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和亲公主之北狄 >  第33章 故簪

落英殿的秋阳暖得像层薄纱,桑宁正翻晒着母亲留下的旧物。一只雕花木箱里,除了几件大周的宫装,还压着个不起眼的锦袋,里面装着支青玉簪,簪头雕着南楚特有的并蒂山茶,与贺斯辰送她的那支并蒂花簪,竟有七分相似。

“这簪子……”桑宁指尖抚过簪头的纹路,忽然想起幼时母亲总在月下摩挲它,嘴里哼着支听不懂的小调,调子婉转,带着南楚水乡的柔意。

“在看什么?”贺斯辰走进来,手里提着串刚摘的草莓,颗颗红透,沾着晨露。

桑宁举起玉簪:“你认得这个吗?我母亲留下的,总觉得……不像大周的样式。”

贺斯辰的目光落在簪头的并蒂山茶上,指尖微微一顿,随即笑道:“南楚的玉雕工艺,尤其是这并蒂山茶,只有楚州的老匠人会做。”他接过玉簪,对着光细看,“簪尾刻着个‘楚’字,是南楚皇室的私章。”

桑宁愣住:“皇室私章?我母亲是大周的贵妃,怎么会有南楚皇室的东西?”

贺斯辰放下草莓,拉她坐在榻边,声音沉了些:“桑宁,有件事,我本该早告诉你。”他从袖中取出份泛黄的卷宗,上面是南楚三十年前的皇室记录,“你的母亲,原是南楚楚州的郡主,名叫楚月,当年为了平息两国战乱,远嫁大周,成为你父皇的贵妃。”

卷宗上的画像虽已模糊,眉眼间却与桑宁有几分相似,旁边批注着:“楚氏月,楚州郡主,嫁大周皇帝,育一女,名宁。”

桑宁的手颤抖起来,玉簪差点坠地:“南楚郡主?那她……为什么从没跟我说过?”

“或许是怕你为难。”贺斯辰握住她的手,“当年大周与南楚战事刚歇,她身为和亲郡主,在大周宫廷步步难行。你幼时体弱,她总带你去御花园的南楚海棠树下,说‘这花像家乡的茶’,其实是在念楚州的故土。”

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从书房取来幅画,展开却是片南楚楚州的水乡图,画角题着行小字:“赠吾女宁,愿你此生无战乱,见故土春光。”笔迹娟秀,与桑宁偶尔临摹的母亲字迹如出一辙。

“这是……”

“沈月容当年整理沈氏族谱时,在旧档里发现的,托人转交给我,说‘若桑宁问起母亲,便给她’。”贺斯辰望着画上的水乡,“楚州是沈氏旧部的聚居地之一,你母亲与沈家或许早有渊源,只是她从未说破。”

桑宁望着画中的小桥流水,忽然想起母亲哼的小调,此刻竟能隐约辨出几句——是南楚楚州的民谣,唱的是“山茶开,故人归”。原来那些她听不懂的牵挂,都是母亲藏在血脉里的乡愁。

“难怪……”她低声呢喃,想起初到南楚时,雪青骓在楚州方向格外温顺,想起落英殿的山茶花总比别处开得旺,“我总觉得南楚眼熟,原来不是错觉。”

贺斯辰将玉簪重新插回她发间,与并蒂花簪并排,光影里两朵山茶交相辉映:“不管是大周公主,还是南楚郡主之女,你都是我的桑宁。”他顿了顿,补充道,“楚州的沈氏旧部说,你母亲当年常接济流离的沈家人,沈砚的父亲沈从安,还受过她的恩惠。”

桑宁猛地抬头——沈砚的父亲?难怪沈月容对她总留三分余地,难怪沈砚初见她时眼神里有莫名的熟悉感。原来这层层牵绊,早在上一代就已织就。

窗外的草莓地传来阿竹的笑声,她正和沈砚一起摘草莓,沈砚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的草莓堆得像座小红山。桑宁望着他们的身影,忽然明白母亲画中“无战乱,见故土”的意思——所谓故土,从不是某一方疆土,而是有牵挂之人的地方。

她拿起那幅水乡图,指尖在“楚州”二字上轻轻一点:“等来年开春,我们去楚州看看吧。”

贺斯辰握住她的手,指尖与她的交叠在画纸上,像在描摹一个共同的未来:“好,带着这簪子,带着画,去看看你母亲牵挂的地方。”

