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无事,众人在沿途客栈休整几日后,终于抵达红城。
城门口,守城士兵看到周桐一行人披甲带刀,立刻警觉地上前盘问。领头的门卫目光在众人腰间的官刀上停留片刻,又仔细打量了周桐的穿着,态度顿时恭敬了几分:"这位大人,不知..."
周桐上前一步,和气道:"劳烦通报师爷或曹大人,就说桃城县令周桐前来拜访。"
门卫闻言一惊,连忙拱手:"周大人稍候,小的这就去通报。"转身又对手下吩咐:"快给大人们备茶歇脚!"
不到半个时辰,曹政便穿着官服匆匆赶来,老远就拱手笑道:"周老弟!怎的也不提前捎个信?"
周桐还礼:"曹老哥,这不是一得了好东西就赶来了嘛。"
"快快进城!"曹政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老地方,我过来的时都安排好了,老地方,悦来客栈。这几日雨水多,周老弟路上辛苦了吧?"
二人并肩入城,周桐注意到曹政不时与街边商贩打招呼,卖豆腐的老妪、挑担的货郎都熟稔地唤他"曹大人"。
"曹老哥现在在百姓中威望不小啊。"周桐打趣道。
曹政连连摆手:"哪比得上周老弟治下的桃城?我听人说你现在修的路,马车跑起来都不带颠的?"
"没办法,"周桐望着街道两旁林立的商铺,"等上面来人视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路。要是坑坑洼洼的,这好心情可就没了。"
"高明!"曹政抚掌,"又跟老弟学了一招。"
转过街角,悦来客栈的招牌已然在望。曹政压低声音:"这次...小聚?"
周桐会意点头:"就咱哥俩喝点,我还得赶回去盯着修路呢。"
小二早已备好雅间,推开雕花木窗,整条繁华街市尽收眼底。周桐望着熙攘的人流。
"红城果然热闹。"周桐望着窗外熙攘的人流,不禁感叹。
小桃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眨着眼睛问道:"少爷,我就住你这间啦?"
周桐无奈点头:"没大没小的。"又嘱咐道,"午饭先随便吃点,少爷我去给你赚点银子。肚子留些空,晚些带你去吃好的。"
"好!"小桃欢快地应着,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周桐整了整衣冠,带着老王走出房间。曹政已在门外等候,见他出来便笑道:"周老弟放心,手下弟兄们都安排妥当了,好酒好菜管够。"
"有劳曹老哥。"周桐拱手。
"走,醉仙居,老位置。"曹政做了个请的手势,身后跟着的王禄连忙上前行礼。
周桐笑着打招呼:"王差爷,好久不见啊。"
王禄受宠若惊,连连作揖:"周大人折煞小人了。"
醉仙居雅间内,四菜一汤已备好,一壶陈年花雕散发着醇香。周桐浅酌一口,赞道:"还是红城的酒够味。"
曹政笑道:"周老弟喜欢,走时多带几坛回去。"
"那敢情好。"周桐笑着应下,随即正色道,"这次来,还给曹老哥带了件礼物。"示意老王取出布包。
实则他心里其实有些打鼓:这剑自拿到手还未细看过,但相信自己的好叔叔是不会坑自己的。
老王恭敬地捧出一个长条布包。曹政接过,缓缓解开——
一柄古朴长剑显露出来。剑鞘乌木制成,镶嵌着暗纹铜饰;剑柄缠着深青色丝绳,尾端悬着一枚白玉坠子。
曹政"铮"地拔剑出鞘,寒光乍现。剑身如秋水般澄澈,刃口雪花纹路清晰可见,轻轻一挥便有剑吟。
"这..."曹政爱不释手,声音都有些发颤,"周老弟当真赠我?"
周桐含笑点头:"收下吧。待用完饭,咱们去试试剑。"
曹政激动得连连称好,连面前的佳肴都顾不上动筷了。
饭毕,曹政迫不及待地起身:"周老弟,不如到我府上试剑?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周桐笑着应允。二人并肩走在红城街头,沿街商铺飘来的香气让周桐频频侧目。
"红城的小吃当真是一绝。"周桐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街边摊铺:
东首的"陈记酥油饼"摊前,金黄的饼子在平锅上滋滋作响,老师傅用铁铲轻巧一翻,露出烤得恰到好处的焦脆底面。
隔壁"张氏糖坊"的展台上,琥珀色的麦芽糖拉出晶莹的丝线,老师傅正用竹签绞着糖画;对街的"老孙家卤煮"大锅里,卤汁翻滚着暗红色的泡泡,肥肠、豆干在浓汤中沉浮,八角桂皮的香气老远就能闻到。
"等会儿定要好好尝尝。"周桐咽了咽口水。
曹政大笑:"何须等会儿?"转头对王禄道,"还不快去都安排送到悦来客栈!顺带把醉仙居的十坛'玉壶春'也一并给周老弟装上!"
