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奇异乡村 >  第329章 华夏始祖传奇

在夏晚晴生活的奇异乡村,“华夏始祖”的传说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在岁月流转中被反复吟唱。从炎黄二帝的故事里,夏晚晴探寻着中华民族的根脉,感受着古老文明的磅礴力量。

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起源并逐渐发展。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便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一认知,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在奇异乡村,也不例外。老人们讲述炎黄故事时,眼神里透着崇敬,仿佛在与远古的祖先对话。夏晚晴每次聆听,都觉得自己与这片土地、与整个民族的联系,又紧密了几分。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皇帝多通过为黄帝设庙祭祀,来象征自己的正统地位,黄帝也成为中国宗族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史记》中,黄帝位居五帝之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这简短的文字,勾勒出黄帝的身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因居住在轩辕之丘,故而号轩辕氏。

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最为兴盛的时期。有史料记载:“自燧人氏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如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纷然并作。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 夏晚晴读到这些,总会想象黄帝时代的繁荣:人们住着新发明的宫室,穿着衣裳,使用着舟车、弓矢,用文书传递信息,依律历安排生活…… 那是华夏文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后来,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他们也被后人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人,都自豪地自称“炎黄子孙”。

关于黄帝与蚩尤之战,史料中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黄帝在战胜炎帝之后,又擒杀蚩尤,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被视为黄炎之战的余波。第二种说法是炎帝(赤帝)遭到蚩尤驱逐后,向黄帝求助,二帝联手在中冀将蚩尤擒杀。第三种说法是蚩尤起兵进攻黄帝,兵败后被杀。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 这与第一种说法相吻合。在奇异乡村,老人们讲述这场大战时,绘声绘色,仿佛能看见黄帝率领着以熊、罴等为图腾的部落,在原野上与蚩尤战斗的壮烈场景。夏晚晴听得入迷,心中对黄帝的英勇与智慧,愈发敬佩。

黄帝战胜蚩尤后,合符釜山,天下一统。他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据说封禅时天上出现黄色的大蚓、大蝼,人们便说他以土德为王,故称黄帝。之后,黄帝展开一系列改革:建立万国体制,划分野鄙乡分;对官员提出“六禁重”要求,反对奢侈糜烂,主张节俭朴素;以道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整肃军队,以德义立兵,还设立“九德之臣”,用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教育百姓言行。

黄帝还命大挠作甲子以纪年,容成造历以定四时,隶首作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他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数,岐伯作医书…… 这些发明创造,极大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在黄帝之前,人们生活简陋朴素,黄帝教人们制作衣裳,建造房屋,让生活更舒适。

黄帝有四位夫人,正妃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制作衣裳,被尊称为“先蚕”。次妃嫫母,虽然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黄帝对她也很敬重。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分封得姓,共得12个姓,如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等。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以及夏、商、周的祖先,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的血脉,就这样在华夏大地上繁衍开来。

在奇异乡村,炎黄二帝的传说,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春节时,村里会举行祭祀活动,追思祖先,传承着对炎黄二帝的敬仰。老人们会给孩子们讲述黄帝的故事,教导他们学习黄帝的智慧与德行,传承华夏民族的精神。夏晚晴也会参与其中,她用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古老传说讲给小伙伴们听,让更多人了解华夏始祖的伟大,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着对炎黄传说的深入了解,夏晚晴愈发意识到,这些传说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它让生活在奇异乡村的人们,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懂得传承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夏晚晴希望能继续探寻华夏始祖的故事,把这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让炎黄精神,在新时代的奇异乡村,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