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督公 >  第3章御马提督

未时。

百官从勤政殿鱼贯而出。

年岁大的忙不迭迈动脚步,宫外等候的家仆有准备吃食,年轻力壮的尚能抗住,忍着饥饿维持官仪。

先皇时大多辰时散朝,至多不过午时。

自永宁帝正式登基,就从未有过午时前散朝。

陛下时刻将“祖宗基业、不敢懈怠”八个字挂嘴上,大事小事都要过问,稍有疑虑就要百官解释清楚。

偏偏百官无可反驳,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勤政、仁德的好皇帝啊!

此时。

偏殿书房。

永宁帝留下四位辅政大臣议事。

“镇北军、平西军请饷的奏折已经留中半月,后面还有静海卫、定南卫,年中亦要发饷,此事不能再拖了!”

永宁帝说完,环视一遭,最后落在张尚书身上:“张爱卿,你可有解决之策?”

张尚书沉声道:“启禀陛下,粮饷向来由户部调拨,兵部只是协管发放。”

永宁帝目光看向袁阁老,他内阁统领六部,清楚知晓内里情形。

“启禀陛下,国库存银不足百万两,凑一凑勉强可以发放镇北、平西两军,静海卫、定南卫可拖延至夏税之后。”

袁阁老话音一转:“然而所有银两用于军饷,无力发放百官薪俸,必然生出风波……”

永宁帝皱眉道:“按照以往惯例,此事该如何处置?”

“加税!”

张尚书抢答道:“遵先皇旧制,以防饷、预征、加派等名目,收取额外税银用于开支。”

袁阁老当即反对道:“陛下,先皇时已加税二十三种,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下去,恐有民变!”

张尚书冷声道:“袁大人这话什么意思?先皇尸骨未寒,你便要说穷兵黩武么?”

“匹夫信口雌黄,焉知民变之害?”

“本官出身军旅就是匹夫,总好过某些人躲在京都,享受着四方将士浴血奋战换来的军功。”

成亲王与卢尚书沉默不语,冷眼看着二人争吵,军饷、税银之事牵扯过重,陛下不问绝不沾揽。

永宁帝无奈挥挥手,命二人停下争辩。

“袁爱卿与张爱卿都是忠贞体国,军饷要发,税不能再加,内阁、六部商议后拟个折子呈上来。”

“遵旨。”

袁阁老瞥了眼张尚书,吵架对骂不是本官强项,待回到内阁六部,定让这厮领教为官之道。

成亲王适时禀报道:“陛下,京营已经欠饷半年,军心略有浮动。”

永宁帝诧异道:“怎么会欠饷如此之久?”

袁阁老回答道:“先皇在时,命户部优先边军粮饷,一年前京营半数发放,半年前暂且停了。”

永宁帝眉头紧皱,登基前国朝鼎盛,朝堂没有任何问题,登基之后各种症结都爆发出来。

“此事一并交由内阁商议。”

“遵旨!”

……

这日。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圆公公领着麾下前呼后拥来到慈宁宫,刚到门外就眉头微皱,原本中年太监换成两个年轻太监。

看面相有些熟悉,一时想不起名字。

陛下吩咐圆公公洒扫慈宁宫,趁着安排差事的机会,拉拢了几个坤宁宫旧人做暗桩。

譬如宫门口站岗通禀的太监,看似不起眼,却能知晓哪些人拜见过太后。又或者整理衣衫的宫女、开路引路的清道太监,可以知晓太后穿衣、行程。

掌握太后衣食住行,其中好处自不必多说。

圆公公还未上前问话,门口两个太监躬身上前:“小喻子、小孟子拜见圆公公。”

“原来是你俩。”

圆公公恍然,几年前在贡品司查贪见过他俩,后来拜入小安子麾下做干儿。

“劳烦通禀一声,咱家来传陛下口谕。”

“圆公公稍等。”

小喻子先与干爹说过,再向太后通禀,回来领着圆公公一行人走进慈宁宫。

圆公公走路轻盈无声,袖袍衣角似冻结般安稳,唯有双目不着痕迹的左右瞥,仔细观察当差的太监。

果然不出预料,先前布置的暗桩全都不见,换上不知从哪里拉拢、调换来的太监。

坤宁宫旧人剩下不到三成,大多做的都是洒扫修剪之类的杂役差事。

“宫中传言小安子在冷宫得了楚公公教导、传承,看来所言非虚,否则哪来这么多人手!”

圆公公目光微凝,时隔多年,再次将安公公平等以视。

咱们可是一屋同寝、一锅吃饭的亲兄弟!

来到正殿门外。

圆公公收敛心神,恭恭敬敬三叩九拜:“奴婢拜见太后……”

“平身。”

周太后惯会慈眉善目待人,唤圆公公进来问话:“陛下有何旨意?”

圆公公躬身进屋,只扫了一眼就摸清状况,李平安与荣公公侍奉太后左右,几个老嬷嬷只能在边边角角侍候。

宫中素有“一尺一品”的潜规则,看太后跟前站位,圆公公顿时知晓安公公已经将坤宁宫旧人收拾干净。

留下几个老嬷嬷,大抵是维持太后念旧、宽厚颜面。

“启禀太后。”

圆公公身子陡然笔直,朗声道:“陛下口谕……”

殿中太监宫女尽数跪下,周太后从凤椅上站起,微微躬着身子。

“擢升安公公御马监提督,执掌御马饲养、训练,保障出行、仪仗所需!”

圆公公说完立刻躬下身子:“启禀太后,陛下特意说过,安公公仍是慈宁宫总管,无需另外调任。”

“如此甚好,哀家可离不开小安子侍候。”

周太后微微颔首,心底松了口气,当下慈宁宫最是倚仗小安子,忠心孝顺有手段。

那几个旧人老嬷嬷太不济事,方才册封太后不久,不说好生当差,竟然敢顶着慈宁宫名头,四下仗势欺人、收敛金银。

幸好小楚子留下不少可靠人手,否则凭白让慈庆宫看了笑话。

李平安收银子了么,当然也收了,不然这总管太监岂不是白当了,只是没人敢在太后面前告黑状。

接旨后没有起身,跪着转了个方向,真气运转至双眸,硬生生挤出几滴眼泪。

“圣命不可违,奴婢难以随时侍奉左右,太后娘娘您切记准时用膳安寝,晚间咱下值就立刻过来守夜。娘娘近些日在佛前抄经,奴婢瞧着烛影晃眼,特意去贡品司取了软烟罗纱罩……”

周太后甚是感动,亲自将李平安扶起来。

“小安子,哀家昨儿夜里梦见先帝了,他说用人不疑,慈宁宫中你最是忠心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