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多线叙事的结构,其实刚到的电影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过比较经典的作品,而且是林枫非常喜欢的银河印象出品。
那就是韦佳辉导演在1997年上映的《一个字头的诞生》。
这部作品绝对是华语电影多线叙事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品,并且是港岛黑色荒诞犯罪片领域应用多线叙事的先锋和经典代表。
《一个字头的诞生》是极具代表性和开创性的杰作。
而且,它更以结构驱动主题、大胆的实验精神、强烈的黑色荒诞风格以及高超的技术(伪长镜头),在犯罪类型片领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华语电影多线叙事的表现力和深度。
它在大陆类型片导演系统引入多线叙事之前,已是港岛影坛一部成熟、前卫且影响深远的典范。
不过,那部电影可能太超前,也可能是“皮肉”的表现力不足,总之成绩不算太好,无法在当时众多的港片中脱颖而出。
但是《疯狂的石头》不同,它黑色幽默的表现形式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被年轻观众所接受。
不仅如此,这一世的宁昊更加成熟,拍摄时可利用的资源更不是前世可比,对于前世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多线叙事的处理上还不够成熟,前期部分情节的剪辑略显生硬,导致一些观众在理解剧情时出现困难等问题都有很大改进。
加上宁昊擅长的方言台词的巧妙运用,让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都是观众自发的行为。
《疯狂的石头》在2003年12月,这个没有什么特别高质量电影上映的档期,从上映的第一天,就在票房上展现了燎原之势。
观影人群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纷纷对这部电影展现出强烈的好奇,成群结队地往电影院里跑。
而天恩传媒也适时地推波助澜,和控制盗版的流出,让这部电影在这个贺岁档,成为了断崖领先的存在。
这其中就体现出了永远院线的好处,尤其是控制盗版方面。
天恩的策略也很简单,最早的一个星期,电影拷贝只铺排到自家能够控制的川省天恩院线和广省天恩珠江院线,其他院线是无法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
之后,才逐步向京城的中影天星院线、京城春秋和新盈联等天恩院线公司有股份的院线铺开,最后才是其他院线。
当然,沪海联合院线肯定是最后上映的。
这么做,虽然会在前期的票房收割中损失很多观众,但是有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将盗版的时间控制到了十天。
是的,这部电影上映十天后,网络上、街边音响店才出现了盗版光盘。
要知道,哪怕是被张为平想尽各种办法严防死守的《英雄》,对盗版的防备时间只有区区的3天而已。
因此,电影上映的前十天,由于没有盗版,上映的院线不多,导致了每家影院的上座率特别高,一些好的时段,好的影院,上座率甚至能达到80%以上。
也就是意味着除了前两三排外,整个影院都是满座的。
同时,这也促进了两家院线在当地观众中的口碑,毕竟人无我有就是牛逼。
就这样,《疯狂的石头》在前十天,靠着第一周的两条院线和后三天的五条院线的放映规模,竟然活生生地在国内这个贺岁档,撕下了2760万的票房。
别小看这个成绩,这个成绩是电影只用十天,几乎只用两条院线拿回来的,更向圈内人证明了,视界集团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在,只是用自己的资源就能让一部电影盈利。
与此同时,林枫也结束了《蝙蝠侠》与诺兰他们的剪辑规划,剩下的工作由剪辑师完成,诺兰全程参与。
而林枫呢,则继续做他的甩手掌柜。
这时的林枫正从两对球中艰难地起身。
昨天是平安夜,刚刚结束《情敌复仇战》拍摄的三女,齐齐来到了林枫家,与林枫切磋了一晚上的武艺,最后还是在伊娃·格林的求饶声中结束。
不过詹妮弗·康纳利还要带着林枫的礼物回家看老公,无法过夜,留下来的就是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和伊娃·格林。
林枫起来后,边吃早餐,边看今天的报纸。
《当幸福来敲门》已经上映半个月,虽然只拿到了一周的冠军(周末三天加第二周工作日四天),第二周就将票房冠军丢了,只获得第二。
不过整部电影的票房走势相当平稳,一直保持着档期的第二名的票房收割速度。
截止至昨天的平安夜,《当幸福来敲门》的票房几乎破亿,来到了9841万美元,圣诞节的今天,也许就在林枫吃早午餐的当下,电影已经破亿了。
就在林枫刚刚吃完早午餐时,电话响了,这是国内的长途。
林枫看了看墙上的闹钟,好莱坞将近10点,也就是说京城此刻是凌晨1点半左右。
“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吗?”林枫接起电话来。
“林导,刚刚我们跟两家院线签订了股份买卖意向。”
张达军的声音在电话中响起。
林枫皱着眉头,再次看向闹钟,确认现在确实是将近10点。
“你们是凌晨签意向的?那么好的兴致?”
电话那头听到林枫的问话,有些尴尬道:“今天两家的代表来京,我招待他们,下半场结束后就直接在意向书上签了字。”
也怪张达军太兴奋,直接就给林枫打了电话,要是等上班时间,洛杉矶傍晚再打多好,失策失策。
“张达军,我警告你,正常的招待可以,千万不要给老子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林枫没有先问签意向的情况,直接先警告张达军。
当然,这里主要是强调“度”的问题,并非说不允许什么上半场,下半场的,在国内做生意,怎么可能少的了这些。
听到张达军连连在电话里保证,保证他带去的是正规场所,林枫都懒得揭穿他话中隐藏意思,要不是林枫前世也是小老板出身,对这些深有以后,说不定还真信了他的邪。
不过这不是重点,林枫问出了这通电话的关键:“意向如何?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