王禄连忙拱手:"属下这就去办!"
王禄刚转身要走,周桐突然叫住他:"王差爷且慢。送完东西后,烦请找我的人把那两辆马车也带到府上。"他顿了顿,笑道,"若是不认路,还劳烦王差爷带一带。"
王禄连忙应下:"大人放心,小人一定办妥。"
曹政好奇地凑近:"周老弟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
周桐神秘一笑:"老哥莫急,待会儿便知。咱们先试剑去。"
"好!好!"曹政抚掌大笑,亲自在前引路。
穿过几条繁华的街巷,一座青砖灰瓦的宅院出现在眼前。从外观上看,曹府并不奢华,门楣上只简单挂着"曹宅"二字匾额,但飞檐斗拱的做工极为考究,处处透着内敛的底蕴。
推开朱漆大门,里面却别有洞天。绕过影壁,只见庭院深深,假山流水错落有致。青石板路两侧栽着名贵花木,虽不张扬,却处处显露出主人的品味。
曹政带着周桐和老王来到后院练武场。他迫不及待地拔出宝剑,先是对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桩轻轻一挥。
"嚓"的一声轻响,木桩应声而断,切口平整如镜。
"好锋利的剑!"曹政赞叹道,随即走向一块青石。他深吸一口气,运足腕力斜劈而下。
"铮——"金石交击之声过后,青石被削去一角,而剑刃丝毫未损。
曹政爱惜地抚摸着剑身,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真是一把绝世好剑啊!周老弟这份礼太重了!"
二人正说话间,忽闻环佩叮当。只见一位端庄妇人携着两名少年郎缓步而来。曹政连忙招手:"夫人来得正好,快见过周大人。"
那妇人约莫三十出头,身着藕荷色襦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钗,行礼时姿态娴雅:"妾身见过周大人。"声音如清泉击石。
身后两名少年,大的约莫十五六岁,小的不过十二三岁,皆着儒衫,恭敬作揖。
那长子目光却被曹政手中宝剑所引,忍不住道:"父亲,此剑..."话未说完便觉失礼,连忙噤声。
曹政轻斥:"贵客在此,怎可失礼?"转向周桐道,"这是犬子曹文、曹武。"又对二子道,"这位便是为父常提起的桃城县令周大人。"
周桐正欲还礼,忽见曹政疑惑看来:"周老弟方才似有话要说?"
周桐轻笑,执手作揖:"实不相瞒,上回与曹兄相见时虚报了年岁。其实..."他顿了顿,用古语道,"在下虚度二十春秋耳。"(古语:虚度廿载)
那长子曹文闻言,眼中顿时迸出光彩,竟不顾礼数上前一步:"原来周大人弱冠之年便已主政一方!父亲常说大人..."
曹文忽觉失态,连忙退后三步,整衣冠,双手交叠,拇指相扣,行了个标准的"叉手礼"——左手紧握右手拇指,右手四指直伸,躬身至膝:"晚生失礼了。久闻大人筑路兴学、惠泽百姓,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周桐肃然还礼。他先将右手压左手拇指相扣,继而左手覆于右手之上,行了个标准的"天揖礼"——这是士大夫见平辈之礼,却对少年用了尊称:"曹公子谬赞了。令尊治理红城,方是吾辈楷模。"直身时又笑道,"若公子喜爱此剑,待周某下次来红城,定当为公子捎带一柄。"
曹文大喜,正要行大礼,却被曹政扶住。少年只得再次叉手,这回腰弯得更深:"晚生拜谢大人厚赐!"
周桐含笑目送妇人携二子离去。只见那妇人临去时又转身福了一礼,步履轻盈却不失端庄,显是深谙进退之仪。
待院中只剩二人,曹政忽正色长揖:"周老弟,为兄一直未曾好好谢过你。"
周桐连忙扶住:"曹兄这是作甚?不过一柄剑罢了..."
"非是为此。"曹政摇头,眼中竟有些湿润,"上回老弟来红城时那番话,说'为官者当以民为子',又说'治家如治国'..."他指了指方才家人离去的方向,"回去后我照着改了,如今文儿他娘终于肯与我同桌用膳,两个孩子也敢在我面前说笑了。"
周桐见他连胡须都在微颤,不禁莞尔:"曹兄如今父慈子孝,可喜可贺。"
"都是托老弟的福。"曹政抹了把脸,忽又精神焕发,"来来来,带你看个好东西!"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我这些年收藏的兵器,连知府大人都没看过!"
周桐挑眉:"哦?那可得开开眼。"转头唤道,"老王,一起瞧瞧去!"
三人穿过几重月洞门,但见曹政从腰间取出一把黄铜钥匙,打开了西厢房的重锁。推门瞬间,尘封的松木香混着防潮的樟脑味扑面而来。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满室刀枪剑戟上洒下斑驳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