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从四合院开始混日子 >  第216章 云爆弹

而陈平安本来就在工业部任职,军方并没有直接管辖他的权力,他可以避开军方的管理。一旦工业部内部有人对他虎视眈眈,意图针对他他的时候。

陈平安又拥有军方背景作为后盾,形成了一种交叉保护的局面。这让那些想要对付他的人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动手。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与军方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呢?

对于陈平安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工业部下属设有一些机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经常承担一些军事设备的研发工作。

而陈平安恰好是主管技术发展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算得上是这些研究所的直接领导。本身就跟军方打过交道。

只要陈平安能够通过这些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一些既简单又威力巨大的武器,自然就能引起军方的关注,从而顺利地与军方达成默契。

一旦与军方建立起稳固联系,陈平安就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多研发一些实用的武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他与军方的关系,还能为自己在工业部的地位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这是军方的武器研发也是政绩。

有了想法之后,陈平安便开始在脑海中飞速搜索,什么样的武器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呢?不仅如此,它还需要具备超越当前时代的强大威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陈平安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种名为云爆弹的武器上。

这种武器虽然体积小巧,但其威力却不容小觑,甚至被人们誉为“小型核弹”。

云爆弹的设计原理源自于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故。

例如,在煤厂和面粉厂等场所,煤粉和面粉在空气中形成悬浮状态,一旦遭遇意外触发,就会产生极其剧烈的爆炸。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开始对云爆弹进行研发设计。

云爆弹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这一研究并未取得最终的成果。

不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上有人重新提出利用这种原理来制造武器,云爆弹的理论也因此逐渐成熟起来。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人能够掌握与之相对应的技术。

然而,这对于陈平安来说却并非难事。事实上,他不仅对其背后的原理了如指掌,甚至据说他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已经足以支撑他自行设计出这一技术。

陈平安本人曾经深度参与了定海神针的研制工作,并且作为核心成员之一,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他设计云爆弹也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这个东西被设计出来,它将直接代表着全世界的领先水平。

而现在,实际上国外对于这一技术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不能确定实验室里是否已经有了成品,但至少从公开的资料来看,它仍然处于理论研究的状态。

如今,国内的火箭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果在此基础上稍作改装,将云爆弹装载其上,那么它必将成为一款威力惊人的远程攻击武器。

经过深思熟虑,陈平安毫不犹豫地选定了这个方案。

一旦确定目标,他便迅速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推演研发其相关资料之中。

首先,他以理论构建了整体框架,确保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配合。

接着,他挑选材料,触发方式,考虑到各种因素,力求达到最佳性能。

同时,他还精心设计了保险装置、这玩意儿威力巨大,保险装置尤为重要,否则储存运输都会有问题,这样可以确保整个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陈平安江所有的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设计并整理完毕。

完成云爆弹的设计方案后,陈平安并未满足于此。

他找来火箭炮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当然成品找到的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设计图纸和方案。

现在已经列装了63式火箭炮的图纸并没有拿到。作为现在用途最广的主力攻击武器,其图纸受到严格的管控。

陈平安想看也得打申请,不过这东西对于陈平来说完全没有技术难度,花了一个小时就推导出了所有的技术明细。打申请看图纸什么的,太麻烦了,没那个必要去浪费时间。

紧接着,陈平安根据云爆弹的需求,对整个结构进行了全面的重新改装。

通过优化结构、调整参数更换燃料配方等一系列操作,使得这款武器不仅拥有更快的速度,还能达到更远的射程。远超原本的8km射程,大疆的恐怖的20km。

陈平安还设想了一下效果,只要形成覆盖式攻击。说真的,威力绝对是恐怖的。

它也将成为目前国内列装的最强的攻击型武器。本来陈平安还想给他加上红外制导,远程遥控的功能,不过目前技术条件达不到,单单一个芯片就没办法解决,只能遗憾放弃。

设计完成之后,陈平安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开始对整个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工作。

经过不断的推演,他深入研究每个环节,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并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他成功地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

经过多次的反复验证,陈平安终于完成了对整个设计的优化。现在的组织不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运行,而且其威力也比以前更加强大了。

完成图纸设计之后,陈平安带着图纸去找部长汇报工作。

部长是军人出身,多年打仗自然清楚一件好的武器的重要性。

部长虽然不懂技术,看过陈平安的描述,语重心长地说:“平安,我们当年打仗武器弹药不足,吃了不少苦头啊!要是当时有这样的武器,多少战友就不用牺牲了。”

得到部长的支持,陈平安开始挑选合适的生产单位负责生产样品,一旦成功再与军方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