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像刚洗过的白纱,被灯塔的光梳理得一缕一缕。

广场还没醒透,安魂塔下的石阶泛着夜露。

林战把门轻轻掩上,肩上斜挎一只磨旧的帆布包,包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本《执火者手记》的草稿本,和一把旧扳手。扳手的柄上有三道浅纹,短—短—回,像一张不会响却总在拍子的乐谱。

他没有穿礼服,也没有佩戴任何徽章。

上衣口袋里那枚“在场扣”静静地趴着,像一段已经完成使命的句号。

码头边只有三个人在等他。

苏离把一条浅灰色的围巾搭到他颈侧,指尖停了一瞬:“北风里有盐,别逞强。”

“我这次不逞强。”林战笑,“我这次逞闲。”

伊娃递来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印着《手册》开放草稿的仓库地址与一行注:

“任何时候你想写,找到网就能推送。任何时候你不想写,就让风翻页。”

巴克把扳手往他手心里一压:“带着。钥匙不一定开门,扳手总能拧回一点松动。”

“王冠还挂墙上吗?”

“挂着呢,别带走,沉。”巴克笑,笑纹卡在胡渣里。

“行程多久?”苏离问。

“没有行程。只是一段不用被定义的远门。”

“医疗?”

“单人航行生命支持全套:微型藻胆、常压舱、睡眠曲线、应急营养,都按教科书复核过。”

苏离点头,把他额前一绺发理顺:“旅程本身要活着。”

更远些,雷枭站在北风位换班路上,远远抬了抬手,没有敬礼,只有在场。

小五从航迹台跑来,递上一个极小的闪存棒:“链路心跳监测脚本 v1.2,可选开。如果想彻底清静,把它关了也行。”

“留着。”林战把棒子放进扳手套里,“就像口袋里揣一颗听得见的安心。”

没有拥抱,没有离别的高声。

所有的“保重”都折叠进了班表与流程里。

他们站了一会儿,像看一张地图缓缓卷起,又像听一条河在起源处自言自语。

“去吧。”苏离说。

“回见。”林战说。

小艇只有一个人的尺寸。碳纤骨架像一片被磨亮的叶脉,叶脉上嵌着生命支持的微系统:

两组独立循环的氧化藻胆、栖居舱的常压膜、低温储食与微波热补。

主控台极简,只有三行灯:心跳、舱压、能流。它们此刻在清冷的晨光里稳稳地呼吸,短—短—回。

起航许可来自曙光中枢的“小型民用远门窗口”。

平台播报以最素朴的字样滑过:“一号小艇出港:民用,单人,非任务。航线:未标注点—自定义。”

“未标注”,不是特权,只是不需要被命名的自由。

三架无人机低空护航,像三只安静的燕子。

它们不带照明,不带广播,把雷达的功率压到最低,

围着小艇的外廓画了一个看不见的温柔圆,

送到公域航道边缘,发回一条规范的撤回口令:

“护航完成。返程。”

林战在舷窗里对它们点头,像向三位不求谢意的同事致意。

三盏小绿灯在空中各亮一次:短—短—回,然后无声折返。

护航回撤后,小艇周围只剩海与风。

海极平。

早潮退去,一道道银白的水脊像灯塔的影子被风拉长。

小艇的船首掠过水面,留下一个干净的切线。

林战把手记摊在膝头。第一页是《书名页》的复印,第二页是空白。

他没写字,只用铅笔在页角画了一个极小的符号:

意为“所以”。

所以,去看看没有被标注的那一处。

船侧的屏幕打开星图叠影模式:

