注了北境的山川地貌、兵力部署以及各方势力的分布情况。

“北境,已非昔日边陲。”林清梧的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山脉河流,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但风暴,才刚开始。”沈砚之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林清梧将地图卷起,转身看向沈砚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突然,她目光一凝,落在地图边缘的一个不起眼的标记上。

那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形状像一只……鹰?

“这是什么?”林清梧指着那个符号,疑惑地问道。

沈砚之的脸色也微微一变,他伸手将地图拿过来,仔细端详了片刻,沉声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