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刘邦他那看似无忧无虑的游侠生活,在34岁的那一年迎来了结束。】
【公元前223年,这时的刘邦已经34岁了,在好友萧何的建议下,刘邦他报考了亭长的选拔考试。】
【经过刘邦的一番努力后,刘邦他才成功得到了那亭长之位。】
【刘邦他在成为亭长长后,可生活习性仍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各种事情都是让萧何来给他擦的屁。】
【公元前220年】
【刘邦的未来老丈人吕公因为在老家得罪人,举家搬至沛县!】
【刚巧那时的吕太公和沛县县令的关系还算不错,于是就主持着为吕公一家举办一场乔迁宴,邀请附近街坊来吃饭。】
【有这种能够蹭饭的机会,怎么能够少得了刘邦呢?】
【于是刘邦他就空着手大摇大摆的来到门口,相当硬气的在随礼单上写下了1万贺钱!】
【这这份无中生有的底气,刘邦他成功张吕太公的女儿吕雉给拐回了家。】
【至于吕太公为什么会将宝贝女儿,嫁给刘邦这个一无所有亭长?这或许就只有天知道了!】
【数年后,刘邦奉命前往骊山押送徭役,结果出发没几天,徭役就已经跑了一大半。】
【如此之多的徭役逃走,刘邦他的结局肯定是人头落地!】
【于是刘邦他选择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所有徭役都给放了!】
【刘邦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带着这些原本要去参加徭役的百姓,竟然知道就落草为寇了。】
【在登上芒砀山的那一刻,刘邦他的人生就成功走到了新的篇章!】
…………
秦国
“这刘邦的谋反,竟然是被寡人的大秦所逼迫的?”
“因为徭役的逃亡,那刘邦就只能落得了一个落草为寇的结局!”
“天幕是想要借此告诉寡人,这一切都是大秦的自作自受吗?”
“寡人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那隋朝灭亡也跟这徭役有关系……”
看到刘邦这落草为寇的理由时,嬴政整个人明显是愣住了。
他有想过刘邦各种起义谋反的理由,可他没有想到这刘邦的谋反,竟然是被大秦给逼的。
按照秦朝律法,如果徭役丢失太多,那刘邦他是要被处斩的!
所以刘邦他是为了不被处斩,所以才选择起义的这条道路。
某种角度上来看,刘邦算是被大秦给活生生逼反的。
如果大秦不需要那么多摇役的话。
那刘邦他是不是就不会沦落到落草为寇的这一步?是不是也就没有后续的汉朝了?
而且嬴政他要是没记错的话
先前那隋朝灭亡的众多理由中,其中一项就是因为死去徭役太多了。
…………
楚汉时期
“暴秦的暴政,不知道是害死了多少人!”
“若不是那暴秦的自作自受,又怎么可能会墙倒众人推!”
“这天下到头来无论归谁,这秦朝都该灭亡,秦朝已经不该存在了!”
“逼的那些百姓都落草为寇,逼的那陈胜吴广都只能用起义来谋求一条活路了!”
项羽见到天幕上的内容后,也回想起了自己之所以要选择起义的原因。
一方面是为了要给楚国报仇,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天下百姓早就苦暴秦已久。
天下的这些百姓中,有几个是不希望秦朝灭亡的?
甚至都不要说是项羽他们这些楚国贵族了,就连那些秦国百姓都希望秦朝灭亡了。
说到底,这一切也都是因为秦朝的自作自受才导致的结局。
若不是因为徭役和种种的暴政,他们又哪里来的机会能够推翻?
…………
汉朝
“得之萧何,乃吾一大幸事啊!”
“若是没有萧何的话,是绝对不会有乃公的今天的!”
“如果不是你的话,乃公怕还是一个游侠,怎么可能会去当那亭长?”
“无论是在沛县的时候,还是在争夺这天下的时候,萧何都是帮了朕的大忙!”
“萧何啊,你就是乃公的第一大功臣,你就是乃公最得力的大臣!”
看着天幕上的这些内容,刘邦他就将目光望向了大殿中的萧何。
刘邦他所说出的这番话,可以说完全就是发自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的这一生中,萧何绝对算得上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存在
如果没有萧何对他的帮助,刘邦认为自己十有**是不会有今天这一日的。
无论是从自己成为庭长,还是自己落草为寇,还是自己争夺天下时的那些后勤之事。
在这些事情中,萧何他绝对都是立下过大功的存在。
如果没有萧何的话,刘邦认为自己绝对不会是那项羽的存在,哪怕是有韩信张良二人相助。
“陛下过奖了,臣怕是要承受不起!”
“能够夺得天下,最关键的还是靠陛下您!”
面对刘邦的这番夸奖,萧何他则是选择连忙摆手。
在萧何看来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有刘邦的存在。
如果没有刘邦的话,他们这些人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估计也没办法夺得天下!
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替代,但唯独刘邦不能被替代。
…………
三国
季汉
“高祖皇帝在五十岁时才正式起兵,而备如今才多少岁,远远没有五十!”
“这一切如今都还来得及,吾也有机会重新匡扶汉室,重振汉家天下!”
“备也要效仿当年的高祖皇帝,效仿世祖皇帝之举!”
之前的那些种种内容下来,刘备他的信心其实是颇受打击的。
认为自己恐怕终身都无法实现匡扶汉室,复兴汉家天下的理想了。
在看到这天幕上的内容时,刘备心中却又燃起了几分希望。
刘邦在四五十岁都能做到的事情,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