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皇帝双眸微眯,目光在李慕和李耀身上来回转了转,最后落在了李耀身上。

“你大哥说他没有怨言,看来有怨言的是你喽?”

一股凉意瞬间从李耀的脚底板直接冲向天灵感,吓得他浑身一颤,连忙不停磕头。

“臣没有,臣不敢。”

李慕一脸气愤。

“二弟,你在家里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是说这件事就是薛家所为,还鼓励我来找陛下讨个公道。

怎么你现在又不承认了呢?”

李耀吓得脸色惨白,恨不得跳起来捂住李慕的嘴,让他不能再吐出一个字。

该死的李慕!

他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大哥!”

李耀慌乱地打断李慕,“我只是心疼可儿惊马受了惊吓,想为可儿讨一个公道。

并没有说一定是薛家所为,大哥你曲解了我的意思。”

李慕皱眉,一副费解的模样。

“是这样吗?先前我说这件事不是薛家所为的时候,你们不是都不信吗?”

李耀气得倒仰,却不得不咬着牙辩解。

“没.....没有不信,大哥你理解错了。”

李慕哦了一声。

“这么说你也认同可儿的说法?以后不会再劝我去找薛家讨回公道了吧?”

他什么时候听过李南柯的说法?

李耀咬牙切齿,恨不得跳起来给李慕两拳。

偏偏当着皇帝和朝中大臣的面,他不敢,只能生生忍下这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不会了。”

李慕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模样,朝着皇帝再次行礼。

“臣弟糊涂,对于市井传言时常听风就是雨,臣身为长兄,没有教育好弟弟,让陛下见笑了。”

李耀气得险些呕出一口血来。

该死的,李慕这是公然在陛下面前诋毁他!

他想辩解一二,却不知该从何处辩解。

现在他已经察觉到自己进殿说的那番话不妥,加上他不知道之前殿内发生了什么,所以只能强忍着怒气,不敢再随意说话。

皇帝被李慕的话勾起了好奇心。

“福安县主相信她惊马的事不是薛家所为?据朕所知,不是已经有了人证吗?她为何如此笃定?”

李慕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皇帝口中的福安县主就是自家闺女。

不由嘿嘿一笑,“小女说陛下是最公正不过的人,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

御史台上放了那么多封奏折,若此事真是薛家所为,陛下定然早就下旨处置了。

陛下没处置,那就说明这件事不是薛家做的,其中另有隐情!”

皇帝听了这番话,不由龙心大悦。

没有证据,只是因为相信他这个皇帝,所以就下了结论。

“你家那小丫头就这么相信朕不会偏袒?”

李慕重重点头,随即又茫然眨眨眼。

“难道陛下不能相信吗?”

皇帝愣了下,随即忍不住发出一连串的笑声。

“哈哈哈哈,当然能信!”

李慕拍了拍胸脯,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陛下可是天下人的君父,若是陛下都不可信,那天下谁还可信?”

“哈哈哈哈,说得好!”

皇帝的笑容越发灿烂。

一旁跪着的李耀气得一口气梗在胸口,上不去又下不来。

该死的李慕,无耻至极!

他怎么可以拍陛下的马屁?

还拍得如此流畅!

赵鸿脸色同样不好看,本以为李慕被叫进宫,一定会受尽奚落,嘲讽,最后被赶出大庆殿。

谁知道他竟然靠拍马屁让皇帝开怀大笑!

真是.......

他怎么就没想到陛下竟然吃这招?

皇帝这一笑,殿内的气氛松快了两分。

左相趁机上前建言,“陛下,虽然李耀刚才说了几句糊涂话,但他在治水方面确实有才干。

既然人已经召了进来,不妨听听他对于汴河治理与改道的想法。”

皇帝笑容微敛,淡淡扫了李耀一眼,轻轻嗯了一声。

左相连忙朝李耀使了个眼色。

“李二公子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将你有关治理汴河的设想禀报陛下。”

李耀定了定心神,连忙将方才的事先丢在脑后。

他这次是有备而来,一定会让陛下对他刮目相看!

李耀从怀里掏出一幅汴河的舆图,在大殿内展开,然后指着图上蜿蜒的河道。

“诸位请看,这汴河自西而来,过了汴京段呈九曲回肠之势,不仅弯道多,而且走势复杂。

每年汛期一到,沿岸田舍常遭水患,只陛下登基这六年,汴河就先后发过四次水灾。

先后三次加固过河堤,耗费银钱三十万两,而水灾更是造成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众人听得纷纷点头,就连皇帝神色也逐渐凝重起来。

因为李耀说的是实情。

他能说出这番话,可见是确实做足了功课来的。

皇帝声音缓和了两分,示意李耀。

“继续往下说。”

李耀察觉到皇帝语气的变化,心中暗自得意。

自从父亲说了要为他竞争都水使者一职后,他先后翻阅了不少有关治水的书籍,做了不少功课。

陛下听完他的建议,一定会完全忘记李慕那几句马屁,认为李慕不堪大用!

李耀自信地挺直了腰板,接着说:“臣认为要解决汴河水患多,而且还要为挖掘火油腾出河道,最好的方式就是裁弯取直。”

“哦?如何裁弯取直?”

李耀用手在舆图上画出一条线。

“陛下请看,这里是白堤口,汴河就是从这里开始九曲回肠的,所以臣建议从这儿往南挖。

将那边的洼地全都挖通,一直挖到曹家堤口,如此以来,整条河道都成了直的。

如此以来,不仅可以让原本的河道干涸,可以挖掘火油,另外,原本的河道狭窄处常有淤泥堵塞,且弯道处逆流难行,导致漕运不畅。

整条河道变直后,整个漕运也会十分顺畅!”

李耀话音一落,朝中不少大臣纷纷赞同。

“这个主意不错,若真成了,河道不仅直了,还能加宽加深,就可以防水灾了。”

“最主要的是漕运以后会更加顺畅。”

“臣觉得李二公子这个建议可行!”

“臣附议!”

一时间不少大臣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李耀。

李耀眼中不由快速闪过一抹得意之色。

这时,殿内忽然传来扑哧一声笑,格外突兀,瞬间让殿内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