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84章 圣人赐婚

立政殿内,武媚娘一边向库狄九娘问着话,一边打量着她,见她钟灵俊秀,谈吐不凡,兼且容貌秀丽,柔媚入骨,竟与年轻时的自己颇为神似,内心颇为喜爱。

一旁的五娘见妹妹与当今皇后言谈甚欢,毫不露怯,不由暗暗感叹,愈发觉得妹妹不是普通人。

这时,门外进来一名内侍,说圣人已过立政门。

武媚娘带着众人出去迎驾,接着圣驾后,众人进入屋中。

李治与武媚娘并坐凤榻,赐下座椅,让库狄九娘坐着说话。

李治打量了库狄九娘一眼,脸上露出惊异之色,转头朝武媚娘看了一眼。

“陛下是不是也觉得,她与妾身年轻时很像?”武媚娘道。

李治笑道:“朕的皇后从不见老,朕觉得她跟皇后现在也很像。”

武媚娘听李治夸赞,可见自己多年驻颜之苦,总算没有白费,心中欢喜。

库狄九娘笑道:“皇后殿下若是跟民女一起上街,只怕别人都会以为殿下是民女的妹妹呢。”

此话一出,五娘和唐平皆大吃一惊,把皇后比做自己妹妹,不想活了吗?

两人偷偷朝皇后看去,却见皇后面带笑容,不见怒色,含笑道:“你这丫头又在胡说了,吾比你大了快二十岁,最多做你姊姊还差不多。”

九娘笑道:“殿下不信的话,可以问问陛下啊。”

武媚娘侧头瞟了李治一眼,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李治顿时无语。

武媚娘的容貌皮肤,看起来确实只有二十多岁,但她气质成熟,典型的御姐女王范,威严十足,怎会被人当做妹妹?

“不错,媚娘你看起来,确实像九娘的妹妹。”李治为哄老婆开心,只好违心说道。

武媚娘凤眸中露出异彩,笑道:“陛下也来取笑妾身了。”

李治关心前线战事,咳了一声,正色道:“九娘,你说通晓前线之事,能否和朕说一下?”

九娘当即收起笑脸,道:“回陛下,妾身认为,前线战事,尽在我家阿郎掌握之中,三五日内,前线必传来大捷,陛下和殿下无须忧虑。”

“九娘,前线战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轻言妄论。”武媚娘提醒了一句。

九娘道:“妾身不敢妄言,阿郎出战之前,已将计划告诉妾身,根据眼下情况来看,我军已打下铁石堡,只因路途遥远,战事还未传回。”

李治微微皱眉,道:“你刚才说,裴卿将作战计划,都告诉你了?”

九娘道:“是的。”

李治心中顿时有几分不舒服,国家战略何等重要,裴行俭竟告诉一名女子。

转念一想,裴行俭一向行事有度,思虑周全,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难道是他有意为之?

李治摇了摇头,没有再深入去想,朝库狄九娘问:

“那你说说,裴卿之谋,到底如何安排?”

九娘道:“陛下想必也知道,阿郎让薛仁贵将军领兵七万,攻打铁石堡。自己只率领三万昭武军,阻击苍狼堡援军。”

李治点了点头,与武媚娘对视一眼。半个月前,两人就为此事讨论过一次。

当时的结论是,苍狼堡内的三支人马,各怀心思,很难齐心救援,故而裴行俭才敢用三万人马阻击。

“不错,朕确为此事困惑。”

九娘便将裴行俭的考量说了。

关于三支人马不团结的地方,李治和武媚娘都猜中了。

裴行俭安排一名突厥人,去找突厥兵主将乌质勒,并非劝他归降,而是用言语挑动,让他学会自保。

只要突厥人有私心,就不会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如此一来,吐火罗狼兵也会学他一样,只顾保全自身。

