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收视率低了怎么办?也就是说,具体要怎么撤广告呢?”

“很简单,就是按照合同来具体操作,比如,如果你们选择提前支付,那么,播放之后不如预期,你们就主动申请撤销广告投放,我们就根据比例来进行退款。

如果选择分步支付,那么也可以选择之前支付的资金消耗光了,自然就撤掉广告了,也可以选择干脆早早撤销,那么,我们也给你们返款。”

“那要是收视率高了怎么加投呢?”

“这就要从一开始说了,每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前我们都会做一番分析,会分割出‘重点’的时间段,就是说,这些时间段的收视率可能会比其他时段高,而各位也可以在招商的时候,对这些高时段进行出价,当然是价高者得之。

如果在播出之后,收视率超出预期,特别是剧中高收视率时段更超出预期,那么,各位就可以选择加投,当然的,之前招商会高价标下的朋友,会有优先权。”

还真别说,这么一听确实是大家都不吃亏。

马寻的方案可以说相当的详细了,但,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细节。

与会的可都是业内人士,一旦开始谈细节,大家都来了精神。

“那么,技术方面呢?”

“这个其实简单,我们电视台有能力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剧集的收视率变化。”

“数据呢?这个数据就看电视台的吗?”

果然,能来参加会议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圈外人绝对不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但,在这个圈子里,这个问题可太关键了。

“实时数据当然以我们电视台为主,而最终数据的依据,我们将会综合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的数据,如果出入较大,广告费也会出现变更,具体的细节可以合同中体现。”

第三方的数据,这听上去好像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现在我们国内电视的收视率市场,还真就是只认第三方数据。

首先,要明白收视率是什么?

钱!

所以,不能由电视台自己来定收视率,因为没准你们作假呢。

可是,第三方就值得完全信任吗?或者,凭什么第三方来做?

就好像那个所谓央视索福瑞,挂着个央视的名头,可那真的就是央视吗?

不就是一个国外的公司嘛。

为什么不找其他的机构?

于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了权力。

总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马寻回答了一部分,而剩下的一部分,就是那句‘合同细节’了。

我们可以谈嘛。

但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电视台自己是可以轻易的监控实时收视率数据的。

这个技术真的是一点儿都不难,甚至多年后,网络跟电视台打通了,网友都可以去一些做数据监控的网站看实时收视率变化。

马寻还关注过几个,做这种收视率实时数据直播的博主呢。

这类博主可轻松了,就是把某网站的数据拿过来,然后就会有很多粉丝盯着看,粉丝们很关心这些的嘛。

自家艺人在数据上表现的优秀不优秀,某某对家黑自担,那就用这些数据来反击,等等吧。

话说回来,马寻给出的这一套方案。

其实就是后来的方案。

十几年后,一部电视剧播出了,是火是凉,其实就看广告数量就能知道个大概。

有些个剧,吹的牛很大,可没播多久,广告跑的一个不剩。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绝对凉了。

有的就反之,越播广告越多,特别是,正看到关键的时候,突然给你来一段广告。

最可气的是,有些广告还是剧中主角穿着戏装拍的,让观众一时间都很迷惑。

比如仙侠剧,几位仙尊正在斗法,突然间大家开始说起空调、洗面奶什么的啦。

闹心不闹心!

但,这个手法就是马寻刚刚所提到的,在开播前就分割出高收视时段。

这其实也不难,还不是剧情的开端发展**结局,咱们重点抓**,这就应该是收视率高点嘛。

总之,这一套方案,从技术到数据支持,以及各个方面。

都是相当优秀的,可操作性极高,而且,各位国内广告人一听……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撤’!

那有些戏,确实是雷声大雨点小,播着播着观众跑光了。

马寻这个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规避了这个风险。

这对广告主跟代理而言,实在是一个重大利好。

那么……现在开始吧!

“接下来,《神探狄仁杰》的广告招商正式开始……”

重头戏来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马寻的意思,就是拿这部电视剧做个试验。

如果这部戏的表现好,这个新模式就肯定大行其道了。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这部《神探狄仁杰》的‘素质’了。

这部戏到底如何呢?

马寻接着就进行了介绍,可一开口,就让咱们广告圈内的这些大咖都是一愣。

“这部戏,我以750万购入,所以,其制作成本应该不会超过600万……”

啊?

在这种招商会上介绍电视剧的制作成本,这是必须的,但,一般来说都会往高了吹。

好,就算是咱们不往高了吹,咱们做个诚实的人。

但你也不用说了750万之后,又来个不超过600万吧?

过于诚实了吧!

其实,这种招商会数据虚假一点儿,根本不是事儿,甚至,很多人并不看这些。就说这里的广告界大咖,看的还不是湖南台这块招牌,还有马寻你这位娱乐圈大老板的过往战绩嘛!

不过,你既然这么说了,那就600万吧。

台下很多人在窃窃私语,马寻诚实不诚实,咱们可以放一边。

现在就当600万制作的一部戏,那么,就广告投放来说,应该是多少呢?

1200万?

翻一倍,这应该差不多了。

马寻这边接着就把高收视时段,还有普通收视时段等等给分出来。

那么,这就……

“1800万!所有时段!”

