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1937从上海到重庆 >  第389章 飞机越多越好

重庆这边,朱则收到回电后,大大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徐镇没那么蠢,只是交了炮营出去,就算张尽忱不还我炮营,3个主力营也还有十几门炮。等潢川一战结束,部队打散重新整编,升级到旅的时候,法国第二批火炮也应该到了。到时候除了75毫米野战炮,给炮营再配上几门105毫米跟150毫米榴弹炮!

唉,只是现在部队已经隶属于180师,妥妥的正规军。话说…我一个后勤军需官,也不知道能不能参与到部队整编。

按理俩说是不能的,不过我负责弹药装备,说话多少也应该有点份量。嗯,不管怎么样, 都应该插手!500辆卡车,1000辆边三轮,搞不了装甲合成旅,搞个机械化旅还是没问题的!”

这时候的朱则,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部队后续的扩编问题。他知道,潢川肯定是守不住的,59军的任务也只是阻击西进的日军,为后方争取集结的时间,还远没到拼死拼活的时候。只要张尽忱不把这一战当成最后一战,他们就肯定能撤下来。

事情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当晚,就在日军进攻之前夕,张尽忱已经制定好了两份撤退计划,只等任务完成,通报战区长官同意后,便率部撤出战斗。

而这时候的日军,为了攻下潢川,选择了围三缺一的方案,安排了两个大队牵制补充团,其余部队猛攻潢川城东和城西。

趁着夜色,发起了数次进攻,炮弹就跟不要钱一样落在守军城墙跟阵地之上。同时,还极其卑鄙地夹杂使用了好几种毒气弹。

因为缺少防毒面具,防守的38师和180师因此吃了大亏,许多士兵因为吸入烟雾,不停地流泪、打喷嚏,还有人不停地呕吐,战斗力少了一大半!

若非徐镇及时派了警卫连和侦察连支援,以凶猛的机枪火力稳住阵脚,东西两面的城外阵地都有可能丢失。

午夜的时候,朱则制药厂的电报室,高烧好转回来值班的电报员先后收到了两封电报。看着落款上的名字,感到情况紧急的她,赶紧来到后院前,找到了值夜班的方鑫。

方鑫听说是前线来电,不敢耽搁,叫醒了睡梦中的朱则。

“东家!张军长跟徐团长俞队长的电文!”

用冷水洗了把脸,朱则顶着鸡窝头,睡眼朦胧地来到了办公室。

“啥玩意?要空中支援?张尽忱怕不是疯了吧!还有徐镇,他跟着凑什么热闹!吃饱了撑的!

潢川现在三面被围,无法落地加油。万县到潢川650多公里,只有C-47可以不加油飞一个来回。为了避免燃油提前耗尽,也只能是保持280公里的巡航速度,算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飞到潢川。

可现在那边的制空权咱们根本没有啊!这样过去只有挨打的份!只有在清晨发起突袭,才能避开鬼子飞机!

可咱们又没有夜间起降的能力,拂晓6点左右出发,最快也要8点半才能赶到。这个时候,鬼子飞机都开始进攻了,还支援个屁,挨打还差不多!

给张军长回电,就说飞机没有夜间起降的能力,距离太远,经过测算,最快也要8点半才能赶到,无法在保证飞机安全的情况下给地面部队空中支援。

另外再给徐镇回电,就说距离太远,日军掌握制空权,无法支援。弹药装备也无法补充,让他省着点用!”

电报发完,朱则便回去接着睡觉了。然而,他刚刚躺下没多久,迷迷糊糊间又被方鑫叫了起来。

“东家,前方急电!”

听到这,朱则感到有些烦躁,但是为了避免另一间屋子里的几个孕妇被吵醒,他还是硬着头皮又爬了起来。

办公室里,朱则穿着睡衣一边给自己挠痒,一边看手里的电文,当他看到是张尽忱又给他发了一道有关航空队的指令,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嗯?让我明天把飞机调到伊集镇,等待命令?嘿!张大军长还真是不客气!这些飞机可是我私人物品,你说调就调啊!”

一旁的方鑫附和说道:“就是!大晚上的不让人睡觉不说,竟然还要我们把自己的飞机调到前线去!这不是在给小鬼子机会嘛!”

朱则闻言,骂道:“你闭嘴!就凭你,也敢指摘张军长?”

骂了一句话,朱则开始思考张尽忱这么做的原因。

“前面那封电报我已经把困难说清楚了,张尽忱肯定也已经明白了。让我把飞机调到伊集镇去,显然是为后天早上做准备,决不会是明天下午或者晚上。

这么看来,后天早上会有大行动啊!既然如此,那参与的飞机自然是越多越好,那等C-47从香港回来后,就让他们去伊集镇,怎么说也要派14架过去!

让我想想,为了增加毁伤效果,每架飞机只有重机枪怕是不够。反正也没法给徐镇他们送弹药,那就再带上一些炮弹吧!等到了鬼子阵地的上空,再全都扔下去!这样一来,运输机就可以当成轰炸机来用了!”

想到这里,朱则突然有些期待起后天一大早的任务起来,完全忘了飞机是他个人拥有的,自己刚刚还在抱怨张尽忱让他提供飞机参与后天的作战任务。

于是,他对着一旁的电报员说道:“给张军长回电,就说卑职谨遵军令!另外,给张庆发报,明天安排14架C-47去伊集镇过夜,每架飞机除了4挺重机枪外,额外带上一吨炮弹,不得有误!等等!张庆那边先不发,给张军长回了就好了。”

在回复了张尽忱的电报过后,朱则抱着一个枕头在沙发上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确定没有新的电报过来,这才回到房间去接着睡觉。

第二天早上,睡眠不足的朱则,正在躺椅上打盹,李月英带着仅有的两个行李箱,来到了制药厂。她已经顺利离职,今早首次以乘客身份,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抵达重庆,准备正式加入朱氏航运。

“东家!我来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