秋阳穿过窗棂,照在两支护发的玉簪上,折射出的光落在草莓地的泥土里,像谁撒下的一把种子,正悄悄生根发芽。那些被时光掩埋的身世,终于在这一刻,长成了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

大周的御书房里,烛火在寒风中摇曳,映着皇帝苍白的脸。青衫少年摘下斗笠,露出眉骨到下颌的疤痕,将半块沈氏族谱放在案上,旁边还摆着枚锈迹斑斑的令牌——那是前太子当年的兵符碎片。

“陛下认得这个吧?”少年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沙哑,却掩不住眼底的锋芒,“当年前太子帮您稳固帝位,换来的却是满门抄斩。现在,沈月容死了,沈砚成了南楚的新贵,而桑宁……是南楚的宁妃,身上流着南楚郡主的血。”

皇帝的指尖划过兵符碎片,那里的锈迹蹭在指腹上,像洗不掉的血色:“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罪己诏是给天下看的,但陛下心里,真的甘心吗?”少年往前一步,声音压低,“桑宁是您的妹妹,却帮着南楚守疆土;沈砚是沈家余孽,却用您当年逼死的沈从安的兵符印鉴,统领南楚的沈家兵。这天下,早就不是您以为的样子了。”

皇帝猛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半晌才喘过气:“朕已经答应休战。”

“休战不是认输。”少年拿起那半块族谱,“沈氏真正的族谱里,记着楚月郡主——也就是桑宁母亲——当年与沈从安的密约,说要‘南北互通,永止干戈’。可您看,楚月死在大周宫廷,沈从安死在您的猜忌里,他们的后人,却在南楚成了知己。”

他将族谱推到皇帝面前:“三年后,落英殿。我要让沈砚和桑宁看看,他们守护的‘安稳’,不过是建立在旧人的尸骨上。陛下若肯借我一支禁军,我就能……”

“够了。”皇帝打断他,声音疲惫得像风中的烛火,“朕不会再动兵。但这半块族谱,你留着。”他从袖中取出枚玉佩,与桑宁那半块雏菊玉佩是同一块料,只是上面雕的是未开的花苞,“若三年后你真能掀起点什么,凭这个,去楚州找沈氏的旧人——他们恨朕,或许会帮你。”

少年接过玉佩,指尖触到冰凉的玉质,忽然笑了:“陛下果然还是当年的陛下。”

他转身时,衣袍扫过案边的烛台,火星溅起,落在兵符碎片上,像点燃了沉寂多年的野心。皇帝望着少年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忽然将脸埋进掌心——罪己诏的墨迹未干,可这北境的风,终究还是吹来了新的裂痕。

窗外的落叶打着旋落下,像在为这场隐秘的交易,盖上层薄薄的棺盖。

草莓地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阿竹蹲在地上,正把最后几颗草莓放进竹篮,手腕上的银镯子晃出细碎的响——那是沈砚用自己的战功银,找楚州老银匠打的,上面錾着小小的雏菊。

“够了够了,再摘就吃不完了。”阿竹拍了拍手,却被沈砚拉住手腕,他从怀里掏出块帕子,仔细擦去她指尖的草莓汁,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

“断魂崖那天,”沈砚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涩,“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阿竹的脸腾地红了,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她望着他心口的位置,那里的印记在夕阳下淡了许多,想起他每次受伤都瞒着她,想起他把那半块草莓花木雕贴身藏着,忽然踮起脚,往他嘴里塞了颗最红的草莓。

“甜吗?”她问,眼睛亮得像落英殿的星子。

沈砚嚼着草莓,点了点头,忽然从怀里摸出样东西,是支新雕的木簪,簪头是并蒂的草莓花,和桑宁的并蒂山茶簪遥相呼应。“等开春去了楚州,”他把木簪塞进她手里,“找最好的匠人,镶上宝石。”

阿竹攥着木簪,指腹蹭过粗糙的木纹,那是他夜里在灯下一点点雕的。她忽然想起破窑里的恐惧,想起他冲进来时眼里的红血丝,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以后不许再一个人冒险。”

“不冒险了。”沈砚帮她擦去眼泪,指尖带着草莓的甜香,“以后去哪,都带着你。”

夕阳漫过他们的肩头,把两个影子叠在一起,落在草莓地里,像枚印在故土上的印章。阿竹低头看着手里的木簪,忽然觉得,不管三年后有什么风雨,只要身边有他,落英殿的草莓就会一直红下去,像他们藏在心底,从未说出口的那句“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