至于最后的圣盾军团,主将卡伦与白图不和,也不会热心救援。

如此一来,便可将三支人马全部拖住。

除此之外,裴行俭这番安排,还有两个目的。

第一,他用昭武军阻挡援军,会让敌人误判唐军实力,以为所有唐军,都是昭武军实力。

卡伦会因此轻视唐军,认为唐军仅凭七万人马想攻破破铁石堡,是痴心妄想。

卡伦有了这样一层考虑,就更不会急着去救援铁石堡,而是想办法吃掉裴行俭的三万援军。

裴行俭第二个目的,是针对铁石堡。

铁石堡被唐军猛攻之下,自然希望援军尽快抵达。

他们会觉得,自己已在对付唐军主力猛攻,苍狼堡十几万人马,不可能被剩下的唐军偏师阻挡。

然而现实是,援军迟迟不见踪影,铁石堡守军会怎么想?

十几万大军被唐军三四万人马挡住?

这不可能!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援军故意不来救他们。

这个猜测本就合理,因为白图与卡伦本就不合。

白图心中必定大骂卡伦,以为他想公报私仇,害死自己。

如此情况下,守军斗志必然不断降低,以薛仁贵之勇猛,若是还打不下铁石堡,那就不是大唐第一猛将了!

至于木鹿谷,裴行俭安排崔知辩亲自镇守,两万唐军据险而守,大食骑兵要想攻下,至少也要一两个月。

要知道,大食骑兵赶到木鹿谷时,唐军很可能已经打下铁石堡,根本不会给他们时间攻谷。

只要唐军回援木鹿谷,大食骑兵只有撤退。

木鹿谷内有唐军五万战马,只因吐火罗特殊地形,唐军放弃骑兵,改用步兵进攻。

等唐军撤回木鹿谷,便能用骑兵追击大食军队,大食人若是撤退慢了,很可能被唐军撵上。

所以这一战最少能打下铁石堡,全灭城中守军,至于能不能追击到大食骑兵,扩大战果,那就看运气了。

李治听到此处,终于放了心。

裴行俭的谋略,果然不令人失望。

“陛下,听了九娘的话,您可还有忧虑。”武媚娘给李治递了一杯茶。

李治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感叹道:“没有了。”

“九娘帮陛下去除忧虑,功劳不小,陛下该赏赐才是!”武媚娘为九娘请功。

李治看了九娘一眼,见她双眼发亮,一副期待表情,如此耿直坦荡的性子,确实令人易生好感。

“皇后觉得该如何赏赐?”李治问。

武媚娘道:“陛下有所不知,九娘本是库狄一族女子,只因经历坎坷,才给裴都护做了妾,未免委屈,陛下何不下恩旨,给裴都护纳一门继室?”

李治心中一动。

前阵子武媚娘就跟他提过,等吐火罗复国之后,就调裴行俭回京,再帮他选一门亲事。

武媚娘如此看重九娘,看来除了对她的喜爱,同样也有着自己的盘算。

李治想了想,道:“这样吧,等吐火罗战事结束,朕再下旨赐婚,让九娘与裴卿喜结良缘。”

九娘笑靥如花,起身叩首道:“妾身多谢陛下,多谢皇后殿下!”

唐平和五娘对视一眼,两人终于明白过来,九娘为何坚持要见皇帝一面。

原来图的就是裴行俭继室这个身份,还想让皇帝亲自做媒。

李治还有公务要处理,解了心头担忧,便离开了立政殿。

九娘本想与五娘、唐平一起告退,武媚娘却让唐平夫妻先离开了,单独将她留下,屏退下人。

等大厅中只剩她和武媚娘时,九娘察觉到氛围不对劲。

抬头一看,武媚娘目光灼灼的盯着她,凤目之中,尽是威严。

九娘刚才与武皇后打交道时,还觉得这位皇后性子温和,不像传言中那般狠辣果敢。

直到此时,她才知道传言不虚。

过了良久,武媚娘眯着眼道:“九娘,你可知罪?”