啊?

等会儿,不是翻一倍就差不多了吗?

怎么开场就翻了三倍!

你们不守规矩!

“2000万!所有时段!”

“1000万!高时段!”

“1500万高时段!”

“2200万!所有时段!”

有点儿乱,时段的出价跟总时段混一起了,但还好,总体趋势非常的棒。

马寻也是犯了经验不足的毛病,毕竟,这个模式他也是第一次搞嘛。

下次,就应该每一个分段单独的拿出来竞价!

算了,这次就先这样……

“2500万!”

“2700万……”

好家伙,这喊价越发的疯狂了!

……

同一时间,京城。

王家兄弟以及几位老板,现在围在一台电话旁。

《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的广告招商,也牵动着他们的心。

啊这……为何如此关心?

别说孙冬海跟白大庆了,就连张鑫鸣、秦宏这些家伙都来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

知己知彼嘛。

但实际上,这帮家伙藏着什么心思,王家兄弟心里是清楚的很。

孙冬海跟白大庆应该是为了未来的战斗。

可张鑫鸣等人那就不一定了。

没准,他们觉得马寻的那个法子好,干脆倒过去了呢。

这年头,谁跟钱有仇啊。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这《神探狄仁杰》到底能拍出多少钱了。

要是钱少……

“来了来了!”

电话那头着急忙慌的,他们的卧底显然有些慌乱。

“快点儿说吧。”

王家老二都等不及了,这也是许多老板的呼声。

那头卧底用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那个马寻说了,这部戏成本600万,然后,然后……”

“你快点儿啊!”这次换老大来催。

“3600万……就是整个的,马寻给分了三个时段……”

卧底后面那些话已经不重要了。

3600万?成本600万?

6倍!

关键是,这也不是马寻方面制作出来戏,只是马寻买的。

这样的一部戏,就让广告圈的这些家伙心甘情愿的花6倍的钱?!

什么新模式啊,这简直是超级模式!

众老板都有些发傻。

那孙冬海不甘心呀,当即来了一句。

“那帮家伙都是看着马寻的面子!”

这个解释还行,可很快就被打脸了。

那边卧底给解释了一番马寻的这个‘新模式’……

这边一听,懂了!

能拍出这么高的价,原因就是……

“戏不行可以撤!”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

新模式听上去好像会降低广告商以及代理们的投入,但实际上……因为有保底呀,有风险规避呀。

投呗!

当然了,别人肯定不行,必须得马寻才可以!

就不说马寻之前的战绩多么辉煌了,就说他现在。

他跑不了的!

他这边还有好几部戏要播呢。

所以,广告大咖们根本不担心他毁约,不担心戏要是真的收视率不行,他赖账不还钱!

反过来,如果这部戏一旦成了……

那这个钱不就值了嘛!

这就是马寻说过的对赌嘛。

王家兄弟也是恍然大悟。

但,眼下不能纠结马寻那边的情况了。

“我们得搞我们的!”

“对!有道理!”

“招商会赶紧搞起来。”

对呀,《大唐双龙传》这部戏……我们不能在招商这个事儿上输给马寻!

不然的话,岂不是让马寻这个新模式成了嘛!

于是乎,孙冬海、白大庆,包括王家兄弟他们干脆一起去了浙台。

必须要说,他们的实力也很强。

而且,圈内人脉非常的丰富,本身也是搞过很多年了。

但是,在招商会开始之前,就有老友跟他们聊了。

“我说王哥,你们这边不学一下?”

“学什么?”

“学人家马寻呀,搞个保底或者规避风险的法子呀。”

王家兄弟听到这话,直接脸色大变!

效果已经出来了,马寻那个新模式的影响力已经产生了!

但,他们不能学呀!

于是乎,只好硬着头皮搞这个招商会了。

结果,吭哧瘪肚的搞了个3000来万。

而且,他们还开了不少优惠条件。

可还是不如那3600万来的猛!

原因,各位广告大咖也都说了。

你们这边没有保底,我们投钱当然要多多考虑了。

好家伙!

还没开打,《大唐双龙传》就输了一手?

王家兄弟跟孙冬海等人当然不会认输。

而且,孙冬海这货也有依仗。

“就这部戏,制作非常精良,投资比那个《神探狄仁杰》高多了!我们不可能输!”

孙冬海这话有道理,他这次也不是搞一部阿猫阿狗的垃圾剧就来打的。

这《大唐双龙传》绝对是TVB的重头戏,而且,之前还有央视参与,后来浙台还加入。

总之,这部戏绝对不差!

可就在王家兄弟、孙冬海这帮老板等着这部电视剧在收视率上打赢《神探狄仁杰》的时候。

香港方面出了一些消息……

“劲爆!胡定辛大骂杨怡!”

“胡杨二人结怨就因《大唐双龙传》!”

“据传,大陆拍戏阶段,有人耍大牌……”

这部戏还没播呢,那边黑料先出来了?

当然了,在香港这部戏已经播了。

所以,现在才出这些黑料,都算是香港媒体工作不力了。

如此这般……

正式的大战还没开打呢,《大唐双龙传》已经输了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