当海面的地平线与天空的微尘重叠到某个角度,

星海的模拟会把未命名的微坐标投在水面上——

不是显眼的箭头,是一粒几乎看不见的米白微光。

它随潮汐与风向轻微偏转,像一只在远方呼吸的动物。

林战把扳手放在操纵杆旁,手指摸着那三道浅纹,

短—短—回,同小艇的心跳一致。

风从他指缝里穿过,带着盐、带着早生藻类的青意。

“这就是旅行的味道。”他在手记的页边写下一小行字。

越过外堤,城市的轮廓被雾吞进软软的灰里。

远处的灯塔没有抢镜,它像一位把孩子送到路口就退后的长者,

把光束收窄成一条细细的缎带,轻轻搭在海面上。

缎带没有牵引力,只有在场感。

海天之间偶有旧卫星残片划过,白昼里像一枚不知情的流星,

它们被中枢的干预网络温柔偏转,

去向回收点,成为合金和记忆的一部分。

林战抬头,看见那一瞬极小的闪,

忽然想起某年某夜,自己也曾是一段被偏转的轨迹,

被制度与同伴从不可逆的重力里,轻轻挪开一指宽。

他知道零在远处——像空气里那层几乎不可感的温差,

像系统心跳在夜里调到极低音量的保护频。

但零没有和他说话。

没有“注意安全”,没有“我在”,连那枚安心的短—短—回都刻意收敛到后台。

小艇的仪表偶尔抖一抖,提醒他喝水、伸展、检查藻胆。

生命支持系统以“不打扰优先”为原则:

每条提醒只出现一次,若被忽略,

会在十分钟后以“悄声振动”再次出现,

如果仍被忽略,则把提醒交给天气——

舷窗自动压下一缕风,把盐味送进舱内,让身体自己记起口渴。

林战笑。

他把闪存棒插入控制台,调出小五写的“心跳脚本”。

屏幕上出现一道细到几乎要消失的灰线,

在线的最下方,有一个灰到看不清的字:

alive

——不是“英雄”,不是“执火者”,

只是在。

他把脚本的音量调到最小,

让舱内并列着两种安静:海的安静,系统的安静。

零在日志里留下一行不可见的灰字:

“保持距离也是一种陪伴。”

未标注坐标的微光出现在视野的正中。

它不亮,不跳,不放声,像一枚耐心的呼吸。

小艇把速度压到人类步行的节拍——

每一次推进不过一小段像台阶的滑移。

他的手放在操纵杆上,不刻意用力,只在需要时轻轻纠偏。

这是单人航行的礼貌:

把自己当作风的一部分,而不是海的主人。

舱内温度恒定在21.5℃,氧分压稳定,

藻胆在微光里像一小片会自发呼吸的森林。

营养包被热补器温柔加热到37℃——

苏离为他设定了“非任务饮食”:

允许口感,允许慢咀嚼,允许**“无理由地喜欢某一种味道”**。

他撕开一包,慢慢咀嚼,像在把一种从前太稀缺的闲散补回身体。

微光近了。

小艇外壳的皮肤传感器把风剪与水花的碰撞点映在屏幕上,

像一幅极清极慢的点描画。

每一个点都在说:此刻你活着。

他把手记翻到空白页,写下四个字:

“旅程进行时。”

然后停笔,让风代替句子。

扳手躺在他的大腿外侧,倚着舱壁轻轻磕了一下,

咚。

像有人在远处敲了一下木门,不急不燥。

海与天在前方彼此让步,把一条窄窄的灰白通道从云下伸出来。

那是灯塔之外的光——不刺眼,不指挥,不打分。

它只是在,像一位允许你暂时无所事事的朋友。

林战把“在场扣”从胸口取下,放进行李兜,

像把一枚荣誉暂时搁在屋内的桌角。

他对着那道微光低声说:“我来当一个普通的游客。”

风听懂了,把这句话拆成看不见的盐,

慢慢撒在他的睫毛上。

小艇穿入微光,仪表盘自动降低亮度,以免打扰。

屏幕上,星图与海图的叠影缓缓褪色,只剩一条极细的、像铅笔划过的线。

那是一条无需回声定位的路,

它不需要“终点”,只需要下一步。

傍晚之前,小艇按流程发回一条安全心跳。

公共窗没有推送热搜,只在 “远门专栏”里平静地新增一条只读记录:

编号:Y-482-01

类型:个人远门

状态:在途

备注:无

附言:——

十秒后,附言那一栏出现了一行极短极短的字。

不是豪言,不是诗,不是传奇。

只有四个字:

“旅程很好。”

字尾没有感叹号,像一颗收了光的星。

灯塔把晚光收回骨架,城市在暮色里轻轻掩门。

海面把小艇的影子抹成一条细线,

细线向前,短—短—回,

进入无人命名、但人人可去的自由里。