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是高加林用英语化解危机,现在是用流利的口语进行商务会谈,他的英语水平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即使不懂的人也能听出来她的水平远在**喜之上,有他在根本就用不着翻译。鲁道夫用狐疑的口气继续说道:“年轻人,我很想知道就你们目前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高加林知道这个时候征求郑家父子的意见只能让气氛更尴尬,他看了郑必成一眼,郑必成冲他点了点头,示意让他根据自己的想法继续说下去,得到郑必成的肯定后说道:“你目前看到的工厂只是一部分,在乡村我们还有三个中型养鸡场,这个和肉联厂都是一体的。用一句伟人的话来说,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整合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
看到这个年轻人侃侃而谈,鲁道夫连说了三句“very good”。在他多年异国考察中,发现一个几百人的企业让一个年轻人当家实属罕见。鲁道夫扭过脸问**喜这个发言的年轻人是谁?**喜说道:“这是我们的高厂长。”
**喜存心使坏,他故意把那个“副”字去掉,造成高加林喧宾夺主的恶劣影响。他斜着眼睛看到郑家父子,正因为不知道高加林和这个鲁道夫说些什么而烦躁。等到该总结的时间,郑立新提醒高加林要如实把刚才交流的内容翻译出来。高加林说完,郑少甫气得半边脸都歪了,真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他爷俩起早贪黑刚挣了几个钱,被高加林一通胡吹还得去贷款。
郑必成看出了郑家父子的心事,宽慰他们说:“我十分同意高副厂长的意见,现在经济形势发展迅速,必须有魄力有胆识,不能两只眼睛只盯着鞋尖看,这次欧洲客人的到访,不光是肉联厂的事,还是我们县经济发展的关键,你们不但要把眼光放到国内,更要走上世界,要放长远。杜副市长非常关注肉联厂的发展,如果有什么困难,我的办公室大门对你们永远敞开!”
开完会考察团和厂里领导一一告别,鲁道夫握着高加林的手说:“米斯特高,我看好你,你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年轻干部!好好干,将来我们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
高加林用英语回答,**喜把鲁道夫的话又翻译给大家听,在一旁的郑立新几次想去和鲁道夫握手,见鲁道夫和高加林谈的正投机,不好意思打断,再听到鲁道夫夸奖高加林的话,郑立新脸上很平静,心里却像打翻了醋瓶子。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这小子居然把别人的光芒挡得严严实实,长此以往,外人眼里估计只有高加林,而不知道他郑立新算哪一棵葱。
在一旁的郑少甫见儿子尴尬的站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厚着脸皮打着哈哈横插到二人中间,用手握住鲁道夫的手,说道:“十分感谢鲁先生啊,为了发展中国经济,千里迢迢来到大西北,十分感谢。”
鲁道夫感觉十分诧异,出于礼貌对郑少甫点头微笑,由于这一手比较突然,**喜听到郑少甫叫鲁道夫为鲁先生,感觉十分好笑,猛然之间不知道如何翻译了。
高加林见状急忙替**喜解围,然后他把鲁道夫又领到略显无趣的郑立新面前,介绍道:“鲁道夫先生,这才是肉联厂的主人,这是我的上司,郑立新先生,他老成持重,是一个实干家,我们厂这个烂摊子,是他一手把企业推上科学管理的轨道上。”
鲁道夫看着面前的这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感觉近期的中国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开启了新局面,突然之间很多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他用蹩脚的中国话说道:“密斯特郑,你们太厉害了,还有密斯特高,有希望。以前我总认为中国是一个老人,现在我感觉中国年轻起来了。”
送出大门口的时候,郑必成再三强调,对于鲁道夫的意见一定要认真落实,把白肉生产搞上去,下午他就会代表县政府和鲁道夫签订框架协议。
郑家父子沉默不语,都看着高加林,心想你吹出的牛只有你自己能牵回来,高加林说道:“郑书记请放心,我心里有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