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督公 >  第13章杀伐果断

永宁元年。

三月十五。

京畿北百里外武威县,东接漕运码头,西扼北疆陆路要冲,南控京都官道,正是大雍京营北六卫驻扎之地。

天蒙蒙亮。

镇武卫什长王大头从军帐爬起来,连打带踹唤醒麾下兵卒。

“快快快,校场发饷,去晚了没得领。”

京营已经半年没发饷,上个月王大头遵从马校尉吩咐,抗拒日常操练,乱哄哄呼喊“不发饷、就地躺”!

本以为会遭到责罚,王大头担惊受怕几日,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

自那之后,操练就有一日没一日的厮混。

兵卒穿上衣衫,正要披上外甲,王大头说道:“上边传令,领饷不要带兵甲。”

其中缘由想不清楚,不过谁没事穿甲带刀去领军饷,有的拿就不错了。

一行七人急匆匆赶去校场,原本王大头麾下应有两伍十人,由于半年不发饷,甭管真病假病退伍两个。

至于另一个名叫顾宁的兵卒,王大头从来没见过。

其他什长麾下多多少少有类似情形,短短半年时间,镇武卫就从三日一操变成一旬一操,兵卒数目锐减千余。

路上遇到许许多多赶去领饷的兵卒,王大头见到上司百夫长,主动领着麾下跟在身后。

由什到百,由百到千。人一到万,无边无沿。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镇奋耀扬显骁六武卫,数万余兵卒汇聚校场。

六道旌旗矗立前方,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王大头搭眼眺望,密密麻麻的人头直至天边,隐隐约约看到一座丈许高台,上面似是坐着人。

忽然。

一道身影凌空飞来,隔数丈落下又跃起,手中拎着颗血淋淋头颅。

“镇武卫校尉马原贪墨军饷七千八百两,证据确凿,判斩立决,以儆效尤!”

“镇武卫校尉马原贪墨军饷……”

来人说话精细尖锐,显然是宫里边的太监,声音却是极其响亮震耳,连续呼喊数十遍方才停歇。

王大头听到马校尉斩首,原本心生愤怒,平日里马校尉待麾下尚可,不打不骂,至多帮他盖盖房子种种田地。

当听到贪墨数额时,顿时由怒转恨。

难怪半年不发饷,尽是让这厮贪墨了去!

不知从哪里传来呼喊声“杀得好、杀得好”,王大头忍不住忍着高呼,很快就响彻云霄。

校场前方。

李平安身穿大红官袍,端坐高台上,俯视下方六卫将军。

这些人个个气息浑厚,真气高强,放在江湖能纵横一方,闯出不小名号,然而与宫里老太监们相差甚远。

一是功法差距,《莲花宝典》乃速成神功,二是修炼时长,太监无军务家务俗务等等烦恼,得空就打坐练功。

此时御马监上下二百余太监,除少数留在宫中当值,其余尽数调来校场。

高台下左右站成两列将京营悍将包围,哪个敢轻举妄动,地上无头尸骸就是前车之鉴。

方才马原仗着张家背景,指着李平安鼻子骂:“什么时候京营轮到阉人来耍威风!”

下一瞬,剑气扫过脖颈,夏公公拎着马原头颅传首镇武卫。

至于马原具体贪墨多少银子,李平安不清楚,绝对不止八千两,抄家多出几倍都有可能,但是这个数目刚刚好。

太少难以激起兵卒怒火,太多了譬如五万两十万两,远远超出兵卒认知、想象,效果不增反降。

李平安冷声道:“还有哪个不服本提督?”

众将军、参将面色阴晴不定,心底暗自叫苦,后悔不该脱离军营来领饷,若是在营里,振臂一呼就能汇聚成百上千亲信。

造反不至于,却也避免任人鱼肉。

“很好,咱家开始点名了。”

李平安见众人沉默,从袖口摸出张纸,说话声尖细阴冷:“奋武卫参将常宇是哪个?”

无需常宇站出来,众同僚已经齐齐望去。

常宇上前两步,躬身道:“末将常宇,参见都统大人。”

李平安似笑非笑的问道:“常将军有没有贪墨军饷?”

常宇摇头道:“末将精忠报国,从未有苛待军卒。”

李平安幽幽说道:“那常将军儿子买花魁的银子从何而来?”

“这……”

常宇心思电转,正要寻理由狡辩,忽然感觉脖颈发凉,随后头颅骨碌碌滚落在地。

李平安挥挥手,一名老太监拎着常宇头颅,去奋武卫宣扬罪名。

很快。

奋武卫呼声震天,这回不是叫“杀得好”,而是“陛下圣明”!

下层军官以及兵卒中不乏聪明人,自然看出李平安在作秀、在排除异己,然而他们不在乎,只要杀贪官污吏就跟着叫好。

至于喊什么口号,全凭安排在其中的探子引导。

李平安继续点名:“扬武卫游击将军曹英是哪个?”

曹英面色一白,双腿颤颤巍巍的出列,走到高台前竟然噗通跪下:“小的拜见都统大人。”

李平安目露鄙夷,什么骄兵悍将,生死关头一样腿软。

“老实告诉咱家,贪墨多少银子?”

曹英苦着脸回道:“都统饶命,小的只贪了几千两,而且都是军中惯例,从未多拿过一分。”

“哼,什么狗屁惯例!”

李平安呵斥道:“咱家早就听说过,军中有诸如吃空、虚冒、克扣、瞒报等等惯例,与贪墨何异?”

曹英连连叩首求饶,李平安挥挥手,两名太监封住他丹田真气,押到扬武卫前斩首示众。

余下将军见此情形,忍不住上前几步。

一是同仇敌忾,众人看不起太监,二是以“惯例”论罪,在场之人大多都该斩首。

镇武卫副将张慎思开口道:“都统大人,曹将军为国征战,流血三升不止,如此下场是否苛待了?”

李平安反问道:“张将军以为如何?”

张慎思心下一惊,自己并未报过姓名,显然死太监早就暗中调查过,好在自己姓张,谅他也不敢翻脸。

“我等求见陛下,请陛下圣裁!”

李平安摇头道:“陛下日理万机,岂是你想见就见,不过张将军放心,咱家会把你名字放在奏折上。”

“什么意思?”

张慎思下意识运转真气,试着逃回镇武卫军阵,鼓动麾下闹出乱子,趁机逃离校场。

回到镇北王府,定能保住性命。

一名老太监出现在张慎思背后,手掌浮现淡金光芒,重重印在后心位置。

噗!

张慎思口吐鲜血,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眼看着两名太监过来,连忙扯着嗓子高喊。

“我是太妃侄子,我叔叔是镇北王,你不能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