九娘心中一惊,扑通跪在地上,叩首道:“妾身有罪,请殿下责罚。”

武媚娘俯视着她:“那你说说,自己犯了何罪?”

九娘道:“妾身刚才把殿下比作妹妹,犯了大不敬之罪。”

武媚娘淡淡道:“吾身为国母,母仪天下,难道还容不下你些许玩笑?你犯的可不是什么大不敬之罪,而是欺君之罪!”

九娘心中一震,脸色变得苍白,欲要开口,话到嘴边,却难以成言。

“不想辩解吗?”

“妾身不敢在殿下面前辩解。”九娘将额头贴在地上。

武媚娘冷然道:“你刚才说那些计划,都是裴行俭告诉你的,你以为这些拙劣谎言,骗的过陛下和吾吗?”

九娘身躯微微颤抖,一言不发。

武媚娘道:“陛下没有拆穿你,是顾念裴行俭在前线有功,才不予追究。然而你这么做,会让陛下对裴行俭心存芥蒂,将来裴行俭很可能因此事,失去圣宠。”

九娘眼眶一热,泪如雨下,将地板叩得咚咚直响。

“九娘有罪,无颜再见将军,请皇后殿下赐死!”

武媚娘走过去把她扶了起来,见她额头红肿,显是真心知错了,轻轻道:“你且说说,为何这么做?”

九娘已被武媚娘拿捏住了,再不敢有任何隐瞒,哽咽道:“我曾劝过将军,让他打完吐火罗之后,辞去安西都护之职,请旨返回长安城。”

“你是怕他功高震主,被陛下猜忌?”武媚娘拉着她到榻上坐下。

九娘道:“是。”

武媚娘道:“他不听?”

九娘幽幽道:“将军说不喜朝堂争斗,更喜欢待在安西,守土保国,还想再替陛下开疆扩土。”

武媚娘点点头,道:“所以你自作主张,说裴行俭将军事计划告诉了你,将把柄主动呈给陛下。”

“你认为吐火罗之战后,裴行俭名声大震,会让陛下忌惮。到时候,陛下便可以此事为由头,将裴行俭调回长安。”

九娘点点头。

武媚娘接着道:“你又怕裴行俭因此事怪你,不肯再要你,所以又设法让吾和陛下给你赐婚。”

九娘头更低了,感觉自己一切心思,都瞒不过眼前这位皇后的眼睛。

武媚娘道:“你为保全裴行俭,自作主张,也不顾他想法。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事风格,倒与吾年轻时,颇为相似。”

九娘道:“妾身不敢与殿下相比。”

武媚娘话锋一转:“只不过,你胆子未免太大了些,竟敢把陛下和吾也算计进去。”

九娘低声道:“妾身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依靠您和陛下的权威。”

武媚娘扫了他一眼,道:“念在你也是一片深情,为自家郎君考虑,吾这次可以容你一次。可再有下次,吾决不轻饶,记下了吗?”

九娘赶忙跪下叩首:“妾身再也不敢了。”

武媚娘挥了挥手,道:“行了,你退下吧。”

九娘起身后,却不离去,咬着嘴唇,紧紧望着武媚娘。

武媚娘瞧她模样,知她还是在担心裴行俭,微笑道:“你且放心,陛下那边,我自会替你分说,不会让陛下对裴行俭心怀芥蒂。”

九娘大喜,又跪下磕了三个头,这才告退。

四日之后,安西果然传来捷报,说薛仁贵已打下铁石堡,尽灭守军,大食骑兵已仓皇北逃。

苍狼堡的大食军也全部撤走,狼兵退回都城,大食人似乎已放弃了吐火罗地区。

李治当即传旨,让内领卫护送西西斯、卑路斯、雪娘等人前往吐火罗。

只等薛裴二人打下吐火罗都城后,便扶持西西斯入主都城,成为吐火罗新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