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284章 踩雷

九宫靶没分出胜负,不过李世民在兴头上,不愿意就这么结束,遂指挥宫人将九宫靶往后挪了五十步。

李承乾顿了一顿,第二次目测距离,没有五点二的视力,可以直接出局了。

“承乾,你先来。”

李承乾没有推辞,拉弓射出去一箭。

这个距离,这把弓只要能拉开,箭能飞过去,视力没问题,经过训练,射中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不错!”

李世民微微点头,这个箭术,勉强能看,他紧随其后拉弓射出去一箭。

一轮比试下来,没有分出胜负,李世民有些不甘心,吩咐道:“再往后挪五十步。”

这个距离,李承乾暗暗摇头,五点三的视力他有,更重的弓他拉不开,强行拉开害怕伤了韧带,还是算了。

“臣认输。”

李世民十分无语,看向李承乾的目光恨铁不成钢:“都还没有比,你认什么输?”

李承乾苦笑:“父亲,这个距离,臣拉不开更重的弓。”

才刚开始,李承乾这就打退堂鼓了,李世民顿觉没意思很。

“你还是回去批奏疏,武事不适合你。”

李承乾道:“您这就是偏见,臣抗议!”

“抗议无效!”

李世民抬手打发了宫人,他们父子日常斗嘴成了习惯,不好将李承乾憋坏了。

“朕的承乾在未来,也不知过得好不好。”

李承乾道:“眼下这个局面,他回来太子之位绝对稳,您猜一下他过得好不好?”

李世民丢了个白眼给李承乾,道:“所以,你回来了,说明你在那边过得不好?”

“臣也不想回来,可这边有象儿和觉儿,臣舍不得儿子。”

李世民笑笑:“只是舍不得儿子,难道朕对你不好?没良心的兔崽子,真是白疼你一场了。”

“疼到我被逼的疯疯癫癫,死的不明不白,扑朔迷离?”

李世民:……

“回两仪殿批奏疏,你这么懒散的太子,朕还是第一次见。”

李承乾都气笑了,直接掀起了皇帝的老底:“贞观六年,谁去的九成宫,从三月份玩儿到八月份的是谁?臣要不去九成宫接您,您打算什么回长安?贞观八,又是谁去九成宫,从三月份玩儿到九月份,臣要不去接您,您是不是打算玩儿到冬至日祭天再回来?”

事实真相在此,宛如一巴掌直接抡到李世民脸上,李世民有些尴尬,轻咳两声。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朕好歹是你的父亲,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再说了,能让你监国,这样说明朕看重你。”

“看重臣?”

李承乾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贞观六年,臣辛苦监国大半年,一点错处没有,结果是李泰先完成了加冠加元服,成亲,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您的看重就是在宗法上扇臣一巴掌?在朝廷上踹臣一脚?

贞观八年,母亲生育衡山伤了身子,臣为母亲造佛像。大半年监国,毫无疏漏,请您参加佛像落成仪式,您不仅没给臣这个面子,还封了青雀为雍州牧,您可真是太看重臣了,看重到把臣踩到泥巴里,做您的太子,臣可真是太荣幸了。”

言罢,李承乾直接拂袖而去。

“承乾,承乾……”

李世民一连喊了两句,李承乾丝毫没有回头的意思。

越想越气,只有撸老虎能让他安静。回东宫换上朝服,命侍从套了马车。

青春没有售价,马车直达卫国公府。

李靖看看天色,一度怀疑自己看错了,一般来说,这个时间太子不会出门。

李承乾目标十分直接,废话不多说,抱着白老虎就是一顿撸,又在李靖府上用了饭,等到饭局结束,天色已经很晚。

歇在李靖府上,只怕言官议论,李承乾一番思索过后,吩咐侍从将马车赶往国舅府。

权万纪逮着房玄龄和李恪刷存在感,害死张蕴古,咋不见权万纪弹劾长孙无忌?于志宁、孔颍达对他重拳出击,李治娶小妈也没见于志宁、孔颍达、杜正伦说一个字。

这就是大部分言官的写照,欺软怕硬,表面还要装出一副大公无私,为天下苍生献身的伟岸。

李靖弹劾一下可以,但是长孙无忌,稍微有点儿脑子的都知道,贞观皇帝不倒台,长孙国舅的地位就无人可以撼动。

马车突然被拦住了,李承乾心中泛起不好的预感,他这是又要被刺杀了?没那么倒霉吧?

“奴婢阿难拜见少主。”

李承乾掀开帘子,颔首回礼。

“张翁,您怎么来了?”

张阿难笑呵呵的回答:“陛下让奴婢过来的,怕殿下来不及时间,宫门下钥。太子宿在宫外,叫人知道了,终归是不好听。”

李承乾笑了一笑,该说一句皇帝贴心吗?

“有劳张翁走这一趟,拿去喝几盏茶不成敬意。”

话音未落,鱼敬之塞了一个鼓鼓的荷包过去。

合理的外快捞一捞是可以的,张阿难不是第一次收李承乾的钱,脸上笑意更深。

宫门已经下钥,但张阿难是御前的人,又有皇帝令符,打开宫门轻而易举。

李承乾下了马车,不禁在想,夜开宫门,这要是在宋朝,碰上司马光,都不敢想皇帝会不会被骂到想要提刀砍人?

显德殿灯火通明,不出意外,皇帝在里面,李承乾心里说不出的烦躁。

“你也太随着性子了,朕不叫阿难一路跟着,你预备怎么办?露宿街头?”

李承乾道:“住舅父家里。”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要纠结过去,你只需要知道,那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李承乾暗暗吐槽:李泰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想再来一次,也开不了。李治倒是可以抬出来,不过他不可能做冤大头,留在长安做苦力监国。

“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还这么小气,跟个小孩子似的,一点都不稳重。”

李承乾道:“您大气,怎么还逮着魏师傅挤兑?臣不稳重,一言不合,满朝大臣变着花样哄的到底是谁?”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